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本上讲“点燃氢气前,一定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否则,可能发生爆炸。明知不能点燃不纯的氢气。为什么课本上却要安排“氢气与空气混和点燃发生爆炸”(见初化课本第72页的[实验2-6])这一演示实验呢?目的就在于——强化学生认识。我们不妨把类似于这样的,“本不应这样做,可偏要有意这样  相似文献   

2.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仅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谈谈一些做法。一、通过演示实验,教给学生观察、分析现象的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应通过演示实验教给学生观察、分析现象的方法。例如,在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把盛有氧化铜的试管管口微向下倾斜,黑色氧化铜粉末在试管底部均匀铺开;检验氢气纯度,再把导气管插八氧化铜粉末  相似文献   

3.
中学化学实验的简约化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叫简约化实验?先介绍一个实例教师在讲述“氢气的还原性”时,要进行氧化钢被还原的演示实验.演示时的一整套仪器装置和操作时的一整套清规戒律,可能给学生心理上造成认知障碍,尤其是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要先通入氢气。然后才能用酒精灯加热;对产生了铜的试管要先拿走酒精灯,待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因此实验中酒精灯扮演着“迟到早退”的角色.经过如此多的铺垫,方可切入氢气具有还原性的主题.另一堂课,不是教师作演示,而是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封闭着的玻璃安瓶,在瓶的底部附有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安瓶中充满着氢气,常温…  相似文献   

4.
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介绍了氢气的可燃性,如果氢气(或其它可燃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甲烷等)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到明火或火星、火花就会发生爆炸.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本同时介绍了用纸筒演示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爆炸的实验,但该实验操作不便且费时,稍不注意就不成功.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和取得明显演示效果,我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一个教学用安全可靠可燃气体引爆仪,在化学教学中为我提供了不少便利并取得很好演示效果,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化学课程里,有关氢气性质的几个实验是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必做的。但由于不纯的氢气点燃时,往往会引起爆炸,事故屡有发生。有关氢气实验作以下改进,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一、氢气简易发生器的防爆装置 在学生做氢气性质的实验时,教师虽然千  相似文献   

6.
氢气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好氢气的燃烧与爆炸实验就显得很重要,通过多次实验,现找到如下的实验方法,此方法不但能使两个实验一次演示完成且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安全,使于教师或学生成功、安全的演示·一.实验方法1.选择1个透明软塑料瓶(容积一般不超过500毫升,如饮料的软塑料瓶),瓶底打一个小孔,在瓶口轻塞一个带铝制尖嘴管的橡胶塞.2.首先在启普发生器中用锌粒和3mol/L稀硫酸溶液制取氢气,然后用排水集气法把氢气沿软塑料瓶底部的小孔通人,收集满氢气后拔去气体导气管,将塑料瓶…  相似文献   

7.
1 爆炸实验爆炸实验的成功、失败等原因可用极限思想去分析。例如,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实验。在学生观察过教师做的演示实验之后,许多学生也想亲身体验一下。由于这里的爆炸属于“安全”爆破,我也就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但有个条件:必须在参照课本实验后自己设计爆炸实验装置,自带用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是化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充分利用实验教学,配合理论讲授,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1用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和理论在讲“氢气的制取和性质”时,在两个不同的班级分别采用了演示实验教学法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教材《化学必修第一册》“钠与水的反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是高中化学教材中两个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这两个实验的设计方案,看似简单,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以上两个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设计,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更加环保、绿色化,符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掌握化学知识离不开实验 .在教学中 ,怎样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呢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规范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因此教师演示要作好充分准备 ,确保实验能成功 ,特别要注意操作规范 ,装置正确 ,演示可靠 ,现象鲜明、直观 ,保证安全 .演示要与讲解、提问配合得当 ,尽力通过演示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笔者把实验顺序概括为四个字 :“氢、灯、灯、氢” ,边演示边提问边讲解 ,提问实验前…  相似文献   

11.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学习化学,有许多概念、原理、方程式等知识都需要记忆,只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变机械记忆为意义记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忆方法阐述如下:1.通过实验加深记忆。加强生动直观的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掌握。例如,讲授氯气的性质时,不仅要让学生观察它的“色”“、态”“、味”,而且要做好氯气中“铜的燃烧”“、氢气的爆炸”“、彩色纸条的褪色”等几个演示实验。在做好演示实…  相似文献   

12.
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介绍了氢气的可燃性,如果氢气(或其它可燃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甲烷等)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到明火或火星、火花就会发生爆炸。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本同时介绍了用纸筒演示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爆炸的实验,但该实验操作不便且费时,稍不注意就不成功。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和取得明  相似文献   

13.
张娟 《四川教育》2004,(11):44-44
教师应大胆创新,改变演示实验程序,使演示实验学生化;提供探索性问题,注意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提高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比如在“钠与乙醇反应”的演示实验中,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钠在烧杯底部,缓慢放出气泡并移动,说明钠能与乙醇反应并生成氢气。再改用白酒与钠反应,让  相似文献   

14.
一、适当增加课堂演示实验“绪言”中讲化学变化过程常伴随发生放热、发光、变色,、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而未安排实验。学生刚学化学,对此难于理解。我们增作了生石灰加水发热、三氯化铁加硫氰钾溶液变色等实验,解决了这一难点。在某些章节,学生学了某一化学原理后,我们增作类似反应的实验。如演示锌跟稀硫酸作用制氢气后,再增作镁、铁跟盐酸反应得氢气的实验,教学生去如何迁移知识。在演示某些实验或讲某些物质性质时,注意趣味性。例如讲浓硫酸脱水性时,我们增作了“魔术炭”实验。这样,既集中了注意力,又激  相似文献   

15.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既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又是学生的必做实验。在做该实验时,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氢气以排完试管里的空气,然后才能加热氧化铜,但氢气何时能排完试管里的空气则很难把握。在这一步操作中,如果通入氢气的时间过短,则加  相似文献   

16.
中学化学教学中,揭示化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性,使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特点,改进学习方法,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一、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传授化学知识加强直观教学在讲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时尽量从演示实验引入,使学生获得了感性知识再概括出概念和原理。例如“氢气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会爆炸”,除做书上的实验外,还补充用带有小孔的铁罐做了“氢气爆鸣实验”,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讨论了为什么一开始氧气能安静燃烧,以后却发生了强烈爆鸣?为什么纯净的氢气能安静燃烧而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点燃则爆炸呢?我们还采取比喻和联想的方法,用“米和红豆”来比喻,这样今后学到CO、CH_4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爆炸时,也能触类旁通了。另外,利用幻灯、图表、模  相似文献   

17.
浮力产生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中气体浮力的产生相较于液体浮力,更加难以实现形象化展示。为此,在教学中借助中学化学实验室现有氢气制备装置及物理实验室中“声音的传播”演示实验设备,自制“气体浮力的产生”演示装置。该演示装置可以使浮力的产生这一抽象的过程变得可视化,易于被学生所理解,从而轻松突破浮力概念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8.
本装置用于初三化学氢气的性质实验,可演示氢气性质的多个实验:氢气吹肥皂泡、点燃、爆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此教学仪器主要由氢气发生器、爆鸣器、吹肥皂泡、点燃、抽气、点火几个部分组成。整个装置的制作取材容易、结构简单、构思巧妙、经济实用,且有操作简便、现象明现,生动有趣的优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来稿一线     
化学研究性学习课内实施方法探索解剖演示实验,将演示实验研究化。教师应大胆创新,改变演示实验程序,使演示实验学生化;提供探索性问题,注意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提高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比如在“钠与乙醇反应”的演示实验中,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钠在烧杯底部,缓慢放出气泡并移动,说明钠能与乙醇反应并生成氢气。再改用白酒与钠反应,让学生观察比较与前面实验现象的差异,引导讨论造成实验差异的原因:白酒由于含有较多的水,使反应更剧烈产生氢气。钠粒上下移动说明了白酒的密度大于乙醇。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四种方法帮助学生弄懂题中的名词术语。一、直观演示法在低年级,根据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在讲解某些名词、术语时,常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演示,启发学生思考,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1.实物演示如教学“把6个桃平均分在2个盘里,每盘几个?”时,首先出示6个桃、2个盘子,然后问:“根据题目的要求,桃应该怎样分?”学生回答:“平均分。”又问:“什么叫平均分?”学生回答不确切。我就按题意演示一遍,让学生看到最后两个盘子里都分到3个桃子。再引导学生得出“平均分”就是“每份都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