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创新研究——以高校教师的需求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分析教师需求的结构与层次是创新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重要前提。高校教师需求具有高层次性、精神主导性、物质暂时性和动态差异性等特征。高校要通过创新生态的大学文化、尊重学术权力、设计柔性激励制度、满足主导需求、重视培养培训等途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提升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胜任力对于提高教师教学学术水平,促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胜任力理论为指导,对混合式教学胜任力、TPACK知识框架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合高校教师特点构建了包括专业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学术3个核心维度和10项胜任特征的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胜任力模型,能够较为全面地解释混合式教学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胜任力要求。在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改编已有成熟测量工具形成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胜任力量表,包含专业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学术3个子量表和48道测量题项,通过实证调查检验了该量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该量表能够为测量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胜任力水平提供工具支持。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创新行为是学校创新氛围与个体交互作用的结果,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有助于厘清学校创新氛围与高校教师创新行为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学校创新氛围显著正向影响高校教师创新行为;知识创造在学校创新氛围与高校教师创新行为中发挥调节作用,教师知识创造的效果越好,学校创新氛围越能激发其创新行为;知识创造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高校教师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得以实现。学校场域内含于整个社会场域中,政府和学校需通力合作,着力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此外,教师个人亦应进行自我学习,通过知识吸收能力的提升,将知识创造内化为创新行为的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4.
实践性知识是高校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当前影响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知识获得的因素,基于扎根理论,构建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知识获得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案例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得的质性研究中。研究结果显示,意识和理念、知识和技能、资源开发与知识管理、评价与反思是影响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知识获得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教师、学校等方面设计一系列提升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知识的策略,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通过建设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教师自我管理基础之上的学校善治.本文根据激励理论,在分析了高校教师群体的需求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解和把握高校教师群体的需求特征是建立一套有效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通过建设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教师自我管理基础之上的学校善治.本文根据激励理论,在分析了高校教师群体的需求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解和把握高校教师群体的需求特征是建立一套有效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地区19所普通高校1400位专任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进行问卷调研发现,高校教师发展的需求因教师的个体特征和社会特征而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而言,当前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较高,职业发展的多方面需求较为强烈。在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中,学校教师培训和发展的管理状况与领导的态度对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满意度影响最为直接。为促进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有必要加快教师发展专门机构的设置,完善教师职业发展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发展呈现出六个特征:经验积累在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十分重要;性别因素对高校教师业绩影响不明显;教学与科研业绩存在冲突;高校教师工作动力总体较好;青年讲师成长起步艰难;考核导向发展模式效果显著。高校教师发展强调教学维度、专业维度、组织维度和个人维度四个方面的内涵。高校教师在组织发展方面的需求明显高于个人发展需求和专业发展需求,教学发展需求相对最弱;中青年教师的四项发展需求明显高于年长教师,中级职称和副高职称教师的四项发展需求明显高于正高职称教师。在组织发展需求方面,高校教师作为高知人群,对于工作环境质量的需求为首要需求;在个人发展需求方面,住房、工资等福利待遇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高校教师在专业发展需求的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同行之间的交流互动、科研发展规划等方面也存在进一步的诉求;而在教学发展维度的诉求过于薄弱,重视程度不足。综合考虑教师客观业绩表现和主观发展需求,高校教师发展应该营造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氛围;量材而用,鼓励教师差异化发展;创新机制,增强正高岗位流动性;优化考核,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帮带青年教师成长;抓好关键,把握教师需求热点。高校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促进教师成长,制定人才战略,推动"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更加体现出技术、知识之间的创新与融合特征.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重新定位与发展问题已成为制约"互联网+教育"推动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分析TPACK概念内涵以及特征的基础上,探讨高校教师TPACK能力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高校创新为核心,把知识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与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实践相结合问题进行有益探讨。通过对目前高校教师学习现状的分析,提出构建教师网络学习系统是高校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并对高校教师网络学习系统的功能和体系结构模型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在高等教育面向“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探究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高校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和创新的主要场所,运用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必然要求。高校教师应立足于教师个人和教学组织的隐形知识显性化,通过教学经验的社会化和外部化、教学知识的融合化和内部化来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一项持续的活动,需要观念渗透、技术支持、组织保障、评价机制等措施来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需求特征及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在对激励对象需求特征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本文根据高校教师的需求特征,在总结高校教师的激励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对高校教师进行有效激励的策略和措施,帮助高校在组织管理中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知识管理正逐步成为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并成为促进高校教师共同体发展的另一条新途径。文章主要以知识管理对高校教师共同体的知识分享与创新为着眼点,立足于高校教师共同体发展,并从组织和个人双纬度层面探讨高校教师共同体的知识管理及其达成。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兼具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这两项重要的教育实践功能,因此,高校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不同于中小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新内涵。同时,由于信息化环境的影响,高校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也呈现出信息化、多元化、团体协作性等新特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紧迫性日益凸显,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人才支撑、知识贡献和学习服务能力需求明显增强。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好坏,不仅与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水平有关,更取决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6.
当今知识管理不仅是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逐步成为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并成为了促进高校教师共同体发展的另一条新途径。本文主要以知识管理对高校教师共同体的知识分享与创新为着眼点,立足于高校教师共同体发展,并从组织和个人双纬度层面探讨了高校教师共同体的知识管理及其达成。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学科专业性、主体间的平等性、探索创造性和社会适应性等特征。从建构主义为导向的学生能力本位理念出发培育和优化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内容。高校教师要树立学生能力本位理念,明确实践性知识优化的方向,不断深入反思,超越自我,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实践性知识共享,从而优化高校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部分高校教师,特别是很多年轻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混乱,加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可以有效促进教师教育知识的共享和创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主要有知识地图的构建及建立基于Blog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对高校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信息时代下高校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师功能观,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与信息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必须是一个始终学习、始终站在知识前沿的人,而且应具备基本的信息素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使学生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意义上的“学”转变到“会学、会问、会做”的创新意识上来,才能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的对策主要在于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知识与能力水平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