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其实,这句话也有形无形地反映着考生对考场作文评分的一些看法和“希望”,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究竟怎样才能在考场上写出令自己和阅卷老师都  相似文献   

2.
赵令畴在《侯鲭录》中写道:“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那么,怎样的考场作文最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暗点头”呢?  相似文献   

3.
曾听到参加中考语文改卷的老师感叹:中考作文能吸引眼球的不多。听后,笔者不仅想起了《侯鲭录》中讲的:“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这两句诗最能引起考生的共鸣,但问题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题目,人有喻为“文章的眼睛”,有人说是“文章的眉目”,可见其显著的位置和作用。中学生作文,就题目而言,有两类,一是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即根据给定的题目作文;二是命意作文,即给材料、限条件作文,包括看图作文,理解材料(如短文、故事、诗歌、名言、观点等)内容后,自拟题目作文。命意作文的第一步,就是渎懂材料及要求,确定好一个作文的题目。因而,自拟题目的快慢、好坏,往往就直接体现出了作文的水平和功底。同时,拟题,也是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手段?怎样快而好地拟定题目呢?  相似文献   

5.
傅望华 《初中生》2004,(11M):22-24
说白了,考场作文是写给阅卷老师评定成绩用的。面对成百上千内容与形式都似曾相识的文章,阅卷老师能感到新鲜有味吗?能给高分吗?无庸讳言,答案是否定的。然而,在众多的文章中,如果出现一篇或观点新、或内容新、或形式新、或语言新的文章,无疑会使阅卷老师双眼为之一亮。这样让人耳目一新的考场作文往往鹤立鸡群,夺得高分。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作文如何“亮”起来?文章从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论述了让作文“亮”起来的常用方法。重在引导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去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写出文采斐然的文章,令读者颔首,甚至拍案叫绝,这大概是古今学子不变的追求。孔子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对于文章的重要性由此也可见一斑。如何彰显文采,使“朱衣”暗点头呢?  相似文献   

8.
许多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不快 ,作文水平不尽人意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口头表达能力不过关。设想一下 ,一个说话吞吞吐吐、语无伦次的学生 ,怎能写出通顺流畅、逻辑严密的文章 ?反之 ,如能训练得学生“出口成章” ,何愁“下笔成文” ?其实 ,中学生口头作文的机会是很多的。他们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 ,随时随地都要交流思想、表情达意。说几句话 ,回答一个问题 ,申述一个理由 ,实际都是口头作文的过程。一连讲几分钟 ,表达的意思复杂一些 ,就是一篇口头作文。如果教师因势利导 ,将“说”纳入作文计划 ,就不但能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 ,而…  相似文献   

9.
这里的“真”,即指学生作文要以自己的头脑写自己的文章。要敢于抒真情实意,勇于独立完成作文;“实”,即指学生要扎实地训练自己作文的基本功,而不是玩虚招、摆空架子。如此道理,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为什么要旧话重提呢?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其实,这句话也有形无形地反映着考生对考场作文评分的一些看法和“希望”,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究竟怎样才能在考场上写出令自己和阅卷老师都满意的作文呢?我相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你可以用绚丽多姿的语言感染读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常言道:“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这句话对考场作文来说,考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那么,这种“认可”从何而来?这个“良好的印象”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显然,等到作文写完之后再去思考这个问题为时已晚。高考是神圣的,也是残酷的。一篇高考作文的成败对学生语文成绩影响极大,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重视作文备考。在作文备考中,要努力打造自己作文的个性亮点,要考虑到批阅作文人的阅读兴趣、阅读需要。那么你的作文如何做到取悦于阅卷人,让评卷人“暗点头”呢?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几乎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多写。似乎在这一个问题上语文界并没有什么争论。然而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和了解,在贯彻“多写”这两个字上面,广大语文教师其实有很大的分歧。比如,要“多写”,究竟多到什么程度算“多”?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作文一般每学期不少于5次。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三年中课外练笔不少于3万字。”以每篇文章600字计算,包括作文和课外练笔,每学期大约写13篇文章。而且这样的算法,是寒暑假一个字也用不着写了。许多语文教师都觉得这个要求太低,…  相似文献   

13.
2002年,著名作家魏明伦应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邀请,按照当年的高考作文题及要求写了一篇“应试作文”,结果得到的评价是:“文章是好文章,可以打满分,但作为应试作文跑题了,应得低分。我给22分。”2003年,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的金奖得主费滢滢的高考作文《人情与季节》文字老到、细腻,且基本符合要求,却仅得了25分。2004年,本刊于第3期曾就这两件事情刊发过魏永雅老师的《高考作文:再给一点空间如何?》的文章。今年高考结束后,人们又一如既往地关注着各省市的高考满分作文。在众多的满分作文中,虽不乏构思奇巧、文采飞扬、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但也有好多文章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甚至存在比较严重的失误。于是,本期我们随机选编了下列一组今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意在引发大家的思考与讨论:考场作文该如何来写?考场作文与竞赛作文的区别是什么?考场作文与平时作文有何区别?考场作文的评判标准怎样才更准确?考场作文与作文教学、学生的作文素养的关系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4.
串点式文章(或称片段式、连珠式)因其样式的清新赢得考生的青睐,为他们博弈作文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然“蜜桃好吃树难栽”,要写好它却非易事一桩,该如何操弄呢?依我之见,惟有双管齐下,“串”、“点”并举,方可“串”出精妙,“点”出灵秀。(一)“串”出精妙串点式文章的主体一般由多则材料加工而成,其间的贯穿可有一定的考究。1.有序性原则串点式文章应该讲求循序渐进。其“序”或是时间,或是空间,或是逻辑,或是几方面的综合,惟独不能随心所欲,摸不着头脑的茫然。如2003年高考全国类优秀作文《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其主体部分“水——李…  相似文献   

15.
有位上海“古诗文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对我说:“我读了不少书,背诵记忆的古诗文也不少,但写起文章来总用不上,或者用得不太恰当,所以作文成绩总不太好。不知这是为什么?”我读过她的文章,确实不太高明。我想像她这样的情况绝不是个别的(虽然得一等奖的人不多)。不少高三学生临考前总要背上三五百句名句,然而真正能用到作文里,提高作文水平的又有几个?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书读得多,记得多的人才能写好文章。但是读书多仅仅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近代文章大家吴曾祺在他的《涵芬楼文谈·储才第十》里说过这…  相似文献   

16.
写诗作文,无非是要说服人或感动人。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情动于中的产物。一份真挚而自然的感情是来之不易、稍纵即逝的。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表达来抒发。而中学生作文中抒情方面的问题较多,那么在作文中,抒情又有怎样的要求呢?笔者以为应注意以下四点:情贵“真”情是文章的根本,“只有当作者先笑的时候,才能换来读者的笑容。”一份靠头脑捏造的“情”,自己无法消受,何能感动别人?如果作者内心一片真情,倾吐在文章中,文章就能震撼人心。诸葛亮《…  相似文献   

17.
不少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作文课上,学生面对老师黑板上的题目,只感到一筹莫展,最后只能凑足字数,应付了事,拿不出高质量的文章。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之由“厌写”变成“乐写”,写出较高水平的作文来呢?我认为,指导学生作文首先从培养兴趣为切入点,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中考和高考,话题作文仍是作文命题的主流样式。如何改变我们大部分同学在作文时头痛心烦、搜肠刮肚、“挤牙膏”、“难产”这一现状呢?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胸有成竹、潇洒自如呢?如何让我们的同学考场作文时不再棘手、得分攀升呢?这是广大中学生和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笔者谈谈自己在重点中学从教十余年的一点心得体会。人的大脑好比一个加工厂,文章就是它加工出来的一种产品。生产任何一种产品都必须具备这样两个条件:了解产品的规格要求、明确操作流程。话题作文的写作当然也不例外。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语文写作教学改革,语文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许多新举张.在众多举措中,"新概念作文"可谓是影响甚大且受人推崇的一种.新概念作文到底是怎样兴起的?又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它能代表新课改作文改革的方向吗?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了解、研究与反思,目的是总结新概念作文的经验与教训,摸索作文教学的科学规律,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考场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在“光辉”上下功夫——即写出文章的出彩之处,在众多的文章中脱颖而出。那么,怎样建构带有“光辉”的出彩文章呢? 首先,一定要做好“基础等级”的工作。即,你必须有一定的写作基本功。其次——并非次要,而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