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与“像”读音相同、意义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在学生作文里,这两个字常常混淆。例如:奶奶请照像师傅照了一张相。这里“相”和“像”都用错  相似文献   

2.
3.
王礼平 《辅导员》2010,(5):15-16
“象、像、相”不分的问题由来已久,同学们容易被他们的表象所惑,乱用混用现象普遍存在。那么,象、像、相三字该如何区分呢?掌握他们的词性和用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象"、"像"、"相"在名词"形状,形貌,相貌"义经常被混乱地运用.依据部分权威辞书对三字的解释,总结出三字在"形状,形貌,相貌"义上的异同,对三字被混乱运用的原因尝试着作出解释.同时,对"照相,像片""照相,摄像""真相,假象""想象,想像"几组错误频率较高的词作出了辨析.  相似文献   

5.
若干年来《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象”和“像”的释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义项的分合也有一些变化。本文对二字义项的分合从它们形体的演变和用法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象·像     
子晨 《中文自修》2009,(9):64-64
“象”和“像”,是我们经常使用但又很容易混淆的两个字,它们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汉字。由于汉字的同音、同义词很多,致使我们在使用中出现了混淆,影响了我们语意的表达。本文从“象”与“像”的演变入手,分析了“象”与“像”在用法上的区别,并对2001年国家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有关“象”与“像”的词语进行了整理,这对于我们尤其是从事编辑与教育工作的人来说,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前,“象”和“像”两个字使用混乱的状况已有了明显的好转,尤其是作为动词的“像”“好像”和作为副词的“好像”用作“象”的例子在印刷品里已很少见到。但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印刷品里,作为名词性词素的“象”和“像”字使用混乱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常常使得许多语文工作者感到困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9.
在现行汉字的规范上,非名词义主要是动词义上的“象”与“像”,其分化和使用尚未得到理想的社会效果,目前的状况是混乱的。经过重新审视二者在非名词义上的差异及其分化的理据,认为只有明确了二者的合理分工,才能做到规范用字。  相似文献   

10.
文学述"道"、表"意",但必须经过"象"的中介。作为文学特质的"象"与图像之"像"之间同中有异。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文学中的"像"元素与日俱增。文学的无形之"象"被大量改编成了有形之"像"。从无形之象到有形之像、再到符号之像,精神的因素逐渐减弱,主体重建的问题又一次摆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1.
象:我姓“象”。像:我姓“像”。象:我念“xiang”。像:我念“xiang”。象:你怎么跟我学?我没有单人旁啊!像:我有单人旁怎么啦?象:你有单人旁,意思就和我不一样了。像:怎么不一样?象:我的用法有许多。像:我的用法也有许多。象:我具体有以下几种用法。像:我的具体用法也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演示实验大多数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示范实验,主要是把要研究的化学问题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或穿插学生讨论等方式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被"预知"的实验现象背后的"象中相"却被我们所忽视。利用演示实验中的"象中相"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得到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像"被简化作"象"是在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并规定,在这两个字意义容易混淆时,"像"仍然可以使用.如"塑像、肖像、像章、领袖头像"等仍用"像",其他场合则写作"象".  相似文献   

15.
自古而今,关于“象”的理解可谓是见仁见智,但是对于南朝山水画家宗炳的“澄怀味象”之“象”,论者甚少,而理解了这个“象”,对我们的文学创作和鉴赏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为此,我将试着对“象”范畴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以理解“象”中蕴含的美学与哲学价值,具体分析“象”和“道”的辩证关系,并结合宗炳的人生际遇,揭示“澄怀味象”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卢传会 《现代语文》2002,(10):39-39
《现代语》2002年第5期刊载了云南大学新闻中心编辑冯皓的一篇关于冀鲁豫一带农村方言中男子讨老婆有“‘xin’媳妇”的说法的章。与此类似的是,苏北与鲁南交界的一带,有“寻‘xin’人”(姑且用“寻”字)的说法,即妇女死了丈夫,去另找一个男人,一起过生活。但是,这里的“寻人”两个字的读音都接近于普通话中的阴平。而冯皓中“寻”的读音是阳平,可能是按普通话的读音来加的。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0月20日《广州日报》A2版刊登了题为《三峡最后的纤夫走出风景》的一则新闻。所附插图配有这样一句解说词:“一收到钱,纤夫立刻摆出整齐的甫士,让人哭笑不得。”何谓“甫士”?  相似文献   

18.
刘禹锡字梦得,是唐朝著名诗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等名句,就出自他的笔下。长期以来,从教材、选本到工具书,“刘禹锡”的“锡”,都一律被注音为“xī”。其实“锡”为通假字,通“赐”,是“赐予”的意思。《尔雅·释诂》:“锡,赐也。”南开大学徐朝华教授注曰:“锡(cì),通‘赐’。”可见“禹锡”就是“禹赐”。据说,刘禹锡的母亲在怀孕时梦见禹王,后生下刘禹锡。父母认为:新生儿是“禹”王所“锡(赐)”,又是其母“梦”中所“得”,故为之取名禹锡(赐)”而表字为“梦得”。此名与《尚书·…  相似文献   

19.
市是集市、城市的“市”吗?不是。“市”与“市”是形、音、义都不同的字。  相似文献   

20.
先请看例子:①从学科的内容看,语文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它包涵着以语言文字知识为主的各人文学科的知识。(《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第49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