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本文根据实验事实,用杂化轨道理论定性地讨论了二氧化氮分子的结构,认为此分子的中心原子 N 采取 sp~2杂化,其中一个杂化轨道上填有氮的一个单电子而不是孤对电子,从而指出此分子中的离域π键是π_3~4而不是π_3~3。本文还根据新提出的成键模型很好地解释了二氧化碳分子 NO_2在得失一个电子而成为亚硝酸根离子 NO_2~-和硝基离子 NO_2~+时的键角和键长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HMO法以及一些实验事实分析NO_2的成键情况,认为分子中存在Ⅱ_3~4离域π键。  相似文献   

3.
在无机化学教材中讨论CO分子结构时,运用分子轨道理论得出CO分子中两原子间的结合与N_2分子中两个N原子间的结合相同,都具有三重键,即原子间有一个σ键,二个互相垂直的π键,区别只是CO分子的一个π键是配位键。 2N[(1S)~2(2S)~2(2P)~3]→N_2[KK(σ2s)~2(σ2s)~2(π_y2p)~2(π_z2p)~2  相似文献   

4.
对于N_2分子,其分子轨道能级顺序、符号在现行的一些教科书上表示为σ_(1s)<σ_(1s)~*<σ_(2s)<σ_(2s)~*<π_(2py)=π_(2px)<σ_(2pz)<π_(2py)~*=π_(2px)~*<σ_(2pz)~*本文根据LCAO—MO法的三原則,从S—P混杂入手,指出了上述表示法中其分子轨道符号的欠妥之处  相似文献   

5.
判断分子中是否具有离域π键及π键的类型是无机化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利用休克尔分子轨道(HMO法)来处理NO2分子,以讨论HO2分子中离城π键类型。  相似文献   

6.
NO的配位性     
NO是奇电子分子.它的11个电子排布在(1σ)~2(2σ)~2(3σ)~2(4σ)~2(1π)~4(5σ)~2(2π)~1.其中(1σ)~2的成键作用与(2σ)~2的反键作用大致抵消,(3σ)~2的成键作用与(5σ)~2的反键作用大致抵消.NO分子是由(4σ)~2的强σ键和(1π)~4(2π)~1的π键结合起来的.(2π)~1是反键电子,总键级为2.5.(5σ)~2的能级(14.61ev)与N的2P能级(14.5ev)接近,(5σ)~2电子对可看成是NO中N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在形成配合物时,可做给出电子对,表现出Lewis碱性.(2π)~1轨道还能接受电子,表现出LeWis酸性.NO属于π酸配体.这样NO就能生成大量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AB2型双重大π键分子的HMO处理,得出:在含有双重大π键的分子中,在其它原子间键型不变的情况下,电子将尽可能地均匀分布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大π键上。这样才能使分子体系能量最低、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Bi(NO_3)_3在水中极易水解,生成白色构BiONO_3沉淀,水解程度较大,或者说水解是比较完全的。Bi(NO_3)_3水解的分子方程式为:Bi(NO_3)_3+H_2OBiONO_3↓+2HNO_3实验事实告诉我们,为了制得Bi(NO_3)_3的澄清溶液,就必须抑制Bi(NO_3)_3的水解,通常是在溶液中事先加入HNO_3或先把Bi(NO_3)_3溶于浓HNO_3中,再加水稀释,这样就可得到Bi(NO_3)_3的澄清溶液。  相似文献   

9.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下册有关元素部分知识,弄清离域冗键(大π键)的形成,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离域π键,是分子和离子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是指π键的形成不限于两个原子,而是多个原子(原子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这样在多个原子之间形成的π键叫离域π键。分子中含有大π键的分子叫共轭分子。 离域π键的形成条件: ①形成大π键的原子应在同一平面上(以保证P轨道的重迭)。  相似文献   

10.
含有大π键(亦称为离域π键)的体系称为共轭体系,具有大π键的分子称为共轭分子。理论与实践证明,含有大π键的体系比较稳定,因此,分子或原子团中力图形成较多的、较大的(多原子的)大π键。在众多的无机化合物中,有相当一部分分子或离子为共轭分子,它们的结构不能用经典的结构式表示,只能应用大π键的概念来加以处理。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判断无机共轭分子结构的一般方法。 1.首先应用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或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将分子中各原于以σ键构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分子骨架;若分子中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即中心原子以sp或sp~2杂化轨道键)。则有可能形成大π键;反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关分子或离子中大π键的判断屡次出现在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和各地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中,那么到底如何确定分子或离子中大π键呢?1形成大π键的条件1、形成大π键的原子必须在同一平面上.即中心原子采用sp杂化(直线形分子)或sp 2杂化(平面三角形或V形分子).2、这些原子要有互相平行的p轨道.  相似文献   

12.
改进了半微量相平衡研究方法,研究了La(NO_3)_3·4H_2O-4′-NO_2B15C5-CHCN三元体系在25℃和15℃时的溶解度,测定了25℃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只有一种计量络合物La(NO_3)_3·NO_2B15C5·4H_2O生成,该络合物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溶解度曲线覆盖的范围很大。利用不同方法获得了固态络合物La(NO_3)_3NO_2B15C5·4H_2O。通过化学分析,紫外光度分析、红外光谱和差热与热重分析等研究了它的组成和性质,考查了它的水合度与后处理条件的关系,制得了二水合物La(NO_3)_3·NO_2B15C5·2H_2O及其无水形式。  相似文献   

13.
Cr(CO)6是典型的羰基配合物。其构型为正八面体,成键时Cr原子采取矿d^2sp^3杂化,CO分子与Cr原子之间以σ—配键结合。CO提供的是5σ分子轨道中的一对电子,Cr原子的dxy轨道(有孤对电子)与CO分子的2π反键轨道重要形成π—配键。由于这种π—配键的形成所产生协同效应,是Cr(CO)6稳定存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电子配对法与杂化轨道,对不少分子的结构作出合理的解释,诸如氧分子具有顺磁性;奇电子分子离子(如H_2~ 、NO和NO_2等)的存在;还有大兀键的生成及有机共轭分子的结构等,都不可能用价键理论来处理。但分子轨道理论,能够弥补价键理论的不足。两者相互补充,可获得较为完整的共价键概念。  相似文献   

15.
基于比较特殊的概率积分∫_(-∞)~(+∞)e-x2dx=(π/(1/2)),给出了比较复杂的广义概率积分∫_(-∞)~(+∞)ae~(-bx2)dx=a((π/b)~(1/2))(b>0)的几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2007,(24)
热点内容,常考常新例1 (第9题)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过量的SO_2通入NaOH溶液中:SO_2 2OH~-=SO_3~(2-) H_2O B.Fe(NO_3)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 ) 2I~-=2Fe~(2 ) I_2 C.NaNO_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_4溶液:2MnO_4~- 5NO_2~- 6H~ =2Mn~(2 ) 5NO_3~- 3H_2O D.NaHCO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_2溶液:2HCO_3~- Ba~(2 ) 2OH~-=BaCO_3↓ 2H_2O CO_3~(2-)分析过量SO_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HSO_3~-离子;Fe(NO_3)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不仅Fe~(3 )能氧化I~-,NO_3~-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也能氧化I~-;NaHCO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_2溶液,HCO_3~-与OH~-完全反应掉,生成的CO_3~(2-)又全部转化为BaCO_3沉淀,溶液中不可能有CO_3~(2-)存在。因此,选项A、B、D不正确。  相似文献   

17.
由江苏省教育局《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编写组编写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化学第二册教学参考书》的第四章第四节223页,表4—3,σ键和π键的比较第一栏中作为化学教师教学参考范畴,对此提出一点疑问.我们可以用B_2分子为例来讨论这个问题:硼原子基态为[(1S)~2(2S)~2(2P)~1],按照电子配对法可以按:B—B:以共价单键结合形成B_2分子.当然也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18.
<正>1、非过渡元素化合物中的d-pπ成键 非过渡元素原子的d轨道,由于能量高且分布弥散,能否被利用来充分参与σ键的形成,在理论上尚有争议。但d轨道在重键中产生贡献,例如在含氧酸根离于系列SiO_4~(4-)、PO_4~(3-)、SO_4~(2-)、ClO_4~-中,中心原子除了与氧原子形成σ(配)键,价层均有与氧原子的充满Pπ轨道对称性一致的空dπ轨道,可重叠形成d-pπ配键。不过,由于中心原子3d轨道能级要比氧原子的2P能级高出颇多,重叠不是很有效的,意味着d-pπ键是很弱的键。上述含氧酸根中的X-O键无论从键长和键能看均是居于单键和双键之间,且键长比预期单键缩短值与计算的d-pπ重叠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9.
分子结构与性质是选修3的主干知识,也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之一。下面是根据选修3第二章的内容和考试说明提炼出的重要考点,并精选一些典型的例题,旨在阐释这些考点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方式。 一、简单分子的σ键与π键 σ键与π键在近年高考中主要涉及简单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类型分析及其数目的判断。题型主要以填空题为主。涉及的知识基础是:...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关于下列Heilbron型问题: 平面上任给n个点,每两点之间有一个距离,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比记为λ_n,求infλ_n。已经知道的结果有infλ_3=1,infλ_4=2~(1/2),infλ_5=2sin54°,infλ_6=2sin72°,对于n≥7杜锡录猜测有λ_n≥2sin (n-2)/2nπ,吴报强证明λ_n≥2sinπ/n,即上述猜测成立。吴同时证明:n≥6时,infλ_n>2cosπ/n,即2cosπ/n只是λ_n的下界,并非最佳下界。关于infλ_n他作了猜测: 1.infλ_6=2cosπ/10,([1]已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