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路放歌的是他的诗,一生为画的是他的一幅幅摄影作品。野鹤这位诗书气的老先生携着浪漫、携着着色彩、携着对人生的感悟,再一次款款的而来。他的故事丰富多彩,他的生活绚丽缤纷,让我们感到来不及一言一语慢慢地讲述!简单点的说,野鹤就是那种从说走就走,走遍天涯的人。因为行走万里、阅览群书,使他他博学多才,出口成章。他的书法如行云流水,老辣,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古丝绸之路的经济内涵、丝绸之路经济带建构原则进行分析,提出丝绸之路的双重意蕴。通过对打造现代版"丝绸之路"、中华文化融入"一带一路"路径选择进行分析,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华文明融入之必然性。最后,通过对"一带一路"中华文化产业化推进、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机制建构、中华文明丝路辐射中心建构三方面的分析,提出增加"一带一路"中华文化元素与底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东坡歌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自然之恩赐,何其慷慨,何其大度!有清风明月,有美酒佳肴,更有洞箫嘉朋,难怪东坡即便在这穷乡僻壤的黄州,也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管士轩 《教师》2014,(24):5-7
正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自先秦以来皆是一脉相承的,其道统与学说及追求大同社会之宗旨虽历千载而不曾改变。孟子云:"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孔孟而后至今,又两千多年,圣人之事业、圣贤之道统,莫非又无来者而濒临断绝……  相似文献   

5.
邹瑜 《科学启蒙》2010,(11):40-40
释义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曲调去埋怨杨柳迟迟不发芽呢,玉门关一带春风本来就是吹不到的啊!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角色扮演——我们是亚洲的"邻居"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理清亚洲周围相邻的大洲和大洋,了解亚洲与它们之间的分界线,进一步熟悉亚洲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表演、表达、表述能力与合作能力等。活动准备:①有关亚洲位置或范围的地图(如图1);②每8人一组,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并推选1人为组长。  相似文献   

7.
文言阁     
午后,杰克与劳斯方欲食蕉。适一马蜂飞来,栖于蕉。杰克欲挥巾杀之。劳斯阻之,曰:"毋用!毋用!此亦生灵也,恶可杀之。"遂携盆及蜂至牖前,启牖飞之。然蜂顷刻间栖于劳斯之首,螫之。劳斯不胜痛,首顶陡然隆起。蜂转而集于蕉,杰克曰:"仍怜而飞之  相似文献   

8.
表示"携带"义的常用词"带"与"携"之间存在竞争替换关系。"携"的"携带"义按照"提-牵引-携带"发展而来,"带"的"携带"义按照"腰带-佩带-携带"发展而来。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是"携"与"带"各自的"携带"义发展时期,唐至元为"携"与"带"竞争期,明清时期为"带"对"携"的替换期。并有其他包含"携"或"带"的、表示"携带"义的双音节词"携带""带将/将带""拖带/挈带"等在不同时期出现。  相似文献   

9.
序曲缠绵流淌的浣花溪自远古蜿蜒而来,以上善之水滋养着一片叫做"青羊"的土地。"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成都市青羊区辖古少城之地,承历史之渊源,蕴文化之厚重。金沙遗址的一襟晚照,百花潭边的一缕斜阳,古朴典雅的杜甫草堂,紫气东来的青羊宫,庄严恢宏的文殊院,司马抚琴,杜甫放歌,青羊尽揽千古人物风流、万家美色胜景。  相似文献   

10.
正一、学校概况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这里形成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中原文化。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也在这里凝炼成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敦厚诚信、勤劳勇敢、精忠报国、吃苦耐劳等,这是中原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位于黄河之滨嵩山之侧的郑州大学,深受中原文化的浸润。融中华文明与中原文化于一体,厚重却不凝滞;集传统精髓与时代脉搏于一身,昂扬且又稳健,郑州大学形成了"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2005年4月2日上午,"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告别欢送的人群,长鸣一声汽笛,缓缓驶离青岛码头,开始了长达300天,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的远航。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老一代海洋人就提出"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目标。如今,他们的夙愿正在变成美好现实。"大洋一号"环球远航,正逢郑和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的今天,"大洋一号"首次环球考察任务,将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做出中国人民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读了《教师之友》(四川教育出版社)第3期黑白的《绵绵模仿无绝期》一文,心情几许沉重,为那屈辱的历史。掩卷长思,复杂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中国教育几十年的历史竟可以“模仿”二字概括之!“绵绵模仿真的没有穷期吗?”——对于这一问,在已跨入21世纪的现在,中国应对自己、对世界大吼一声:不! 泱泱大国,悠悠历史。黄河长江哺育出的灿烂文化,曾带给世界多少震撼!“他们有的,我们也有;他  相似文献   

13.
<正>不可浪改古人诗句人有仅凭一己之臆度,或片面之考据而浪改古人诗句,久之,一发而不可制者。使古人有知,不当大声疾呼,求为昭雪耶?杜牧"白云生处有人家"、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即此类也。杜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既云"远上",必非"近处";既说明所远上者为"寒山",则宜乎枫叶流丹,白云笼罩,诗人为此迷人之幽境而流连停车,自是极为自然之事。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论者以为凉州(今武威)古无黄河,于是摭摘片言,创为"黄沙直上"之说,一时学者不察,多有附和之者。殊不知《凉州词》不一定咏凉州,犹《竹枝词》之非必咏竹枝也。若王之涣当日在凉州以外之任何城市,远眺黄河,有是感觉,发而为诗,吾人定执此论以责其非咏凉州,抑亦过矣。矧黄河发源于青海,明以前犹无此说,何况唐人!至所谓"黄沙直上"云云或系当日传抄之误,初不必据为定论,且究其词,不过状一旋头风耳!自意境之幽远,胸襟之开阔,与夫情韵之协调而言,奚足以与"黄河远上白云间"相提并论?点金成铁,其此之谓乎?  相似文献   

14.
读了《教师之友》(四川教育出版社)第3期黑白的《绵绵模仿无绝期》一文,心情几许沉重,为那屈辱的历史。掩卷长思,复杂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中国教育几十年的历史竟可以“模仿”二字概括之!“绵绵模仿真的没有穷期吗?”——对于这一问,在已跨入21世纪的现在,中国应对自己、对世界大吼一声:不! 泱泱大国,悠悠历史。黄河长江哺育出的灿烂文化,曾带给世界多少震撼!“他们有的,我们也有;他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梦,内涵具体概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国家之梦,中国梦是世界之梦的组成部分;作为民族之梦,中国梦是中华文明的完美呈现;作为人民之梦,是中国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6.
去吧,人间,去吧!我独立在高山的峰上;去吧,人间,去吧!我面对着无极的穹苍。去吧,青年,去吧!与幽谷的香草同埋;去吧,青年,去吧!悲哀付与暮天的群鸦。去吧,梦乡,去吧!我把幻景的玉杯摔破;去吧,梦乡,去吧!我笑受山风与海涛之贺。去吧,种种,去吧!当前有插天的高峰;去吧,一切,去吧!当前有无穷的无穷!去吧《去吧》这首诗,好像是一个对现实世界彻底绝望的人,对人间、对青春和理想、对一切的一切表现出的不再留恋的决绝态度,对这个世界所发出的激愤而又无望的呐喊。诗的第一节,写诗人决心远离人间,“独立在高山的峰上”,“面对着无极的穹苍”。此时…  相似文献   

17.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折射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耀眼光芒,而洛阳文化又是黄河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历史上的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曾在此建都,为都时间长达934年,是中国古老文化中心之一,素称"六朝九都"。正是洛阳这种特殊的"况味",使众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版)《语文》第一册的《洛阳诗  相似文献   

18.
太湖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全球化时代,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的太湖流域,处于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的前沿,太湖文化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理应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融合发展作出贡献。为此,太湖文化应积极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充分吸取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其他文化的精粹,在重塑中华本土文化的主体性及其核心价值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亲爱的读者,我们已经介绍讨塔克博士如何游历亚、非、欧、美这些大洲的,现在,塔克博士还想去地球的南北极游览一下,他说,如果不去地球的南北极看一看,就不能称为是"环球游记"啦!所以他决心再忙也要抽空去一趟。不过两极地区的人文地貌无法与其他大洲相比,于是塔克博士只能把包括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在内的地区也匆匆走马观花游览一下了。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的中国,曾经长期称雄于世。在西方大航海时代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头号强国。鸦片战争以前的2000年里,中国始终遥遥领先于世界,GDP长期居世界的40%以上!纵观当今世界,古代文明一脉相承的只有中国。其它的文明,如古希腊、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什么中华民族独领风骚,中华文明能够历经5000年而不衰?有人说,这是因为华夏一族具有极强的凝聚力,所谓"内诸夏而外夷狄"。华夏民族虽历经磨难,依然繁衍生息,绵延不绝;中华文明不仅没有消亡,其间不断消灭或同化其他外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