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海霞 《考试周刊》2014,(13):40-41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学生提出了如下阅读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苏教版教材就在每册书中设置了《名著推荐与阅读》版块,将整本书的阅读引入了课堂,扩展了语文学习资源,逐步培养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近两年的中考名著考题逐步采用截取名著片段,据此展开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考查的形式。如:2013年江苏苏州市中考  相似文献   

2.
农村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阅读量远比城市学生少,导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比城市学生差,很难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课外阅读提出的“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具体要求。如何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现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孟永明 《考试周刊》2014,(31):36-3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初中阶段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亲密接触,可以增长见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然而,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1)当前思想教育滑坡,弱化了学生的责任感。(2)网络文学的流行、动画快餐的泛滥,造成学生观念的偏差。(3)现行评价制度不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一目标,苏教版第三学段,每册的第三单元都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为学生推荐一部名著,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那么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我读书我快乐"教学活动中,既让  相似文献   

5.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名著阅读是中小学阅读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综观当前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农村地区初中生往往存在社会视野偏窄、家无藏书、精力更多集中于应试上等"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6.
吕吴 《快乐阅读》2013,(12):14-14
朱永新教授提出:“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这句话点出了阅读的深层次功能就是能够培养、铸造、丰富、匡正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中外经典名著的阅读尤其如此。经典名著的阅读不仅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有益途径。现实中,名著阅读却成了一块不折不扣的“鸡肋”。如何让学生重回名著阅读这片“青青草原”?结合教学实践,本文试从阅读现状产生原因、名著阅读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谈一些尝试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兴趣的培养是关键,教师应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文本选择、方式方法进行必要的引导、指点,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巧设导语《魔鬼辞典》上对名著的解释是:人人都希望  相似文献   

8.
崔聪 《语文天地》2013,(6):57-58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的事情。尤其是对农村的学生而言,这就更难了。农村的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无论是教学设备还是教材资源都有限。有的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去买课外书籍,更别说价格偏贵的名著书籍。农村  相似文献   

9.
陈少华 《现代语文》2006,(10):79-79
伴随着高考改革的进程,阅读和写作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对语教与学均提出了新课题。针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在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的种种流弊,新课程实施以来,语界就这一问题了热烈讨论并明确提出课堂阅读必须实行个性化道路的主张,影响深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是说,语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点要落在学生身上,以往教师填鸭式的阅读教学已经不符合当今实际。一千个读一千个哈姆雷特,开展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个体阅读为基础的原则,把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为归宿,将课堂阅读切实归还给阅读的主体——学生。  相似文献   

10.
农村初中学生在阅读行为习惯上,因为受多方面的制约,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很难表现出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课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朱永新教授提出:"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这句话点出了阅读的深层次功能就是能够培养、铸造、丰富、匡正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中外经典名著的阅读尤其如此。经典名著的阅读不仅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有益途径。现实中,名著阅读却成了一块不折不扣的"鸡肋"。如何让学生重回名著阅读这片"青青草原"?结合教学实践,本文试从阅读现状产生原因、名著阅读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谈一些尝试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在唯分数论的环境下,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期坚持阅读,追随经典而行,实属不易。人大附中独特的语文教学方法在《走进名著——人大附中学生这样读书》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这一创新性个性化的素质教育方式给予人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积极心理学代表人物马丁·塞利格曼说:"我要发起一场世界教育的革命。"[1]他认为人不仅要学习工作技能,还应该学习幸福的技能——如何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更多的投入、更多的意义、更好的关系和更积极的成就,这与语文课程理念是相通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或真切体验。”但目前初中学生作文的实际状况却离这一要求相去甚远,无病呻吟,娇揉造作的现象在初中学生作文中司空见惯,真情失落已成为初中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的一痼疾。本文拟就这一突出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美感的主要途径。它起到了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开发智力的重要作用。那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理念之下,初中阶段,我们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展现个性,绽放出自己的本色与光彩呢?  相似文献   

16.
"名著推荐与阅读"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极富创造的设计,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科学理念。编者给学生留足自主探索和创造性学习的空间,也把教学的主动权有意识的交给一线教师。部分教者不能正确领会教材意图,或阐讲太多或干脆放羊,使得这块“自留地”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效能。鉴于此,笔者认为应紧握住以下几个环节做好名著的推荐与阅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现在的许多孩子缺少人生经验,使他们的性格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缺陷。面对生活,他们更多地表现出对他人的漠视和对人生的无谓。《草房子》就为学生搭建起一座精神殿堂,能真正唤醒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让他们真正学会感动。我结合《草房子》谈谈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龙墀 《辽宁教育》2003,(12):37-39
阅读的本质上是从书面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语文课程标准》对其作了这样的描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一语到位,说明了阅读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但是,阅读又是学生自主的个性化行为,是不能以教师的分析讲授所能代替的阅读实践活动。怎样通过阅读实践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呢?这就要讲究阅读方法了。叶圣陶先生早已指出:“不在阅读法方面多注点意,阅读十个选本也是徒然,不用说一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  相似文献   

19.
钱卫香 《快乐阅读》2013,(30):42-43
作为一位在农村从教十几年的语文教师,去年我有幸看到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等人合著的《主题阅读三人行》这本书,让我有了拨开云雾见青天的突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话语从没有引起我特别的关注,却在这本书中如雷贯耳般地振醒了我。特级教师于永正很直白地告诉了我们,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孩子们读书读来的,并不是依靠老师每天在课堂上讲来  相似文献   

20.
刘苇 《教师》2013,(10):58-58
当前,我国正在全力建设"文化强国","全民阅读"的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积极响应。然而,与之形成较强反差的是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几乎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对此深感忧虑,一致认为应该从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开始,敲开课外阅读之门。为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