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约翰·卡特福德,英国享负盛名的翻译理论学家所著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1965出版)一书中第一次谈到了翻译转换这一定义。本文以美国作家安迪·威尔《火星救援》(此小说一度高居《纽约时报》2015年在畅销书榜中排在第一的位置,其后被福特公司改编成电影)中译本(陈灼译)为例,经过对翻译转换理论进行一系列简介,然后分析对照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句法构造,试着由句式转变这方面去分析讨论翻译理论运用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张谷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他翻译的作品以其忠实原作、译语地道而广受赞誉。他在翻译《苔丝》等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作品时采用了四字格、方言对译和直译加注释等策略,其译本受到读者的普遍喜爱和学者们的好评。本文拟以《苔丝》为例,从张谷若的翻译原则和策略等角度进行分析,来探究张谷若的翻译特色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翻译转换理论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首次提出。此理论分为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卡式的转换理论从微观层面上细致地描述了翻译的转换过程,促进了机器翻译的发展,是机器翻译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从莫言《红高粱》英译本中撷取典型译例,分述这两大类转换的各个层面,探讨翻译转换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枫北 《文教资料》2014,(2):38-40,54
翻译过程即语际转换过程,在此转换过程中,译者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着双语对比。有效的双语对比有助于译者摆脱原文的束缚,以地道的目的语再现原文,从而成功地实现交际目标。法律语言虽然有其独特的风格.但它毕竟是通用语言的一部分,同样具有后者的一般性特征。毫无疑问,英汉对比研究是多维度的。本文拟从句法结构对英汉语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对法律翻译的启示,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英译本相关实例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注释在文化信息传达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所做注释是否合理与得当,则需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张谷若翻译哈代作品的特点之一在于其使用的注释翻译法,这种方法将外国文学的翻译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张谷若在翻译哈代的名作《德伯家的苔丝》过程中采用的是注释法,其注释的相关原则一是为谁注,为何注;二是科学准确;三是形式简明、规范。  相似文献   

6.
本人旨在分析卡特福德转化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主要选用法语名著《包法利夫人》两个汉译本中的相关例证,主要从范畴转换方面探讨转换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的有效性,具体阐释了这一理论在法译汉中需要进行的一些符合汉语行文习惯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王洪钰 《海外英语》2022,(21):48-49
英汉翻译过程中,巧妙地跟随翻译理论的指引,能够达到好的翻译效果,译者通过阅读原文分析特点选取合适的翻译理论加以引领,能够使得译文风格更加统一,翻译过程更加明晰。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虽不及“信达雅”或“功能对等理论”应用广泛,但因其明确的标准、细致的分类、长远的发展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译者的关注,成功应用于指导英汉翻译。该文通过记录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为学生而存在》英译汉翻译过程实例,助力更多译者关注并使用翻译转换理论以达成更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受重视。论文以《红楼梦》译本为例,分析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提高文化翻译水平的策略,以期给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承载体.翻译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翻译不仅仅指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沟通.在跨文化的文学翻译中,是应该使用归化翻译还是异化翻译,译者应该严肃处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其它各国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由此应运而生的科技翻译这一领域也愈发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与探讨。卡特弗德以韩礼德的"阶和范畴语法"为母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本文将结合卡特弗德对翻译转换的具体分类,分析其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新出现的句法结构在整个句法体系中具有合理性的条件在于,不与原有的表达形成冲突并能对原有体系的表情达意增加相应形式,或者是新的表义形式,或者是与原有表义形式效果接近的不同表达方式。这种合理的句法结构具有较好的表义清晰度与表达效果,从而具有较高的可接受度,成为现代汉语一种新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3.
张淑荣的《夏洛蒂.勃朗特传》中译本中存在不少错译误译问题,很值得商讨。结合有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对类似作品翻译,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张承志的小说一直以来致力于民族、宗教、历史的发现与思考,努力确立自己的终极人文关怀。其急迫的危机感、执著的民族意识,逐渐融合到以“人”为个体的最深层的“尊严”中去。在这个“尊严”的背后,各种中西方的情结交织、意识纵横、自由想像,以及自我低吟,都是构成张承志小说民族主义的最基本的部分。张承志所代表的文化身份已经超越个体而达到集体身份,这可以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加以体察,也涉及宗教与信仰问题。在其创作阶段中可以清晰地找寻到一切有关“战斗、征服、家园、族裔”的文本世界的价值指向,这包括许多零散的甚至破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张谷若译本<德伯家的苔丝>的语言特点,其语言生动传神,风格再现.本文主要从用词和句式选择以及注解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评析,以期从中对英语翻译成汉语教学和工作有所启发.要做到传达出原文的风格,就要做到揣摩原文,想作者所想;要翻译出读者满意的作品,就要充分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满足读者对作品深层次理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辞书中对"多半"词义归纳存在差异,拟从词义入手,从语义、语法两个层面考察其在日常使用中的具体表现,总结"多半"的搭配规律。现代汉语里,"多半"的搭配格式具体表现为:其他+多半+NP;其他+多半+是+(其他);(S小句)+多半+S小句。并就词义影响下的句类选择特征提出一些看法,期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李青 《海外英语》2011,(4):156-157
该文通过张爱铃《老人与海》中译本来说明,语篇衔接在理解原文和构建译文的重要作用。译者要根据目的语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策略,对译文的衔接进行重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宗教社会学的理论方法,以美以美会的第一批教牧之一许扬美为个案,对美以美会早期华人教牧的皈依进行考察.文章认为许扬美在追求"长生不老"中产生的信仰危机是他皈依的契机,同时在其家族中已入教成员的引导也起了很大作用.在他皈依过程中,利用中国传统如梦、神迹等进行基督教福音的理解与宣传.  相似文献   

19.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可以看到一些提示语,它们以小泡泡的形式出现,虽然它们在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多,但活用教材泡泡提示语不仅有助于教学的设计,而且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人教版1-6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泡泡提示语具有导学、导情、导行的功能。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泡泡提示语,强化课前预习效果,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V+的+N”是一种组合式偏正结构,同时又是一种很容易产生歧义现象的结构,本试图在语义平面上从分析动词和名词的性质入手,分析这种组合式偏正结构易于产生歧义的原因,同时分析了消除歧义的方法及歧义现象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