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生 《军事记者》2008,(5):20-22
目前,新闻报道进入了一个注重“讲述”的叙事时代。“新闻即叙事”、“新闻即‘事学’”等理论早已用以指导新闻实践。在这种话语环境下,如何用官兵喜闻乐见的通俗化形式报道严肃的军事新闻,是值得我们始终关注和不断探讨的现实命题。 《解放军报》作为中央军委的机关报,是党在军队的喉舌,是我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军事新闻报道的主战场。一直以来,军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不断强化满足官兵阅读需要的服务性功能,优化话语模式、创新报道手段,努力实践着生动、平实、形象的通俗化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变动的主要方式,然而传统的新闻叙述方式似乎很难满足现代受众多元化的期待。于是一些借鉴文学叙事手法的新闻叙事应运而生。本文从内容取向、表现形式、文本属性、叙事语境、语言表达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差异,力图澄清新闻传播者的一些模糊认识,警惕商业逻辑、市场经济、竞争因素对新闻叙事的侵袭与僭越,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叙事之路。  相似文献   

3.
施灏 《新闻界》2020,(4):93-93
文学新闻是指以文学形式完成的纪实性新闻叙事,而不是字面上的有关于文学的新闻,所以精准的说法应该是"文学性新闻"。这其中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所写内容必须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而非个人或集体的主观虚构;二是从叙事方式到框架文字、句式表达都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分校传播学院的约翰·C.·哈索克教授专门为此撰写了《美国文学新闻史:一种现代叙事形式的兴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漫画诞生于清末民初,在近现代一些重要历史节点上都能找到它的痕迹,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在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闻漫画是利用图像进行叙事的报道手段,是在事实基础上使用艺术手段对新闻事实进行的再现。新闻漫画的叙事,主要通过“单一场景叙述”、“纲要式叙述”以及“循环式叙述”等叙事模式来建立图像之间的关联,并以讽刺、幽默的艺术手法展现严肃的社会问题。受众透过不同的叙事手法,深入了解漫画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作者在注入文学性的同时抓住图像叙事的特点,让目标受众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扁平的图像,而是一个个饱满的故事,更能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闻领域的非虚构写作一般呈现为特稿形式,作者通过文学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进行叙事。《大兴安岭杀人事件》是一篇较有影响力的非虚构新闻作品,叙事功力是其取胜之道。本文从叙事者、叙事话语和叙事结构三个方面对文章进行分析,发现文章通过叙事聚焦和多元叙事充分展现细节并遵循新闻的真实性,作者通过情景事实、背景事实和图片的应用,向读者告知以事,用事实说话。通过对不同事件的复杂组合最终构成文本的事实建构,但其不足之处在于缺乏深度。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文学语态的融合是当前新闻叙事的重要发展趋向,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新闻与文学语态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新闻中文学语态的发展历程、新闻文学语态的特色、文学语态对当前新闻叙事产生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文学语态在新闻叙事中的使用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前新闻表达的主流形态,融合新闻的数字化、多媒性、互动性等特征,决定了新闻叙事的理论基础是数字叙事学。在叙事学的知识版图中,空间叙事是一种备受关注的叙事观念和实践。所谓空间叙事,意为空间作为一种表征元素、符号装置或认知方式,积极参与文本的故事叙述与意义建构。从数字叙事学视角来看,融合新闻的空间叙事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一是作为现实表征的空间叙事,意为数字技术赋能现实空间的再现,如数字动画、VR技术、移动直播等创设了不同的空间表征方式;二是作为结构图式的空间叙事,意为通过对既定空间形式的选择、征用或再媒介化处理,形成相应的空间组织结构、信息整合结构及主体参与结构;三是作为认知媒介的空间叙事,意为打开空间本身的隐喻性认识功能,即以空间为方法,借助空间性的符号模型来把握抽象的、复杂的现实关系和结构;四是作为主体实践的空间叙事,意为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场景,其强调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现实场景,拓展新闻感知的具身体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文学研究领域受到结构主义和普罗普民间故事分析的影响,逐渐酝酿形成了一种新的学科——叙事学。顾名思义,叙事学就是研究叙事的文学,叙事则是对故事进行叙述。而新闻,众所周知其定义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是概括性的叙述方式,因此新闻也是一种叙事。本文将从叙事学视角,对新闻写作视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产经新闻在报道产业整体发展及其技术、产品时,为了增强可读性、便于受众理解,常常使用举例、对比、简化等通俗化的新闻表达方式。从新闻实践分析,通俗化表达实际运用时容易出现影响新闻准确性、新闻内容违背产业发展和技术规律、混淆企业及其业务等问题。本文结合高铁、5G、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大量报道实例,对产经新闻通俗化表达如何兼顾专业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7,(9):22-26
严肃议题是新闻游戏主要的选题来源。严肃新闻与电子游戏作为两个在目标、功能、机制等各方面均有所分殊的领域,其结合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真实和虚拟、新闻性和可玩性等诸多矛盾和冲突。但新闻游戏的真正魅力其实不在于可玩性和娱乐性,"严肃新闻+电子游戏"的组合不仅有其合宜的基础,而且能够在扩大议题空间、优化叙事表达以及强化说服传播等方面给严肃新闻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江凌 《新闻传播》2009,(12):11-13
四、中西媒体会议新闻报道的表现风格、形式和技巧的异同 1.行文风格庄重严肃的“硬新闻”式报道与“硬新闻软化”式的报道 甘惜分先生认为.硬新闻是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软新闻是指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①张威教授认为.硬新闻是一种强调时间性和中大型的动态新闻形式。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新闻的娱乐化?笔者认为可作内容与形式两面观: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其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事故性、情节性,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等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叙事是新闻业务的核心,它是新闻从业者利用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通过符号组构形成文本的一种社会活动。传统的新闻叙事研究侧重于从新闻文本出发,进行形式和操作技法层面的研究和归结,本文主张把传媒生态理论引入新闻叙事研究,以便研究者洞悉影响新闻文本形成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从而厘清新闻叙事的现实本质。  相似文献   

14.
所有形式的信息传播都可以当作叙事来理解."曲艺式新闻"是对传统新闻叙事方式的一种颠覆.本文探讨的是当前"曲艺式新闻"在叙事上的建构及其错位.  相似文献   

15.
盐阜大众报是江苏省唯一的地区小报,创刊于1943年。在革命战争时期,报纸办得较有特色,主要表现在大众化、通俗化上,深受军民的爱戴。自去年1月复刊后,我们继承小报大众化、通俗化的优良传统,在一年中发表了48篇“说唱新闻”,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何为“说唱新闻”?概括地说,就是说唱的形式,新闻的内容,它是介于说唱文艺与新闻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采用这种报道形式,别具一格,使当地农村文化水平较低的社员群众乐于接受。请看:“一段荒圩二亩四,半年收入九百几。谁叫荒  相似文献   

16.
关倩 《东南传播》2022,(11):26-28
数据新闻作为以数据联动为主要叙事范式的新闻形态,其日益产业化和流程化使得数据最终能够以可视化的动态作品呈现形式在媒体平台上进行发布与传播。从新闻叙事机制的维度来看,以数据为主要载体的数据新闻拥有一套独特的叙事体系,其形成的全新叙事机制带有鲜明的互联网时代底色。当数据成为新闻叙事和报道的核心环节,数据新闻已从叙事主体、叙事符号和叙事情境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并在聚焦方式、叙事结构和视觉语法层面完成了自我重塑。  相似文献   

17.
江凌 《新闻传播》2009,(10):7-10
会议新闻报道是一种强调时新性、重要性和现场感的动态新闻,重在迅速传递信息.属硬新闻范畴。中西媒体由于新闻价值观不同、报道立场不同、报道角度不同.因此,会议新闻报道的篇幅、内容、结构、表现风格和语言习惯不同。就角度而言.中国媒体习惯于从正面角度和官方视角进行会议报道.西方媒体主要从负面或中性角度和平民化视角进行报道;就报道内容、结构而言。中国媒体篇幅冗长、面面俱到.以直线式结构为主。西方媒体篇幅简练、主题集中.以曲折起伏式结构为主;就表现风格和语言特色而言.中国媒体庄重严肃.以“硬新闻”式报道为主.语言多间接转述,多表述和概括,表现力稍弱,西方谋体活泼风趣,以“硬新闻软化”式的报道为主,语言生动形象,多直接引用,多解释和表现.表现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谁在说话?     
新闻是叙事作品,而现场短新闻的叙事特点更加突出。因此它的写作和阅读必然涉及到叙事人称及相关问题。即谁在说话?这方面的探讨似不多见。通过对一批现场短新闻的结构分析,我们发现,叙事人称的准确把握和成功转换,乃作品内容深化和品格升华的关键所在。从鉴赏来看,短新闻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效果也多半产生于此。《人民日报》1990年8月29日刊登的《花钱买回童心乐》正是作者熟练运用叙事人称的转换而使作品不同一般。  相似文献   

19.
文学有文学语言,新闻也有新闻语言。新闻语言要通俗化,这是由新闻受众的广泛性决定的。新闻受众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千差万别,高低不一,只有做到了新闻语言  相似文献   

20.
<正>说故事的历史由来已久,故事建构着我们所认知的世界,我们生活在被赋予文化色彩的伟大故事中,我们通过故事而存在。故事可以用戏剧、电影、小说、诗歌、散文或广告等各种不同形式来表现。而新闻内容与一般故事结构类似,大都在讲述具有时间序列的一系列事件。可以说新闻是一种叙事,新闻也需要故事性的叙事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