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学生择业心理是大学生以就择业为中心,在其他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状态。大学生择业的竞争激烈性、选择多样性、信息繁杂性等导致大学生出现多种择业心理矛盾和冲突,产生自我认知障碍、情绪心理障碍、人际心理障碍和社会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目前大学生中的不少人,由于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和对各种挫折及困难的耐受性差,往往出现心理障碍或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心理健康。据天津市高校体育卫生验收资料统计,在全市5万名大学生中,16%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即近8千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健康。  相似文献   

3.
崔彬 《教书育人》2002,(22):30-31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选择,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同时,也会使部分大学生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也称心理疾病,是不健康心理状态的统称。是由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能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的结果。心理障碍十分复杂,程度亦有轻有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于较轻的心理障碍。一、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障碍1.焦虑焦虑是由于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适度的焦虑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压力,增强积极向上、主动参与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心理依赖的基本特征1.网络交际成瘾、游戏成瘾的行为特征。成都已发现首例网络心理障碍的致伤患者,一名连续32小时"泡"在网上的中年男子,因出现突发性思维紊乱,用水果刀割伤自己的手腕,造成失血性休克。多数恋网成癖者虽未达到如此极端的心理状态,但是过度间断上网仍然会导致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需要身心均和谐,才得以健康成长,然而,当其出现心理方面的不和谐表现即心理障碍或心理病症之后,无论是实施外罚型的行为反应——伤害他人,还是选择内罚型的行为反应——自伤或自杀,其结果均是令人心痛的悲剧。要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改革之新方略、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健康成长,可谓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试论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系统,为做好有心理缺陷大学生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信息依据;其次应着重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和谐发展;再次对有心理忧郁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指导,帮助他们矫正不良心理状态,消除思想上的顾虑和情感上的郁闷,使他们尽快摆脱心理困扰和障碍,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与此同时,还应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减轻因学业和经济负担过重而导致的心理压力,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需要身心均和谐,才得以健康成长,然而,当其出现心理方面的不和谐表现即心理障碍或心理病症之后,无论是实施外罚型的行为反应--伤害他人,还是选择内罚型的行为反应--自伤或自杀,其结果均是令人心痛的悲剧.要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改革之新方略、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健康成长,可谓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和A型行为类型问卷对广州市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生在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与白天功能紊乱和PSQI总分上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除了白天功能紊乱因子A型行为类型者显著低于M、B-型外,其他的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以及PSQI总分上A型行为者都要高于M型和B-型行为类型者。有必要根据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及A型行为类型等进行心理干预,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心理依赖的基本特征1.网络交际成瘾、游戏成瘾的行为特征。成都已发现首例网络心理障碍的致伤患者,一名连续32小时“泡”在网上的中年男子,因出现突发性思维紊乱,用水果刀割伤自己的手腕,造成失血性休克。多数恋网成癖者虽未达到如此极端的心理状态,但是过度间断上网仍然会导致名种心理、生理上的不适,西方心理学界称此为“PIU”(网络过度心理依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及调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会产生焦虑心理、挫折心理、自卑心理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如何引导大学生排除这些心理干扰,以良好的心理状况选择职业,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对大学生本人和整个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及表现心理障碍指一切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或倾向,它是由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了应有的心理平衡的结果。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一)自我认知失调1.自傲心理。有部分毕业生自认为很有才华,各方面条件都不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