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十年来,金属有机化合物发展迅猛,研究人员在其合成、反应、结构、性能及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许多引人瞩目的成果.然而,质谱用于包括金属芳香化合物和金纳米团簇在内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分析却一直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事实上,质谱尤其高分辨质谱除了可以提供准确分子量之外,还能为金属有机化合物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支持下,厦门大学林志为高工开展了"金属芳香化合物和金纳米团簇的高分辨质谱研究",以大量的实践测试为基础,以具有催化等重要应用前景的金属芳香化合物和金纳米团簇为研究体系,依托高分辨质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建立了一套针对包括金属芳香化合物和大分子金纳米团簇在内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安全、高效、准确的鉴定方法;着重研究金属芳香化合物和金纳米团簇的结构、测试条件与质谱行为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规律,包括金属芳香化合物裂解、电荷分布及转移等.  相似文献   

2.
本技术采用“硅酸钠不饱和溶液的粘合剂”,与铁矿粉成块形放人燃烧性热源烧结。投入电炉工作态,钠呈初始导电作用,硅呈递升温与电阻值反差热转换关系,使铁矿粉积块炉料为过程性良性导电材料,熔出金属铁或金属钢(特种钢),为优良钢铁产品(其他金属适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高分子化合物研究所利用多苯胺和木屑研制出一种新型导电复合材料,在工业上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通常情况下,人们用聚合物导电材料制造电加热仪器、导电胶和覆盖层。碳黑和不同金属填充物是研制这类导电材料的基本原料。但是在向聚合物加入导电填充材料后,  相似文献   

4.
酞菁铜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高分子有机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酸、碱性和耐化学品的性能,因此,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中间体。除了大量用于有机颜料及有机染料的生产外,在光学、电子、催化、原子能等高科技领域内也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电学性能主要取决于酞菁铜内载流子迁移率的大小。本文详细介绍了酞菁铜薄膜热蒸发工艺,制作了ITO/Cu Pc/金属结构,测试了其电流-电压特性,并分析了在不同薄膜面积下其导电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自1977年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发现掺杂聚乙炔具有金属导电特性以来,导电高分子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已有40余年,早期有关导电高分子导电机制等基本问题及其在二次电池、传感、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导电高分子学科的发展。近年来,纳米尺度导电高分子功能材料的优异性能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从分子水平探究导电高分子的组装机理,  相似文献   

6.
抗静电、防辐射纺织品一直是纺织行业研究的重点,特别是一些特种行业对该方面要求逐年提高,近几年随着毛纺行业发展,在这方面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在纺纱过程中加入导电纤维,但导电纤维的效果无法满足要求,经过多次洗涤后会失去效果。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新型超细不锈钢金属导电纤维,加入毛纺制品后可以达到永久抗静电、防辐射的效果。主要叙述不锈钢金属导电纤维在毛纺产品中的应用过程及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聚苯胺作为三大导电高聚物之一,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光学性能和磁学性能,但单一的聚苯胺材料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因此以聚苯胺为基材,复合其它有机和/或无机材料制备的聚苯胺复合材料应运而生。本文通过专利检索查阅国内外聚苯胺复合材料专利申请,从聚苯胺-金属复合材料、聚苯胺-有机物复合材料、聚苯胺-无机非金属三个方面进行了浅述。  相似文献   

8.
导电大挑战     
我们在小学《科学》课本中了解到,回形针、刀片、剪刀这些金属和电路连接之后,都能导电而让小灯泡亮起来。不过,乔博士说这些并不稀奇,来玩点别的吧!他拿出一些看起来像金属的东西,要大家来试一试,这些东西能不能导电呢?快来接受挑战吧!先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物体导电检验器,我们将导线、电池、小灯泡等,连接一个物体导电检验器。实验一:大家先来猜一猜,这种带有金属光泽的口香糖包装纸,能不能导电?巧克力包装纸巧克力包装纸有两面,一面银色,一面金色,两面都能导电吗?实验二:你知道吗?乔博士还告诉我们,我们平常喝的饮料有些也会导电耶!那么生…  相似文献   

9.
1977年美国MacDiarmid等发现聚乙炔(PA)用电子给体或受体掺杂,可成为p型或n型半导体,或甚至变为金属(即具有金属的导电率)。有机高分子导电体的研究是材料科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重大进展。聚乙炔(被称为“合成金属”)是有机导体研究中最活跃的,已被开发应用于制作电池极板。例如重量轻、能量密度高的全塑料电池.正在研究制作能太阳的电池等。近年有几百篇论文和专利发表。  相似文献   

10.
所谓有机硼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种,只是这种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硼和有机基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且是金属材质的。有机硼化合物的种类很多,每一个种类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同时也具有不同的特性,它们各自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氟离子与有机硼化合物中硼相互会发生化学反映,最终监测出氟离子的存在,本文笔者就是针对有机硼化合物中氟离子化学进行详细的探讨,仅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将回形针、刀片、剪刀这些金属物品和电路连接之后,都能导电而让小灯泡亮起来。不过,土豆博士说这些不稀奇,来玩点别的吧! 他拿出一些看起来像金属的东西,要大家来试一试,这些东西能不能导电呢?快来接受大考验吧!  相似文献   

12.
正项目概况基于海水与油或化工原料具有不同的导电特性,海水和浮油的混合物进入一个具有磁场和电场相互作用的分离装置,由于海水导电,将受到一个电磁力(洛仑兹力)的作用而运动,油不导电,将不受电磁力的作用,由于二者的受力和流动状态不同,可将油从油污海水中分离并回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基金》2011,(2):111-114
1 拓扑绝缘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拓扑绝缘体是一类特殊的绝缘材料,由于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其表面会自发形成导电的金属态——拓扑表面态,这种导电表面态由时间反演对称性保护,基本不受杂质与无序的影响,因而非常稳定.拓扑绝缘体的这种特殊性质使其有可能在未来的自旋电子学和量子计算等领域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金属是具有光泽和延展性,能够导电、导热的物质,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其中,有色金属中的金、银和铂族金属(铂、钌、铑、钯、锇和铱)  相似文献   

15.
生彦彦 《科技风》2014,(14):260-260
金属有机化学作为连接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桥梁,在材料科学、半导体研究、制药工业以及石油化工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属有机化学打破了传统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边界,和其它化学学科交织在一起,成为了现代化学研究的最新领域。近年来新材料的研究和制造逐渐成为了国际上的热点,金属有机化合物由于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一系列的优点,逐渐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在材料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坳 《百科知识》2007,(8S):19-20
金属是具有光泽和延展性,能够导电、导热的物质,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其中,有色金属中的金、银和铂族金属(铂、钌、铑、钯、锇和铱)元素,被称作贵金属。因在地壳中储量很少、价格比一般金属昂贵而得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5):580-581
中科院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材料化学实验窒的研究人员,在前期系列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合作研究的基础上,选用硫杂萘二酰亚胺ND120D—DTYM2为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通过系列界面修饰和优化,  相似文献   

18.
金属是什么     
纵横世界的高压电网,通讯线路,遍布全球的交通工具,厂矿机器,甚至我们家庭中的厨房炊具、家用电器等等,都与金属材料密不可分。我们对于金属再熟悉不过了,可是我们是否仔细想过,金属到底是什么?金属的通常面目根据我们的经验,金属是导电的,于是电线、电器都用金属制作;金属的导热也较快,所以金属材料被用于制作各种炊具;金属比较容易做成各种形状,或者坚硬或者柔韧,经得起负重和撞击,于是各种车辆、刀枪剑戟都用金属制作……陶瓷肯定不是金属,它虽然坚硬、有光泽,但不导电,还易碎;塑料肯定也不是金属,它虽然容易拉伸,但没有金属光泽,也不导…  相似文献   

19.
智能防护衣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立实验室研制出一种新型智能防护衣,它被划破之后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能更好地保障在放射性、有毒生物或化学环境下工作的人员的安全。 这种“智能”防护衣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粘稠导电聚合物,它由聚乙烯醇和氯化钠溶人甘油中制成。防护衣中共包含两层这种导电聚合物,每层中都嵌入电极,两层之间以一层绝缘聚合物隔开。当防护衣被刺破或开裂时,绝缘层遭到破坏,两层导电聚合物局部接触,连通报警电路,使防护衣面罩中的发光二极管发光,或者发出声音示警。 据报道,现有的防护衣要么不能实时检测衣服受损情况,要么只有在导电金属外物戳破防护衣时才发出报警信息。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发明的这种新型防护衣,在被木头等绝缘材料刺破时也能发出报警信号。  相似文献   

20.
医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些有机化合物在抗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类化合物一般都是含有氨基酸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另外当这类化合物在和一定的金属化合物相结合之后抗癌效果会得到很好的增强。氨基酸和部分的羰基化合物在特定的条件下结合就会发生一定反应,经过复杂的反应之后就会得到一种具有很强电负性配位原子的席夫碱化合物。我国对于席夫碱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在对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取得了很好的理论研究成果,对于席夫碱的基本结构和特性也具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也将从氨基酸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出发,对其相关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给读者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