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非常重视左右之分,自古以来,以左为尊,古人称为“虚左”。这在《水浒传》中也有表现。如第十九回,晁盖等来投奔梁山,王伦将他们请到大寨聚义厅上,晁盖等七人,在右边站立,而王伦与众头领在左边站立,左右分开站好以后,就开始施礼。后来入座宴会时,也是王伦与宋万等梁山原班人马坐左边主位,而晁盖等七人坐右边客席。从这里可以看出,王伦是以自己的人为尊的,因为晁盖是新来入伙的,王伦有些提防,就像当初提防林冲一样。  相似文献   

2.
王伦喊冤     
在下王伦,江湖人称"白衣秀士",在《水浒传》中也算得一条好汉.   只因屡屡科举不中,无奈何便落草梁山,做起山大王.本想从此打家劫舍,聊度一生,不料前番痛痛快快收下林冲,留下祸根.……  相似文献   

3.
王伦喊冤     
在下王伦,江湖人称"白衣秀士",在《水浒传》中也算得一条好汉.   只因屡屡科举不中,无奈何便落草梁山,做起山大王.本想从此打家劫舍,聊度一生,不料前番痛痛快快收下林冲,留下祸根.……  相似文献   

4.
《小学教学设计》是我非常喜爱的教学刊物之一,每当一本到手后,总会迫不及待地阅读,顺便也和"上榜"的老师比比,找找自己的差距。在阅读2012年第11期花宏老师撰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后,受益匪浅,却总有个疑惑如鲠在喉,那就是第38页的这段话:在体会林冲谦卑忍让的基础上,结合前面的背景资料,"不敢,不敢"似乎是这篇课文中林冲的心声:……鲁智深几次邀请林冲上梁山造反,林冲虽然心中对朝廷充满了不满,他还是说"不敢,不敢";今天,一个名声不响的洪教头,公然挑衅自己,他  相似文献   

5.
司保峰 《当代学生》2014,(12):12-14
即使你没读过《水浒传》,但林冲可能也还是一个你耳熟能详的人物。很多省、市的语文教材都收录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有关林冲的章节。"林冲根本不是什么英雄。恰恰相反,他是懦夫、狗熊。""林冲这个人极其凶狠、残忍、血腥,有暴力倾向,甚至缺乏人性。"有的同学如此评价林冲,你能认同吗?  相似文献   

6.
前一段时间,学校举行"课堂艺术评比"活动,其中有两位教师执教的两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在讲授林冲性格特点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来进行教学的:师:我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感觉林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林冲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生:林冲是一个懂得忍让的人。生:林冲是一个谦虚的人。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看过一本连环画——《火并王伦》。那时候小,不太懂,看着"火并"中的"并"字有点像"饼",以为是烧饼的一种。后来问周围的人才知道火并是"自己人整死自己人"。王伦这个领导,怎么混到被自己人整死的份上呢?他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疲劳吧?对于王伦,我总是打着一个问号。后来我用管理学、心理学方法分析了一下,发现王伦真得死。他真是自己混到死路上去的,因为他坐在了不该坐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8.
和李逵相反,林冲一直没能也不敢做他自己,他始终处在两难之中。因为纠结,他的心中积压了太多的负能量,所以,林冲是黑色的、畸形的、变态的,金圣叹说他"都使人怕",是真的。我个人一点都不喜欢林冲。但是,作为一个职业作家,我要说,林冲这个人物写得实在是好。李逵和林冲这两个人物的写作难度是极高的,在《水浒》当中,最难写的其实就是这两个人。  相似文献   

9.
一 几乎没有人否认林冲性格是发展变化的,但在如何理解“发展变化”这一点上却产生了分歧。吕剑萍同志否认林冲性格的“转变性”,不承认林冲性格有“突变”。他说:“我认为,林冲的性格是有变化的,但是,这种变化是两面性性格比例成分的变化,在两面性性格基础上发生并由两向性性格决定。他的性格自始至终带有两面性。”所谓“两面性性格”就  相似文献   

10.
林冲在《水浒传》中是一个非常出彩的人物,但其形象却不见于《三十六赞》,不见于盛演水浒戏的杂剧传奇,就连《大宋宣和遗事》也只将其作为配角几笔带过,直到《水浒传》的成书,林冲饱满的文学形象得以定型。林冲本事少见于史,小说《水浒传》中林冲形象的塑造实际上借鉴了宋代爱国文人林冲之及其侄事迹,三人本事见于《宋史》列传。林冲由历史原型到小说中的反抗者典型形象,与全书"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主题相辅相成,并且小说中林冲性格的变化也具有深刻的阶段性与渐进性。  相似文献   

11.
我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分析到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这一段所表现的林冲性格特点时,板书道":随遇而安,通情达理。"  相似文献   

12.
<正>1.记得初中化学问什么样的电池对环境危害最大,答案是含汞、银、镉的电池,我绞尽脑汁答了五号电池。2.初中语文,让填林冲外号,都知道是豹子头林冲,我却填的是"狮子头"。3.初一数学期末考试,问:"枪挑一条线,棍扫一大片"说明了什么?答案应该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我们班有一男生答:说明了中华功夫了不得。  相似文献   

13.
<正>咦,林冲懦弱?他可是梁山好汉,昔日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啊!先别急,我们就从林冲吃牛肉说起吧。林冲雪夜上梁山时,来到了朱贵的酒店。林冲问道:“有甚么下酒?”酒保道:“有生熟牛肉,肥鹅嫩鸡。”在这么多下酒菜中,林冲却直接说道:“先切二斤熟牛肉来。”  相似文献   

14.
夏泽华 《当代学生》2014,(12):14-15
正林冲者,乃仁与能忍者也。"仁者"林冲,不以李小二身卑言微轻视之,对他不存芥蒂;"能者"林冲,文韬武略,与洪教头比武时智勇双全表现得淋漓尽致;"忍者"林冲,妻子受辱,忍气吞声,刺配沧州,饱受欺凌,委曲求全。面对权贵,内心有种入骨的奴性驱使他服从,倘若不是被逼走投无路,兴许一辈子安分守己,忠于职守。林冲最终成了本阶级分化出的异类,处境使然也。多元性格,多面林冲,令人悲叹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林冲就是这诸多英雄形象中耀眼的一颗。本文试就林冲性格、处事中二重性——"忍"与"不忍"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以一人杀三人的场面写得最精彩。一人对多人应是纷纭拿斗的场面,林冲却杀得忙而不乱,忙而不烈。因为对手人虽多,却非林冲的敌手。别说对抗,就连招架之力也没有,有的只是“逃”,林冲无须应付“斗”,只须全力以赴“追”,所以场面不激烈。但毕竟以一追三,林冲不是孙悟空,不能一变三,所以虽不激烈却较紧张。林冲的追杀忙而不乱。他交互时间,利用一敌倒地挣扎的空隙,追杀另一敌。  相似文献   

17.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以一人杀三人的场面写得最精彩。一人对多人应是纷纭拿斗的场面,林冲却杀得忙而不乱,忙而不烈。因为对手人虽多,却非林冲的敌手。别说对抗,就连招架之力也没有,有的只是“逃”,林冲无须应付“斗”,只须全力以赴“追”,所以场面不激烈。但毕竟以一追三,林冲不是孙悟空,不能一变三,所以虽不激烈却较紧张。林冲的追杀忙而不乱。他交互时间,利用一敌倒地挣扎的空隙,追杀另一敌。  相似文献   

18.
林冲是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位儒雅而又武艺高强的人,却任人宰割,悲苦一生,凄凉病死。造成林冲这样悲剧命运的原因是多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对林冲的语言描写寥寥无几,仅22个字。但他的语言,言简意丰,浓缩着他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于感受"豹子头"林冲的言语智慧,洞察他的性格特点,能够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林冲抬头一看,只见前檐额上"白虎节堂"四个醒目的青字,不妙……"大胆林冲,你手持利刃,莫非想刺杀本官?拿下!"高太尉喝道。"且慢,君子斗智不斗武!我妄想和高太尉斗斗智,不知太尉给不给面子?"林冲临阵不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