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教师的女性化是社会历史文化根据女性特征对幼儿教育社会性别定义和劳动性别分工被内化的结果。这种社会性别定义与劳动分工导致了幼儿园男教师无论在职业选择、职业适应等方面都产生巨大的职业困惑和压力。基于社会性别理论,分析和研究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和社会分工性别规范对幼儿园男教师的影响,对于解决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不平衡的生态不乏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有人类以来,劳动分工就伴随左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劳动分工各具特色。本文从历史的发展上探讨了分工的进程,特别是揭示了分工的最新成果:企业内部分工外在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平等和不平等的一般概念出发得到关于男女不平等的确切概念后,从哲理上证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根源是劳动形式也即母权社会向父权社会过渡期间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直接导因则是男女性别分工变为社会分工,男女生理差别只是起着“自然根据”的作用。文章还分析了男女不平等持续至今的原因:一是人类至今还未放弃效益原则,而男女社会分工在今天仍能提供较高的社会生产效率;二是文化的原因,即男女不平等已积淀为社会制度和人们的心理习惯,以至男女被塑造成“两个人类”,这些成了反对消除男女不平等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类进入到了细致分工阶段,导致职业分工越来越明确,因此对职业院校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必须根据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目的的不同,对学生进行专项的教学,因此各个职业院校开始引入了实用性体育教育。  相似文献   

5.
经济区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社会劳动分工,表现为不同部门之间产品交换的部门分工,也表现为不同地区之间产品交换的地域分工。劳动分工首先以部门分工出现,但当它落实在一定空间上时,便成了地域分工。地域分工反映了部门分工的性质和特点,同时决定着经济区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6.
性别分工与市场分工是两种不同的劳动制度体系。互补合作的两性分工不同步地进入市场制度。市场分工制度对劳动的评价有缺陷,低估或忽视了女性在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再生产中的贡献,使女性处于不利地位。但市场分工制度的发展从技术与制度上为女性进入社会劳动体系创造条件。市场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是缩小性别分工鸿沟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分工?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和我们的理解,从社会历史观上看,分工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的劳动组织形式,是人类活动的本质和人类历史进步的表现。 任何历史阶段中的分工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劳动分工,这是指社会劳动进行的方式;二是劳动者分工,即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劳动的方式及其在分工体系中所占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8.
语言使用的主体是人,人类有男性和女性之分,那么语言不可避免地就被刻上了性别的特征.性别语言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首先从语音、词汇、句法语法和会话上介绍了男女用语的差异,然后从生理、社会和文化期望、社会劳动分工和社会地位不同来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在跨文化和跨性别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对性别语言差异的认知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性别语言的差异和原因,为男女交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阿莫斯·奥兹通过小说创作来表现自己对巴勒斯坦犹太社会两性间的沟通问题的密切关注。沟通障碍导致失败的爱情婚姻。在奥兹的视野中,20世纪巴勒斯坦犹太社会中更为普遍的现象是两性间存在着严重的沟通障碍。犹太社会对男女的不同角色分工使两性的生活重心存在很大差异;而政治话语在社会生活中无孔不入使人们的情感生活空间极其狭窄,也是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马克思是从人的本质及其存在方式出发去理解历史的。因此,只有回到人本身,通过对人类劳动、交往及其基本前提的分析,才能真正揭示人类历史演进的机制。劳动和交往作为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分工作为人类自然差别在其活动中的表现,一直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劳动、交往和分工三者作为人的活动及其表现形式,统一于人类发展进程之中。正是由于分工导致的异化和私有制,才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共产主义则是对分工导致的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是在消灭私有财产的基础上人的劳动和交往的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1、分工理论是理解和发展唯物史观的重要契机。唯物史观是关于社会运动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要研究社会结构和历史发展问题。它要揭示社会结构各层次、历史发展各阶段之间的本质关系。社会结构乃是属于不同分工领域内人们劳动分工及其关系有规律的表现。历史发展又可以看作是社会结构运动的不同阶段。分工建造了社会结构,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生产力通过分工构造出整个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层次又由于不同的分工组成一个个有机的系统。这些有机的系统又在分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人的发展,要从考察人的劳动入手,把对人的考察放入历史的进程。最初的社会形态里,由于分工不发达,人的活动是浑然融合的,人与自然对象性条件的自然一体性,使人的发展境界呈现一种“圆满境界”;随着分工的发展,这种圆满被打破,导致了人和劳动的片面发展,造成了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与人类个体高度片面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性别教育与大学生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为什么要在大学开设性别教育课影响男女大学生性别意识和态度的因素是十分复杂和多样的,高等院校大学生既定的性别意识和态度,一方面源于以往学校教育的影响,以及社会职业和劳动分工的性别分化模式;另一方面,女大学生分配和就业的不利处境以及大学管理与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4.
论文依据马克思关于分工是“不同种类的劳动的并存”以及“分工是一切商品生产的基础”的论断,把教育作为一种劳动,即作为社会分工的构成要素从而纳入到分工这一范畴内加以考察,并阐述了劳动分工在认识教育与市场经济二者关系中的方法论意义和作用。同时,论文从教育同市场经济二者共同的目的──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基本环节入手,界定了教育这一从物质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的智力形态的劳动类型同市场经济分别在劳动分工中的涵义;辩证地考察了二者之间分别处于发育、形成和完善这三个不同阶段时的动态关系。论文从分工这一全新视角考察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从而使这一论题的探讨同现实经济生活发生了密切联系,因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由男女两性组成,在分工与合作中共同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但在农业生产时代,男子承担着更繁重的劳动而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后,社会的主流话语体系就逐步被男性独霸,女性则成为“弱势群体”,集体失语。进入工业社会后,在创造社会财富上,女性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是现代区域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生产力的学科,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则以生产力的变革为主线,探究其内涵及在真实世界的体现,有着非凡的意义。劳动地域分工的内涵包含形成发展机制、分工的前提、分工的目的与分工的内容和形式等四个部分。本文在全球尺度、全国尺度和城市群三个尺度,对劳动地域分工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空间尺度下,其内涵与潜在意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学与德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是因为: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活动;由于劳动促进了人手的形成和人脑的进化而创造了人本身,又通过其组织、分工、管理等创建了人类社会。因而人的一生离不开劳动,每一个人的劳动态度、劳动知识技能无不打上思想品德素质的烙印。我在劳动课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在劳动态度、劳动知识技能和劳动的组织、分工、管理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论韦伯的社会劳动分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韦伯的社会劳动分工思想梁向阳王月琴提到社会学家的社会劳动分工思想,人们自然会想起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EmileDurkheim,1858———1917)的《社会劳动分工论》一书。但有不少人不知道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MaxWeber,1864—...  相似文献   

19.
摩梭人家庭角色的现代冲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摩梭人的家庭以母系大家庭形式为主 ,这种家庭形式与摩梭人的社会经济形式有极大的关联性。随着现代经济特别是旅游业在摩梭人社区兴起后 ,对摩梭人家庭中男女成员的劳动分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从而也影响了摩梭人母系大家庭的形式。从总的趋势来看 ,旅游业的发展使摩梭人母系大家庭形式更趋稳定  相似文献   

20.
早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专业化劳动分工的理论。专业化劳动分工不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促进了人性的发展,为人性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人本主义思潮的出现和盛行,追求人性化的目标对专业化劳动分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阐明了专业化劳动分工和人性化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探索出一条社会和人共同发展的和谐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