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士宽 《学语文》2004,(6):30-31
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中的对联题很多 ,高考要求考生对对联 ,今年还是第一次。包括全国卷和自主命题卷在内 ,今年共有8份高考语文试卷考了对联。上海卷题型较为特别 (把对联与古诗鉴赏结合起来考查 ,对联内容与诗歌内容密切相关 ) ,广东卷对联内容较为新鲜 (岭南水果入联富有地方气息 )。其他6份试卷题型都较单一 (上联对下联 ) ,内容也较简易 (多数联句属于春联 )。考生如果有一定的语法知识和文化素养 ,关心生活 ,注意观察积累 ,对出下联 ,应当不会太困难。试以广东卷对联题为例。上联 :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可对的句子很多 ,如“鹿茸…  相似文献   

2.
为了挖掘出有价值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从2005年春节晚会的一个“亮点”——“春联”入手,把春节晚会引入语文课堂。一、寻寻觅觅配春联出示“春晚”上出现过的20来副春联,上下联均已被打乱,让学生找出配对的上下联。学生在寻寻觅觅中体会到了对联的主要特点:上下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当。配好对的春联还要确定上下联,这是个难点。我趁机告诉学生: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是平声。找到配对的对联的学生再一起讨论确定上下联,然后模仿“春晚”上全国各地电视台主持人两两配对,展示春联。学生配好的对联有:…  相似文献   

3.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破天荒地出了一道对 联题: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 下联。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 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虽然语文课本中没有对联的文章,但是对联作 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语言艺术的独特 瑰宝,语文试卷里理当有它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和各地高考命题中连续出现“对联题”这种新形式,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了解对联的格式:从格式上看,它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 缺一不可。第二,对联要求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第三,要对仗工整,即字数相等,诃性相对,句式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句式中一致的位置上。第四,要熟悉对联的类型: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寿联、赠联、勉联等。最后,要把握对联内容。对联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内容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综观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可谓异彩纷呈。在“语言表达运用”这一命题上,专家的“试验田”中出现了一个亮点和创新点:对联题。它是一道让考生既要锤炼语言基本功,又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大语文”题。1.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2004年鲁晋豫冀皖赣六省卷24题)  相似文献   

6.
2002年8月,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期间,都匀进达房地产开发公司以“现代城城中城成家成功成大业”为上联,向全国征集下联。由于上联构思奇妙精巧、内涵贴切、艺术难度很大,吸引了全国6000多幅应征下联。本文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历代对联佳作,解析了对联的格律要求和技法,通过对上联和获奖下联的赏析与点评,阐发了汉语极联语言形式头和文学蕴涵美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7.
属对训练     
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的第24题,是一道给出春联的上联,要求考生对出下联的试题。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把传统的对课知识纳入高考试题的新的尝试,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或许有人认为,"不就是个'句式仿写'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不!"续对对联",显然有别于近几年的"句子仿写"题,它重在考查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状况,实属语文试卷考查  相似文献   

8.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对联可以说是相当地普遍。作为中学生,也应该继承和弘扬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熟悉并掌握对联的一般知识,并且要能书写出独特、新颖、精彩的对联。对联不仅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能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学素养。因此,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中,全国卷、广东卷和浙江卷中都出现了对联试题,让人耳目一新,并且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对联的复习备考。一、对联的基本要求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的基础,例如广东卷的出句是“荔枝…  相似文献   

9.
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的第24题是一道"对春联下联"题。它把传统的对课知识纳入高考试题,显然有别于近几年"句子仿写"题。这是重在考查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状况、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新题型、新方式,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该试题题干要求明确:"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相似文献   

10.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对联可以说是相当地普遍。作为中学生,也应该继承和弘扬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熟悉并掌握对联的一般知识,并且要能书写出独特、新颖、精彩的对联。对联不仅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能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学素养。因此,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中,全国卷、广东卷和浙江卷中都出现了对联试题,让人耳目一新,并且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对联的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11.
在最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对对联”试题经常出现,对联在形式上要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必须有关联,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2.两联字数要相等,相同位置  相似文献   

12.
春联的来历     
春联,即在门上贴上吉祥的联语,上方还有横批,横批一般为四个字。对联分为上联和下联,一般都在五个字以上,为对偶句。近春节时,在腊月29日,家家户户门上贴上春联,民谣中有“二十八白面发,二卜九贴道友”,“道友”即是春联。此时,户里户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再加大红的春联,烘托出了一派盎然春意,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大都采用了编拟对联(主要是春联)的考查方式。对联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可谓雅俗共赏,能较好考查高考考点中规定的修辞能力和仿用句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分省命题的创新题中方便表现地域特色。因此,尽管对联作为高考题型早已出现,但仍然不失为一种较好地真实显现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考查方式。下面本文在有关对联的答题方面给同学们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姓氏联选说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春联、喜联、寿联、乔迁联、贺业联、庆功联等可以增添喜气,治学联、修养联等不仅使书房居室朴厚典雅,而且励人奋进。而包含着许多经典掌故和历史名人故事的姓氏联,也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5.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逆反心理也会越强,但我的这个学生的逆反心理却起了积极的作用,使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带动了其他孩子的积极性。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给大家讲一讲。那天语文课讲春联的积累与运用。我讲得很认真,很投入:春节期间挂在门上的对联称为春联,上一句称上联,下一句称下联,横幅称横批;对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生们听得很专心,都迫不及待地去朗读。他们反复吟诵玩味,体会对联中语言的妙趣、对仗的工整。同学们热火朝天地读着、背着。咦!今天怎么没有听到陈浩楠的声音,一向活跃的他今天怎么这么老实,居然能静静地…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全国有11个省市自主命题,加上全国卷,2004年共有十几套高考语文试卷。耐人寻味的是,在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时,几份全国卷和福建卷、广东卷、浙江卷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对联试题,题目都是给出上联,要求对下联。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个对联的王国,千百年来不知产生了多少对联,在浩如烟海的对联当中,号称“千古绝对”的对联就有不少。把它们收集在一起,集中地加以欣赏,不也是一大乐事么?烟锁池塘柳,茶烹凿壁泉。这副对联的巧妙,除了一般的对称外,上联的左偏旁,下联的下半边,都含“金、木、水、火、土”五行。上联句子清丽雅致,简直就像是五言诗句;下联句子相对而言要差一些,下联据说是北大一位阎姓教授所对,他把五行分置于底部了,其中“凿”字繁体下部是“金”字,整联不失趣味。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远避迷途,返还莲迳达逍遥。这副对联,巧在上联11个字,都用“宀…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数字联,有这样一个传说:北宋时苏轼与两个学友一起到九江的二门赶考,因为水灾误了时辰,考场的门卫就出了副对联难为他们。上联是:“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官,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苏东坡不假思索对出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上联由“一”而“十”,下联由“十”而“一”,组合奇妙,富有奇趣。中国历代皇帝中,清朝乾隆皇帝可谓“风流天子”。他酷爱吟诗,也喜对联艺术。相传,有一年,乾隆在游山玩水时即兴出了句上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才子阮云对…  相似文献   

19.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是乾隆皇帝南巡驻通州时,联系通州地名出的上联,没想到才思敏捷的纪晓岚马上以“东西”对“南北”方位,以“当铺”对“通州”地名,对出了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君臣共创一千古佳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岳飞墓前的一幅对联,对比地将民族英雄奉于忠勇谱上,也民族英雄奉于忠勇谱上,也将奸佞之臣永远地钉于耻辱柱上。通过以上两幅对联,我们形象地理解了对联这种文学形式。对联(又叫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上下…  相似文献   

20.
漫话对联     
对联,又叫楹(Yíng)联、联语、对子、联对子。作为中国的一种独特文学式样,从古到今,用途非常广泛。从前私塾专门设有学习对联的功课,叫“对课”,并且抓得很扎实。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道:“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这是为日后写作对联、填词作诗打基础。今天的青年学生不必写古诗词,但对联还是经常要写,即使从欣赏名联佳作角度出发,也有必要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一、对联的来源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先秦著作中,对偶句多,如《尚书》“谦得益,满招损”,《诗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