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对于小说人物的命名是十分重视的。他曾说:“创作难,就是给人取一个称号或诨名也不易。倘使有谁能起颠扑不破的诨名的话,那么他如作评论,一定也是严肃正确的批评家,倘弄创作,一定也是深刻博大的作者。”正因为鲁迅先生十分重视小说人物的命名,在小说人物的命名上精心构思,他笔下的许多人物姓名都已成了“颠扑不破的诨名”,意味深长。例如,“阿Q”已成了”精神胜利法”的代名词;“孔乙己”已成了”书呆子”的代名词;“九斤老太”已成了“一代不如一代”的代名词;等等。那么,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认为8部"今所见汉人小说"都不是汉代小说,为后人伪托,此观点有失偏颇。这主要是由鲁迅对资料占有的缺失所导致的错误。从古今的研究资料来看,其中4部小说应为汉代小说,1部难以确定,另3部为后人伪托。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认为8部"今所见汉人小说"都不是汉代小说,为后人伪托,此观点有失偏颇.这主要是由鲁迅对资料占有的缺失所导致的错误.从古今的研究资料来看,其中4部小说应为汉代小说,1部难以确定,另3部为后人伪托.  相似文献   

4.
萧红是在鲁迅先生的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作家,她的作品继承了鲁迅先生的创作观念,同时她的作品又有着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集中体现在小说语言和结构的散文化上。  相似文献   

5.
金庸先生说:“中国近代新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学传统相当脱节的,很难说是中国小说,无论是巴金、茅盾或鲁迅所写的,其实都是用中写的外国小说。”又说:“武侠小说才是中国形式的小说……继承了中国小说的传统。”金庸先生这段高论如果成立.巴金、茅盾、鲁迅都要被赶出中国学史。“中国近代新学的小说”,都将变成外国小说,一部中国新学史也就变成一部武侠小说史了。金庸先生的失误一是混淆了借鉴和创造的关系,二是狭隘地看待中国学传统,三是不敢正视武侠小说的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4,(11):42-43
鲁迅先生的读书方法。中国一代豪鲁迅先生笔锋犀利,力透纸背。究其原因,与他的博览群书、方法得当大有关系。概括他的读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王新年 《语文天地》2013,(15):24-25
小说"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这个典型人物怎么出场,却很有讲究。一代文学大师鲁迅的小说作品不多,但是其中人物的出场却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值得我们认真揣摩。《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的精品之一,这篇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小说收录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这三部小说集中,共三十三篇小说。自从鲁迅小说问世以来,为其所创作的插图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画家丁聪先生所创作的鲁迅小说插图是公认的优秀之作。李一氓先生曾这样评价丁聪的鲁迅小说插图:“这三卜三幅插图,是三十三篇小说插图的标本”,“每个小说人物的要害,都被他捉着了”。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是民国时期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先生不仅是文学家,其作为翻译家在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也曾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提出的直译策略,开创了中国翻译界的先河。本文借助鲁迅先生提出的“中间物”思想,以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的中译为例,研究鲁迅先生直译策略的历史性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作小说之前写过《中国小说史略》,对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有过系统深入的研究。鲁迅先生不愧是取名艺术大师,不仅他的笔名“鲁迅”极有韵味,就连他的小说中人物的名字也不是一个个毫无意义的简单符号,而是蕴涵着人物社会背景、个性特征和形体特征,甚至小说故事情节、主旨意蕴。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中国现代小说之父,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他的小说不仅以其深连的思想和广阔的内涵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的进程,更以其独特的语言方式及其由此产生的超凡魅力而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本文拟从鲁迅小说所使用的词语为着眼点,以语言艺术中的词语修辞为突破口,进而探讨鲁迅小说语言表达方式之词语修辞.本文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词义的锤炼,二是语音的锤炼.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小说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睿智的思想家和文学大师,在他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小说中,其思想特色必然反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本文试从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谈两点看法,以期得到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3.
在呐喊声中探索道路——论《呐喊》的思想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呐喊》是鲁迅先生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现代学和现代现实主义的坚实的奠基石,收集了从1918年的《狂人日记》到1922年的《社戏》等十四篇小说。从小说反映的内容看,《呐喊》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社会和农民思想的真实面貌,反映了旧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现实,是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后一段时期的一面镜子;但从小说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看,《呐喊》实际上刻划了鲁迅先生探索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民族解放道路的轨迹,是鲁迅先生追求梦想的形象化的反映,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小说,字字珠玑,篇篇精品,是最早为中国现代文学获取国际声誉的。尤其是阿Q这一典型形象的创造,使鲁迅先生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伟大作家,可与果戈里、契诃夫、高尔基、塞万提斯、肖伯纳、罗曼·罗兰等艺术大师媲美,以致于罗曼·罗兰也感慨他永远也忘不了阿Q那张忧愁的面孔。可以说,鲁迅先生的小说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受结构主义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有关理论的启发,将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视为鲁迅小说整体进行系统考察,得出了民族灵魂不断建构的结论。文章结合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和小说作品的实际作了深入细致的论述,认为鲁迅小说民族灵魂的建构是受控于其思想发展水平的,是在鲁迅先生最终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时才得以最终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他的小说不仅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内涵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的进程,更以其独特的语言和超凡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因此,本文以鲁迅小说的语言为基本着眼点,以语言运用中的突出特点“博采众长”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两个大的方面,即一古今交融、文白杂糅,二中西结合、独树一帜,对鲁迅小说语言的“博采众长”这一特点进行简单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杜鹏程说:“以鲁迅先生为首的中国新文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界的后来者。在我心目中,鲁迅先生不仅著作是中国作风与中国气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性格、品德、作风,以及坚韧不拔、与时俱进、奋斗不息的精神,也是我们引以为骄傲的。这中国人民的伟大典型,不仅是我们的文学师表,也是我们作人的榜  相似文献   

18.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心灵独白,解读《野草》是我们走进鲁迅先生情感世界的重要途径。透过《野草》,我们将看到一代伟人面对两难困境的毅然抉择和超越。  相似文献   

19.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纪念日。鲁迅先生一生团结青年,愿意为了青年牺牲自己,他也赢得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尊敬与爱戴。时过境迁,鲁迅还在青年人的心里吗?  相似文献   

20.
许静 《文教资料》2006,(18):49-50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经全面论述过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杂文,指出鲁迅先生的作品是指引青年应当如何生活、如何行动的,并且确认了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坛主将的崇高地位。凭鲁迅先生作品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当之无愧的一个评价。在《呐喊》与《彷徨》中,虽然鲁迅先生描写的大多数是“老中国的儿女”的思想和生活,表现两千多年封建意识的积淀给国民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性带来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但是在近二十篇小说中,均有多少不等的少年儿童形象。鲁迅先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刻画了这样两类不同的少年儿童的艺术形象:一是从肉体到精神受到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