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苗族服饰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差异的形成,既源于苗族历史上多次迁徙和支系复杂的原因,又有居住地域环境的不同和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的因素。黄平苗族女子盛装黄平苗族女子服饰在染色、制作等工艺上都独具特色。四十年代以来,黄牛苗族女子盛装已由过去的自织目染的棉布面料转到了去集市购买缎料来紫染、烟熏、捶打,制成独具特色的紫色亮布,做女子盛装艳丽夺目”黄平女子盛装分为帽。衣、裙以及银饰等几个部分。服装的挑花刺绣均依布料的经纬戳针,因而圆线、曲线较少;在绣法上多有变化,如平绣、数纱挑绣、编织等等,其纹样层层叠套组…  相似文献   

2.
白竹村风情     
在漾濞县境内的深山中,有几个苗族村寨,主要聚居于南部龙潭乡白竹村和中部苍山西镇花椒园村的小水塘社以及白羊村的石打牛社,有"孟普"、"孟构"、"孟撒""、孟载"四个称谓(支系),人口近千人。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在朋友的带领下,走进了藏匿在漾濞深山中的苗寨白竹村。白竹村坐落在漾濞南部白竹山北麓,与我的老家密古村比邻。那里土地肥沃,植被良好,有两条山溪从山上流下,其中一条穿过寨子,另一条是密古村与  相似文献   

3.
人一来到这个世上,父母便给他(她)取个名字,以便呼叫。中国人是如此,外国人也是如此。但人们见诸于报刊杂志上似乎只有外国人名是一串长长的符号,其实居住在贵州三穗南部的寨头、巴冶、良上等地苗族人民,他们的姓名也有一串长长的文字,在户籍管理簿上随处可见,何以如此呢?还是从这个地区的人名去看其具有内涵丰富的文化吧!  相似文献   

4.
周俞林 《寻根》2013,(4):39-42
苗族大多数居住在山区,"所在多深险",条件较差,但也有不少居住在山间平旷之地。苗族多是聚族而居。据《宋史·蛮夷传》载:"诸蛮族不一,大抵依山谷,并树木为居。"村寨周围大都茂林修竹,风光绮丽。苗族住宅的房屋式样很多,各地苗族因经济、地理等情况不同,对所修建的房屋不仅有差异,而且其居住习俗也因地区或姓氏的不同而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三穗县南部寨头、巴冶、良上等地的苗族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笔者在这里着重简述苗歌文化、芦笙文化、饮食文化等三种。这些文化都是三穗南部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中创造的,是广大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鹤庆县境内最南边有一个叫波罗箐的小山村,它地处鸡足山东麓,与宾川鸡坪关毗邻,这里居住着傈僳族支系花傈僳,自称"鲁甲扒".山村虽然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却保留了完整的傈僳族语言和习俗.花傈僳人服饰鲜艳美丽,男女均穿自织的火草绒、麻丝、五色棉线制成的衣服.妇女的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许多花边,百褶裙后面有一道不同于主色调的布绺,裙长及地,行走时摇曳摆动,使她们更加显得婀娜多姿.  相似文献   

7.
晓瑞 《华夏文化》2006,(4):52-53
居住在云南边疆的各民族群众,他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长期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生产生活的宝贵经验,并充分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达成了互相熔融的默契关系。云南边境内的多种民族都保持着以花为食的习惯,包括有傣族、景颇族、藏族、纳西族、哈尼族、苗族、  相似文献   

8.
黎锦,是黎族纺、织、染。绣工艺的统称。黎族的棉纺织工艺,是我国古代出现最早的棉纺织工艺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黎族妇女就利用当地野生的木棉来织造棉布宋元时期,纺织工艺得到了极大发展。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改革家黄道婆,正是在海南崖州跟黎族妇女学会了纺织技术,晚年把学成的技艺带到上海松江身泥注,传授给当地人民,并且改革了纺织工具。由此可见,古代的黎族妇女为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特有的贡献。今天,在海南的五指山地区黎族村寨,黎族妇女仍然使用原始的踞织腰机,综杆提花,断纬织绣,精心制作自己美丽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寻根》2016,(3)
正苗族认为人有三魂,活时三魂依附于人体,死后三魂散去。一个灵魂留在家里和祖先们一起居住在神龛上守护着家,一个灵魂在外边飘荡保护子孙,另外一个灵魂则跟着身体住在坟墓里守坟。逢年过节,敬祖之时,在神龛下放三个酒杯,便是敬三魂之缘由。苗族人相信,人虽死,但灵魂依在,只是他们在另外一个世人看不见的世界里生活。他们会在那个世界安居乐业,其生活  相似文献   

10.
张鉴磊 《大理文化》2012,(6):98-100
剑川彝族分布在该县内各乡镇,与丽江市及四川省大、小凉山的彝族同属一个支系,无论是生产、生活方式,还是语言、风俗,均与楚雄彝族自治州等区域的另外支系有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章天柱 《大理文化》2012,(11):98-101
黑话人,是居住在云南鹤庆县西山、剑川县东山和丽江市北山毗连山乡境域的彝族的一个支系。因先民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古老的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支单音节语言,周边居住的各族群众无法与其进行口语交流,便谑称其为“黑话”,从而便把说这种语言的彝族群众亦称为黑话人。  相似文献   

12.
在黔东南卅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绚丽多彩的苗族妇女服饰中,银饰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据传,银饰是用来避邪秽、驱鬼脏,保平安及光明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银饰由求吉祥,保平安逐渐演变为富贵与美丽的体现。黔东南苗族的银饰品种繁多,女子配戴银饰很普遍,男子也有配戴银饰的。种类繁多的银饰表现了不同地域的独特多彩的精湛工艺,这些银饰又因各地服装的款式不同,其造型、纹样也存在一定的差别。银饰的种类有银帽、银衣、大银角。银冠、银花、银项圈、银项链、银梳、银雀、银菩萨、银耳环、银耳柱、银耳坠、银手阈、银手圈以及各种银…  相似文献   

13.
正"亚利桑那(Arizona)"来自西班牙语"áridazona",意思是"干燥不毛之地"。这个州,南部大多数地方为沙漠、戈壁、荒漠,不过不是撒哈拉沙漠那样的沙漠,而是常常被称为"疏草沙漠",有稀稀拉拉的仙人掌和季节性的草生长;北部是科罗拉多高原和高山地区。这个州的大多数地方是不"适宜人居住"的,甚至在美国建国后,也长期人烟稀少。它是美国本土最后建立的州,即美国本土最后开发的州。  相似文献   

14.
杨路勤 《寻根》2021,(3):52-56
岜沙,苗语即草木繁盛之地.岜沙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包括五个自然寨,有四百余户人家,主要有韦、蒙、杨、滚、孟、吴、王、贾等姓氏.岜沙苗族属黑苗支系,自称是蚩尤的后裔. 岜沙苗语称成年仪式为补荡拎溜.仪式举行时间通常定在15岁那年的秋末或初冬,地点定在本家族神台旁.在当年春季,男孩的父母就要着手为...  相似文献   

15.
严奇岩 《寻根》2014,(6):78-81
<正>贵州省台江县是全国苗族最集中的县,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历史上台江县是苗疆腹地,因地处偏僻,至今仍保留许多原生态的民族文化。2014年7月12日,我们课题组在方召乡党委副书记杨阳的带领下,来到了交汪苗寨考察。这里地处高寒山区,海拔1000多米,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距离台江县城21公里,全寨645户,2887人,全是苗族,是台江县境内最大的苗寨。现居住有邰、张、唐、赵等姓氏,其中邰姓608户,占全寨总户数的94%。  相似文献   

16.
图阿雷格人的头巾居住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图阿雷格人是游牧民族。在沙漠北方生活的1万余人,主要饲养羊和骆驼;生活在沙漠南部的人有25万,多饲养大牲畜。图阿雷格男人习惯在头部严严实实地围上一条长达5至6米的白色或兰色棉布头巾,只将一双眼睛显露在外。这种被称作...  相似文献   

17.
"花女园"与"产业林" 我国少数民族的生育习俗多姿多彩.居住在云南鹤庆四角山乡苗族群众生孩子要栽花、种树志庆,真是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8.
《两个塔希提妇女》( 1899)是法国画家高更的一幅杰作,现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高更被誉为19世纪下半叶后期印象派著名画家、象征主义运动领导人,他在掌握思想、感觉和视觉形象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他于 1848年出生在巴黎一贫民家庭,是保护人古斯塔夫·阿罗萨引导他走上了艺术之路,他从1883年起决定坚持每天作画。贫困的生活使高更产生了鄙视欧洲和人类文明的想法, 1886年他开始远游,两度在法属塔希提岛居住作画,他还曾与当地一土著妇女生下一子,但他始终未承认这个儿子。 高更刻苦钻研,创作了大…  相似文献   

19.
云上的王国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我们叫作希腊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个民族,这个民族里的男子都很勇敢,妇女非常美丽。他们认为自己的家乡是世界上最好最美的地方;而当他们眺望日落、月出以及其它一些大自然向他们展现的美最时,他们的心里充满了敬畏和惊异。  相似文献   

20.
胡星儒  王义芝 《寻根》2007,(1):84-87
大约在唐代以前,我国妇女中已经出现了染指甲的习俗。〔唐〕李贺《宫娃歌》中“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张祜《听筝》中“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都是对妇女染指甲习俗的描写。前者虽没有说明染甲,但描绘了妇女在烛光下制作染指甲材料的情景;后者则直接说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