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教育理念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多关注个体发展。当前,我们应当把教育改革的目光移注于思考人的自身发展,创造条件立足于为个体发展服务,以利于整个社会造就更多的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理念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多关注个体发展.当前,我们应当把教育改革的目光移注于思考人的自身发展,创造条件立足于为个体发展服务,以利于整个社会造就更多的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3.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及其生存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精英-民众和褒扬-贬抑两个维度,可把“社会”观大致区分为“主流社会”、“亚文化群体”、“市/公民社会”和“(反动)统治阶层”四种基本类型。区分显示,社会有复杂而非同质的构成、散裂而非统一的性质、歧异而非一致的评价。因而说到底,社会就是各种群体。其间,存在着权位的强弱、利益的多寡、斗争的输赢以及所有这一切的模糊转换与此消彼长,这就是社会学眼中的“社会”。教育社会学精神及其发展动力,就在于。‘‘发现”教育的“社会”层面,即揭示教育差别、关注教育弱势、批判教育宰制。这种精神,炼就于教育社会学以母子“倒置”而鼎立三足的发展历程之中。“保守”论、“启蒙”论和“激进”论,是当前教育社会学面临的主要困境;这些相互颉颃的指责恰好表明,教育社会学研究本身,并没有内在的意识形态投注,而只是对社会学精神的秉持。  相似文献   

4.
5.
6.
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教育的生长 ,始于清末新政时废科举、设学堂 ,以 190 4年建立第一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为标志 ,至今尚不足百年。中国教育的面貌在 2 0世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尽管上半叶和下半叶 ,时代背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大不相同 ,但教育现代化的脉络依然相连 ,其所面临的基本挑战和基本问题也大致相似。诚如一位教育家所言 :现代教育变革的资源主要有三 ,一是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一是外来的教育文化 ;一是自身的教育实验和改革实践。从这么三个层面回顾 2 0世纪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程 ,的确是简明清晰的 ,而且发人深省。一由于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7.
建立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教育价值观,使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统一于人的实践,以人为本恢复教育的人文性,以社会为依托促进教育的生产性,实现教育价值观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8.
值此邓小平百年诞辰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这位世纪伟人的远见卓识和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9.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在教育发展史中,任何一方从未因另一方的盛行而消失,而是一定历史阶段一方从属于另一方存在。二者在此消彼长的状态下保持着平衡,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理应在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杠杆中找到适切的契合点,使二者合理并容,达到和谐统一。这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孟禄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名教育家孟禄1921年的来华调查与讲学,是20世纪20年代中美教育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通过整理有关献资料分析孟禄对近现代中国教育理论、制度与实践的贡献,探讨他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断裂中的痛苦与困惑--20世纪散文理论批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散理论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一是散理论未获得独立的品格;二是散的概念模糊不清;三是没有完备的散理论体系。新世纪的散理论能否突破和跨越,关键在于明确概念,规范学科,构建新的散话语,确定现代意识的散理论批评视野。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文学审美主义思想是在西方审美主义思想影响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个十年和第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以王国维和鲁迅为代表,主要表现为对科学主义的质疑和反思;第三个十年以蔡元培、宗白华和朱光潜为代表,主要表现为以美育代宗教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3.
叶澜老师创立的“生命?实践”教育学理论和流派,是看得见的当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对教育学与其他学科及其各分支学科的关系,有深刻体会和一定的理解。“生命?实践”教育学彰显了叶澜教授不懈追求真理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学术精神,深入学校和课堂实践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实践精神,30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际的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各学科在中国的引进有着不同的启动时间。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以模仿为目标的引进;以教育学“中国化”为目标的引进;以批判为目标的引进;以学术研究为目标的引进。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不仅确立了马列主义在中国教育学中的指导地位,影响了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而且提供了编写教育学教材的参考模式,拓宽了中国教育学研究者的视野。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给我们提供了以下重要启示:引进要处理好政治、意识形态与学术的关系;引进要与研究外国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相结合;引进要与继承本国传统相结合;引进要与建设中国教育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作家的创作实践体现出一种佛家文化精神.这种佛家文化精神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复兴并成功与"现代意识”融为一体,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这一现象既显示了佛家文化精神的永恒生命力,又使中国的新文学富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教育政治功能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 2 0世纪中国教育现代化历程中 ,教育受外部因素特别是政治因素所推动 ,教育的政治功能得以鲜明体现。展望未来的教育 ,政权对教育的干预 ,不能重蹈“教育政治化”之覆辙 ,应使教育投身到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发展史上,有六个诗学核心观念,内在地规定着中国新诗的历史分期和审美品格。这六大诗学核心观念的提出、发展和消亡,自然地造成中国现代诗学的更迭嬗变,贯穿起来构成百年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发展的完整历史。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之镜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启蒙教育学阶段、救亡教育学阶段、意识形态教育学阶段和非意识形态教育学阶段。从共时态的角度来看,教育学是否是一门科学的追问一直响彻20世纪;教育学基本理论何以存在的探求一直在代代教育学者群中构成追问。因此,如何使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因子”在引介西方教育思想的背景下得到激活是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再一主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美术一直是以私相授受为主要的传承方式,且流派繁多,风格明显。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两学东渐,欧洲美术教育模式亦传入中国,为中国美术教育开辟了新纪元。美术课程首先进入中小学课堂,美术师资的匮乏使师范美术教育的开始成为必然,而学校专业美术教育的正是在这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就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美术教育初期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与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承认 2 0世纪中国文学典型论价值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其三大局限 :典型的政治意识形态化、神化及典型理论发展中的共性论与个性论的内在矛盾 ,以期对陷入理论危机的典型论提供一个建设性的参照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