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限时作文字数不多,这对文章的篇章结构、材料组织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而目前中学生考场话题作文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思路不清,结构混乱”。由于话题范围大,考生可能会觉得有很多话要说,加上时间紧迫,来不及深思细想作通盘考虑就匆忙动笔,结果是先想到什么就先写什么,写到后来,觉得还漏掉什么就补写什么,导致思路不清晰,段与段之间没有什么逻辑联系,结构混乱,毫无章法。  相似文献   

2.
《道德经》作为学术论著有了归纳、演绎、类比的逻辑推理链;其章法的宏观、中观、微观结构随通行本、帛书本、楚简本的不同而呈现严密、松散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李白乐府诗主要有三种章法:复叠章法、圆章法、随物赋形章法。李白乐府的章法,既与《诗经》、汉乐府有渊源,也是他天性自由和悟性高强的显现。  相似文献   

4.
叙述章法的构成涉及叙述在时空中的运动变化,它的整体结构有“向心式”(叙述围绕一个轴心运动)、“往复式”(叙述在几个轴心间往复来去)和“转移式”(叙述不断地向新的轴心转移)三种基本形态。由于三者各有利弊,又产生了结合它们所长的复合型结构。“蟠蛇章法”是形态较理想的叙述章法,叙述的运动在这里划出一个圆形——“类蛇之自衔其尾”。各种形态的整体结构都有可能趋近“蟠蛇章法”。整一性是从“蟠蛇章法”中提取出来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5.
李煜的30多首词中,共出现16类、60种意象,其中人物、楼阁、自然、颜色等意象出现最多。其意象的选择和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由于煜生活经历的变化引起了其词中出现意象的变化,而意象选择对形成李煜词主旨风格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超越了感官刺激的层面,向心灵、情感的深处挖掘,把词的抒情功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代表了晚唐词的最高成就,他的词用不同的意象承载不同的悲情。本文分析了李煜词的主要意象———梦、落花、水、雨、月。  相似文献   

7.
章法     
自幼习字,墨染池水而苦无所成的献之问他的父亲羲之:“父亲,为何我不论寒来暑往、冬去春归,潜心练字数十载,却仍达不到您的高度呢?”羲之提起茶壶沏一壶茶,转身对献之说:“我儿,我知你苦耕不辍定有收获。然你需学这茶,消释章法于心中,自然而不拘束,放松而不放纵。”献之默视茶叶翻滚沉浮,终有所悟。从此,他的字“飘若惊鸿.佼若游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李煜词景、情特点的分析,阐述了景真、情真是李煜词深为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煜是我国词史上一位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他的词以其率真、本色和“粗服乱头”式的自然为主要特征,但并非不讲艺术美。李煜的词结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各臻其妙一本文将李煜词的结句分为五类进行赏析:一、以景作结,情在其中;二、情语作结,荡气回肠;三、情状作结,形神兼备;四、以梦作结,虚中见情;五、比兴作结,意蕴无穷。  相似文献   

10.
李煜的词在我国词坛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从帝王到阶下囚的身世变化,对他的词风产生了根本的影响,在感情 抒发、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了独创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李渔在总结前人戏剧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阐述了自己的戏剧理论主张,拓荒性地提出“结构第一”的戏剧创作原则,“一人一事”成为“立主脑”之核心。他的戏剧结构论透视出重戏剧结构、戏剧叙事性和有机整体观的审美趋向。戏剧结构论成为李渔戏剧理论中的一个以叙事性为中心,以有机整体性为灵魂,且二者高度融合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2.
李渔的小说因思想艺术方面的缺陷而饱受后人诟病,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其在小说领域内对传统观念的颠覆所带来的创新,虽没有系统的理论总结,但李渔用他的创作向我们展示了他所坚持的理念,其在小说方面的创新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李渔在文艺观、人生态度所具备的异于常理的特质体现在小说创作中则形成了其标新立异的反传统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李渔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奇特之人,独一无二的身份和随情适性、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造就了李渔独特的旅游文学作品,其作品涉及山水、园林及各地物产,反映出李渔的旅游及"卧游"生活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4.
李玉作为新生代导演,以其犀利的选材视角、浓墨重彩的影像画面以及充满张力的叙事节奏,展现了女性生存困境下的悲歌与欢乐。她的作品是对变迁社会的一种思考,表现的是如激流般善变的社会浪潮中女性的命运以及纠缠在命运背后的欢歌抑或哭泣。李玉电影故事的传奇性、人物的觉醒性、水意象的抒写以及其中渗透的传统美学思想极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南唐后主李煜流传至今的词作不过三十余首,而其中涉及到“梦”的竟达到了一半左右,这在极其喜欢写梦的中国古代文人中也是非常罕见的现象。本文试从李煜词的梦意象入手,探讨他的梦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李渔生活审美思想的主要特点是辩证的审美观,这一审美思想主要体现为实用与审美结合、自然与创新统一、高雅与通俗共赏、创造与欣赏并重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在李渔生活审美实践中有充分体现。其辨证审美观也告诉我们生活审美是可能的,以及如何进行生活审美,这对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实践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渔作为一个戏剧艺术家正是通过人情物理、自然而然的剧本创作,口授身导、形神兼备的戏剧舞台导演和表演艺术及舞台艺术和观听咸宜、雅俗共赏的戏剧观众本位,构筑并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国戏剧审美艺术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8.
李渔的戏曲理论中,结构布局是很重要的一面。他指出在格局上应十分重视几个部分:家门、冲场、出脚色、小收煞、大收煞,此理论也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9.
李白、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这两座丰碑的树立首功当推韩愈。旧来对韩愈论李、杜的讨论,囿于《旧唐书.杜甫传》提出的所谓“李杜优劣论”,仅定位于韩愈于李、杜不分先后优劣。通过对这一曲解的辨证,可以纠正前人对韩愈论李、杜名篇《调张籍》内容的误解及编年错误,揭示韩愈论李、杜意在提倡学习李、杜诗充分反映社会现实,以变革大历以来回避现实而少意气的优游和平诗风的要旨,以及韩愈奠定后世以李、杜诗为典范的诗学传统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20.
苏颋入蜀考     
苏颋是初盛唐之交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与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他先后两次入蜀。首次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春入蜀,于本年秋冬之际返回长安。第二次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夏入蜀,于次年秋冬之际返回长安。两次入蜀路线大致相同,皆由长安向西到宝鸡,再南向汉中入广元进入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