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赞美似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似一座桥,能跨越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似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的赞美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调味剂。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相似文献   

3.
美国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中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与宽容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与宽容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与宽容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相似文献   

4.
刘双 《小学生》2010,(8):13-14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强、自信;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更有劲头。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赞美学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方法之一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赞美是小学生建立自信的催化剂。小学生蕴含着无可估量的潜能,又有着较强的自尊心与荣誉感,他们更需要别人的理解与赞美。教师应该捕捉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长处,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扬,激发他们潜在的自信心。不断的称赞和鼓励,其实也是一种积极的暗示,在潜意识中给学生树立"我真棒"的想法,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理。于是在课堂上,我常将适当的赞美放在口头,也给心理课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关爱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爱的孕育中成长教师的关爱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关爱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关爱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关爱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关爱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一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是的,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赞美是一种激励,是一种尊重.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教师一句赞赏的话语,或者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次鼓掌,往往都能使学生感到一种温馨和激动,让他们回味无穷,甚至改变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从而引领学生一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巧。大量事实证明:教师顺应儿童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适当赞美法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别人能了解自己、赞美自己。所以,我们在说服学生时,不妨用“放大镜”观察他们言行中的闪光点,在实施说服教育时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给被说服者一个超过事实的美名,让…  相似文献   

12.
好心的教师常常以赞美的语言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如:“你做得很好!”或“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尽管这些赞美的语言是出于好意,但却是一种判断,一种操纵。它会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自我感觉。当自己的行为能取悦于教师时,学生们便从教师那里得到赞美,因而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相反地,如果自已的行为不能取悦于教师时,学生们便开始怀疑起自身的价值。学生的自我感觉要依赖于教师对他们行为的判断,而不是自己对个人发展或所取得成绩的满意程度。这样下去,当学生成年后,仍然会极力寻求他人对自己的赞许,这是极为不幸的。大多数学生都想取悦于他们的老师。然  相似文献   

13.
正在同一个班级里,既有好学生,也有所谓的"后进生",一名好教师应该既爱好学生,也爱"后进生"。但在现实中,常常是:爱好学生容易,爱差学生难。因为一名好学生在校会勤学守纪、成绩优秀,很讨人喜欢;而后进生往往会让大多数人爱不起来:他们不守纪律,调皮爱动,故意捣乱,作业不认真,成绩不理想。后进生固然让教师头疼,但他们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做大力表扬,以他们的优点带动改掉自己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爱的艺术     
刘飞 《快乐阅读》2013,(12):125
教育杠杆的支点在"爱"字上,关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正象高尔基所说:"不爱孩子,就不配教育孩子。"人们赞美教师,是因为除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外,还能毫无保留地关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民族的未来,一代代人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的继承者。爱学生,就是教师对祖国之爱,对未来之爱、对民族之爱的高度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所以,教师不仅要是一名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是学生思想的塑造者。"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就是指要尊重学生,平等相待。学生都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愿意和他们交往,也愿意听他们的教导,接受他们的教育,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坦诚相见,师生情感越融洽,越和谐,学生就越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如我班上有一名学生,他学习、纪律各方面表现都很差,经常迟到、旷课,不和同学们一起玩,但自尊心又特别强,身上有不少坏毛病。平时要是谁说他一句不好听的话,握起拳头就想打架,同学们也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玩。我注意到他的这些特点,就经常主动找他谈心、聊天,  相似文献   

16.
对天津市6个区县94所学校415名数学教师,天津市4个区县11所学校440名学生的调研,发现:(1)学生方面,对"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自我认知随年级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同时,在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力表现上存在不足;(2)教师方面,在自我反思、引发学生独立思维与变式教学上存在问题;(3)相关性方面,第一,班级规模与"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效果息息相关;第二,补课次数越多,学生越倾向于过多记忆数学,教师对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方面的指导就越弱;第三,教师越不重视每节课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活动,学生自我感知学习的压力越大,也就越不喜欢该教师;第四,教师布置课下作业越多,课上越不重视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也就越不重视引发独立思考与实际应用等"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活动;第五,课上,教师越不重视让学生上讲台向全班同学阐述各自的观点或解题方法,越不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布置给学生的课下作业就越多,学生也就越不喜欢数学学科.  相似文献   

17.
<正>一、政治教学中师生博弈的主要表现1.角色混淆,恶性循环。现代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师生角色分明才能协调,课堂才能高效。但在现实中,课堂上仍有不少教师在扮演"讲师"角色,他们在课上滔滔不绝,尽最大努力向学生灌输自己准备好的知识信息,学生则被要求安静听、认真记。这导致学生的思考时间越来越少,积极探索之心渐退。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学习主动性下降,养成了惰性,被动等待教师"喂食"。而学生越这样,教师越担心,越担心也就越加大灌输,越想多讲,就越不愿留时间给学生支配。最终  相似文献   

18.
现在大多数学生不缺赞美,他们是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生活中,他们能经常得到老师、父母、亲戚、朋友的称赞,感受着被赞美的愉悦、幸福,体验着赞美给他们带来的自信、成功。但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因为家庭教育以他们为中心,导致他们不懂得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受被赞美的同时也要主动地真诚地为别人送出赞美。如何让学生感受赞美的力量,感悟赞美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成了我们本节课的主要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个不善于赞美他的学生的班主任 ,很难获得好的教育效果 ,也很难成为一个好教师。有时尽管很辛苦、很负责、很周到 ,却得不到学生的欢迎 ,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 ,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一、赞美的基础是对学生理智的爱和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 ,它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理智的爱 ,没有这种爱做基础 ,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真善美的东西 ,赞美就失去了基础。如果一定要赞美 ,那么这种赞美也将是苍白和虚伪的恭维、讨好 ,必将失去赞美的效果。教师应学会赞美的学问。在学生的缺点、问题甚至是错误摆在我们面前时 ,所谓善于赞…  相似文献   

20.
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是教师帮助学生重新起飞的开始.学生往往有自卑心理,他们往往因数学成绩不理想而愧于见教师,更不会主动地向教师提问,长此以往问题就越聚越多,思想负担越来越重,学习就越困难.因此,教师要关心和理解学生,平时要常找他们交心,多给他们一点情感,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学生传递亲切、理解和信任的信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