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虹 《青年记者》2017,(14):110-111
传媒技术日新月异,传媒业态不断出新,催生了新的岗位及人才需求,高校传媒类专业教育出现明显滞后现象.“传统的传媒教育面临重大拐点,新闻传播的学术研究、课程建设及人才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技能培养等必须全面改革.”① 高校传媒类专业的发展困境 1.培养目标滞后.传媒类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在国家鼓励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下,此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多着眼媒体当下需求,而对媒体未来发展的前瞻较少.在传媒技术层出不穷、业界变化万端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人才培养目标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联合创作"课程建设方案 1.课程性质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传媒类专业都有开设"联合创作"这一称呼的专业课程.三亚学院传媒学院将"联合创作"课程设计为一门打通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三个专业的必修课程,32学时(均为实践学时),2学分.课程在"媒介融合"观念引导下,旨在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跨学科、多艺术门类、多媒介融合的团队创作基本规律,以期更好地为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广电传媒类专业的主要组成,地方高校通常将这两个专业共同设置在传媒院系中。但是,二者无法做到优势互补、相互支撑,传统文科建设思路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广电传媒行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需要在新文科建设理念指引下探索与实施新的专业建设路径。重庆文理学院探索与实施了广电传媒类专业“四位一体”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并在专业教师培养、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创作指导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性措施,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为地方高校广电传媒类专业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传媒生态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因此传媒行业的人才需求也随之产生了重大变化,新闻传播教育面临挑战。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核心所在,建设一流的课程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当前,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建设主要存在内容脱节、内卷化趋势、内容落后于时代、课题重于课程和研究生重于本科生等问题,为了完善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建设,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做好课程体系建设的规划,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完善课程内容,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上,完善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只有这样,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课程建设才会取得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5.
传媒行业融合发展对复合型传媒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如何迎合行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育的重要议题.笔者将结合河南省内三所地方高校的传媒类专业,梳理全媒体人才培育的困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化,为高校传媒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挑战。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以应用型、复合型大学作为目标。纵观当前民办高校的传媒课程,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理论与实践失衡、教学方式单一、课程体系配合性不足、考核方式固步自封、与传媒业界脱节等诸多困境。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创新教学方式、搭建多种实践平台等策略着手,转变与创新民办高校传媒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媒介融合时代,报刊编辑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媒介发展的实际需要。这种情况在应用型地方高校报刊编辑课程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应用型地方高校报刊编辑的教学改革应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课外实践及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李仕友 《今传媒》2023,(10):150-153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担负着向行业输送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慕课的推广与普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目前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方向。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与传统《视听语言》教学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探索应用型高校《视听语言》MOOC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旨在以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切实提高影视传媒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是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室制"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不仅可以锻炼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也对应用型高校的资源优化配置、师资队伍建设、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强大助力。但目前"工作室制"嵌入式实践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运行管理、与课程教学等的深度有机整合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面对。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高等院校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功能接轨,培养应用型人才,本文主要是在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与各高校展开课程资源建设探索合作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课程的特点和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采用"应用型课程群+新型的立体教学资源包"的建设模式,关注职业岗位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课程知识为基础,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中前100所高校为调查对象,普查在研究生阶段已开设数字传媒类专业的院校情况(包括国内排名、院校名称、专业名称和研究方向),对出版、新闻传播、艺术设计以及信息技术四类数字传媒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就业方向等方面发展的成绩与特点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分析其中存在的数字传媒研究生教育专业开设率较低且分布多样、师资缺乏、办学规模不大及专业方向课程建设尚偏弱等现象与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彭兰 《新闻前哨》2021,(2):98-100
本研究以"教赛结合"模式为研究对象,对高职院校课程中建立"教赛结合"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育教学实践教赛融合、基于"教赛结合"理念下的学生能力解析与教学实训内容优化;全过程质量监控与教学进程序化、学生考评体系完善与教师教改自觉化等四个方面深入展开分析。通过专业课程的实践,本研究认为,在传媒类专业应用型教学改革中,在广告课程教学中建立"教赛结合"模式利大于弊,应鼓励学生参加权威性高、参与度广、专业性强和应用性高的相关赛事,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等三个层面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杨惠 《传媒观察》2014,(10):40-42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为一专多能的"全能型"新闻记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对这种类型的新闻人才需求也更为迫切。面对这一变化,众多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对实践课程培养体系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目前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从当下传媒市场对新闻人才培养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传媒形态的推陈出新与传媒产业的整合重组,使得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的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生成为当前传媒市场的"宠儿"。面对新形势,广西  相似文献   

15.
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实证,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课堂实验、学期实习、综合实训"三模块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递进的实习实践平台,并对具体实施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节目策划类课程是高校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学等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然而,目前我国各大高校节目策划类课程的教学模式较为陈旧,不能很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探索应用型高校节目策划类课程教学的新思路,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吕宗礼 《传媒》2020,(10):87-89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全新的媒介环境也对传媒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传统的新闻传播课程和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媒体行业对应用型全媒体人才的需求,传媒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工作室模式是当前高校较为常见的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工作室嵌入到传媒实践教育中,通过全新的课程设置、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科学的考核方式,缓解理论脱离实践的矛盾,培养业界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在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一定实效,但传媒类专业仍应根据传媒业发展需要和教育发展需求,对其进行进一步巩固和优化,才能推动传媒类专业长效发展。了解全媒体特征及传媒类专业人才价值,能根据人才发展需要,建立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党学研联合工作机制、拓展实训基地的育人价值,优化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助力传媒类专业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阐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源学科化建设的意义。分析应用型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专业建设对文献资源的需求特征,提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学科化建设工作要点。从建立需求分析机制、实施学科馆员主导运作模式、拓展学科资源服务、完善资源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学科化建设举措。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正悄无声息地打破地域文化边界,地方文化高质量输出,新媒体技术功不可没。高校影视类专业在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道路上,人才济济且资源丰富,加以利用对地方文化建设大有裨益。为此,分析了地方区域建设中新媒体文化枢纽作用,探讨了高校影视类专业服务地方文化优势体现,同时提出了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影视类专业服务地方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