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闽南地区是一个音乐文化极为丰富的地区,具有民族音乐文化的交融性.为使本土音乐作用得以发挥,必须在中职教材内容中融入相关的音乐文化,并注重音乐文化特色展现,只有这样才能融入文化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融合目前闽南特色音乐的传承特点,在中职教学实践以及认识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南音,是一种古老的乐种.南音的乐律、乐谱、乐器和演唱形式,都保留了唐宋古乐遗制,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中国民族音乐的根".2002年5月,泉州南音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正式启动.这篇文章,以一个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视角,展示泉州市长期以来为保护和振兴南音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并就南音艺术的传承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泉州南音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具有鲜明的闽南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从泉州南音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传承价值,进而从学校教育、官方南音社团和民间南音社团三方面提出泉州南音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素有音乐“活化石”之称的福建南音,是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古老乐种。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南音、弘扬传统音乐、继承家乡文化,福建省泉州市不仅把南音纳入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同时还做了诸如师资培训、组织比赛等与之相应的大量工作。此外福建省音像出版社将《走近南音》录制成光盘发行全省,泉州电视台摄制的艺术教育专题片《古乐飞扬中的校园》也先后在福建省教育电视台、  相似文献   

5.
南音曲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闽南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南音分为指、曲、谱三种类别,其中曲在南音中占据着90%以上的比重,是南音艺术的核心和灵魂。南音曲腔韵的音乐形态呈现出对比、变奏、重复、交融综合的特征,南音曲旋律的音乐形态在曲直、长短、有序无序、疏密、高低、级进跳进中极尽变化之能,南音曲声调的音乐形态表现出对装饰音、鼻化韵以及调值搭配的重视。南音曲的腔韵、旋律、声调,共同演绎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形态,使之成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该文继前人的研究,对《太古传宗》乐谱中尚较模糊的历史价值与历史境遇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该谱是元明以来北曲音乐的遗存是不争的事实,但由于其处于南音竞艳斗芳的时代,因此,该谱南音化的倾向也不容置疑。但其南音化程度尚属早期,所以,《太古传宗》乐谱对于北曲音乐的研究仍是现存较早的不可多得的善本。  相似文献   

7.
泉州南音拍板是南音表演的主要乐器,起指挥、统领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南音由原本自娱自乐的形式逐渐地向舞台表演化发展,南音拍板从原来掌控节奏和速度的指挥者,逐渐地被一些人当道具摆设。拍板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作用,以致影响了南音特有的音乐特点。鉴于此,本文力求探究南音拍板及其作用,指出拍板被忽略的影响和原因,提出重视拍板特性的措施,以体现拍板在南音表演中的重要性,为更好地守护和传承泉州南音的音乐特点和表演形式起到现实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9年南音(泉州弦管)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名录>,在长期以来南音曲谱等相关历史文献严重缺失的情况下,目前发掘并公开的<明 刊三种>、<道光指谱>、<文焕堂指谱>和<泉南指谱重编>等明、清南音传本就显得十 分珍贵,为"申遗"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在介绍以上明、清南音传本的基础上着 重论述了它们对我们了解、认识明清时期的南音发展状况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  相似文献   

9.
王颖 《黑河学院学报》2023,(10):176-178+18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音,是中国民族音乐中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泉州南音作为南音的发源地,其历史悠久,音乐体系完备,艺术特色鲜明。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以及外来音乐文化冲击等因素影响,南音传承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如何做好泉州南音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南音"指骨"工尺谱和唱腔是南音中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种表现形式.工尺谱是基础,唱腔是在其基础上即兴润饰形成的.二者在节奏、旋律、反映方言字调的影响等方面体现了内在统一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