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坐落于资水之北的古城益阳,在孙吴统治时期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不仅是吴蜀奋力争取的古战场,而且是孙吴镇压山越人反抗的据点之一。所以,在半个多世纪里,孙吴一直将益阳置于部都尉下进行军事管理。  相似文献   

2.
关于安徽方言的分区的研究,既是安徽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安徽历史文化地理关注的核心内容。分析历史时期有关安徽方言研究和记载的相关史料,并辅以现代方言的相关内容,历史时期安徽方言的分区与行政区划和地理有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孙吴养兵制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系统地讨论了孙吴的养兵制度。对养兵制与世袭领兵制的关系,将领养兵的现实与实质、方法与途径,以及养兵制度对孙吴政权产生的影响,等等,作了适当的分析、辨证。同时,对世袭领兵制也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世袭领兵制不仅仅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它依然属于君主专制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山越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活动时代历汉晋至隋唐(约当公元二至九世纪),分布在我国东南部的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的山区。三国孙吴时,山越人数众多,盛极一时,曾与汉族人民一起,不断举行斗争,以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与剥削。山越人民对于开发我国东南地区,繁荣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山越的名称及源流战国秦汉之际,我国东南部的主要居民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社会现象,三国时期的孙吴弱势群体主要由灾民、鳏寡孤独残疾、不幸妇女及其他贫苦者等组成,孙吴对之也采取了一些救助措施。在孙吴的救助措施中以复免为主要的手段,而孙吴时期的仓储在救助贫困人群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国吴国内部的社会矛盾最复杂,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地方宗部势力同官僚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集中在前期,表现为地方宗部势力对孙氏集团的抵制;二是山越等少数族同官僚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中期最突出,表现为山越等少数族对孙吴政权的反抗;三是农民同官僚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后期最明显,表现为农民针对孙吴地方政权乃至中央政权的大规模暴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谶纬的地位特殊而且重要。三国时期是谶纬政治功能发挥最为充分时期,而孙吴地区则是谶纬政治功能发挥最为充分的地区,对孙吴政权的定都与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安徽地方志的修撰在南宋获得迅速发展和兴盛,史载就有数十种,传世名志也不少,如罗愿的《新安志》、祝穆的《方舆胜览》、程大昌的《雍录》以及李寿鹏补刻的《吴群志》等。这些方志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1.区域分布较为集中,皖南成就居多;2.改革方志的传统体例、内容,兼载自然和人文;3.数量可观,类型齐全。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主要是当时安徽,尤其皖南的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9.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后,针对江南孙吴旧地士人群体,采取了经济上保留、政治上排斥的做法,使得江南士人群体普遍对西晋政权持观望态度。然而,出于保留家族声望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孙吴旧地士人群体于太康末年前后掀起入洛的高潮。这一行为出现的前提是江南士人群体对儒学的自我反思,与此同时出现的则是南北方不同士人群体及其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是调和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国传统社会的保障制度大体包括灾害救济和保障、社会弱者救助和保障两方面的内容。三国孙吴政权秉承我国扶弱济贫的优良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在其统治区内以政府行为为主及官民结合,推行了一些安民和惠民的社会福利保障措施,主要通过修建防灾减灾工程、重农防灾、赈济、放贷、蠲免、宗族互助、招抚流亡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新桂系主政安徽。为加强基层社会控制,增强抗战动员能力和巩固自身统治,新桂系对妨碍政令推行的土豪劣绅予以坚决打击,并通过任用青年干训生担任基层干部排斥地方豪绅势力,同时加强巡视和鼓励民众检举,对贪污违法的豪绅势力予以严厉惩处。但新桂系对乡村社会的改造在遭到豪绅势力的强力抵制后,不得不作出妥协,对维护新桂系统治的地方士绅予以笼络和争取,反映出新桂系乡村社会改造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2.
被害人补偿制度由来已久,回溯其立法沿革,有助于深刻理解其立法意义。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研究,需要对犯罪被害人、刑事被害人补偿及其性质、法律特征进行剖析,重点在于制度构成要素的解构与建构,从而建立完善、科学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在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人民对权力的监督作用。根据《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关于人民监督权力的思想,重点阐述人民监督权力的客观性、内在性和现实性,即从基础上说明为什么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并由此提出必须完善人民监督权力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是湖南省政权急剧变化的时期,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呈现诸多特点:一是制度的规划设计积极主动,为政权良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二是政党纷争现象比较严重,带有一定的党同伐异倾向;三是军政、行政主导,立法虚位,司法相对独立,三权分立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失衡;四是人员素质有所提高,但仍滞后民主化要求,重点表现为囿于路界之争;五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波性动大,连续性差。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新桂系主政安徽。为振刷民众精神,实行国民精神动员,在安徽国统区推行以禁蓄发辫、禁止缠足、提倡短装和厉行节约为主要内容的风俗改良运动。新桂系的风俗改良主要以行政手段强制执行,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不良社会风俗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加上战时环境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新桂系的社会风俗改良运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安徽疾病丛生、疫情连年。安徽的疫情是全国的缩影,一方面显示了时代的共同性,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地域的独特性。安徽疫情的恣肆造成了地方民众心理的恐慌和人口的大量死亡,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加剧了农村的衰败。  相似文献   

17.
孙权的东吴政权在三国鼎足而立达六十年之久,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其主要原因有:孙坚、孙策奠定的创业基础;孙权杰出的政治才能;周瑜、鲁肃、陆逊、吕蒙等英才的鼎立相助;灵活有效的外交政策;长江天险的天然屏障等。孙吴充分利用了各种有利因素,国小而长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持续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在形式上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这一时期,为了维护这种民主共和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当时中国政体的设计可谓煞费苦心。但不管是总统制,还是责任内阁制,都因设计上的不足,不能引导中国走向富强。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青少年排球教练员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青少年排球教练员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青少年排球教练员分布在教育和体育两大系统,有兼职与专职两种类型,教练员的职称水平较高,但存在数量不足、带队时间短、缺乏运动经历、培训学习少、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且与教育系统教练员相比,体育系统教练贞普遍学历较低。针对现状,提出了建立教练员选拔与任用制度、加大政策性文件的执行力度、加强内引外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北洋政局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表现之一,北洋时期国会性质的不断蜕变,引起总统合法性的持久争执.导致政党政治昙花一现和责任内阁不断更迭,列强的介入,使北洋政局更加复杂.最后,北洋军阀在动荡不安的政局演变中,结束了其短暂的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