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30年代纽约贫民窟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纽约,同时也是拥有贫民窟面积最大的城市,30年代该市为解决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贫民窟清理改造,同时兴建公用住房,建设成果颇丰,纽约市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的经验,为美国政府制定战后的城市住房政策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城市农民工住房现状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中国特定户籍制度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物。他们在城市的住房主要是单身宿舍、工棚或合租房,不但面积狭小而且条件恶劣,与城市市民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而以往的住房政策又对他们关注较少。解决好城市农民工住房问题不仅关系社会公正与和谐,也关系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变革现行土地制度,并辅之以建设流动人口公共住宅、将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等政策措施,从而让这部分人群也能在城市“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大多出现了城市大规模的“贫民窟”。我国如何避免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贫民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贫民窟产生的原因与条件,运用国际比较的分析方法,提出我国从根本上防止出现城市“贫民窟”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贫民窟"是城市化与工业化失衡而形成的城市空间极化现象.任何现代国家与地区都应当谨防贫民窟现象的发生.基于上海城市发展的考察分析,本研究认为,贫民窟现象确实存在于中国城市的历史记忆中,但因国家政府对贫民窟的精心治理,目前中国城市的贫民窟濒临绝迹,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是现代化国家城市发展的"巨大奇迹".但随着城市化的深度发展,城市的边缘生存空间频现于城市不同角落,这亟需国家政府通过缩小城乡差距、减少城市贫困、共谋区域改造等方面努力,尽量回避城市贫民窟现象,从而实现城市化的有序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二战前后,美国政府面临的最尖锐问题是住房短缺,造成城市房荒问题加剧的主要因素有:1.经济萧条及战争使建筑业近乎停滞;2.城市新移民浪潮不断扩大;3.内城衰败,贫民窟现象严重;4.复员军人回城安置加剧住房短缺,城市住房短缺,成为战后美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工似潮水般涌入城市,并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孩子也大多来到城市就读.我们学校就是一所以招收农民工子弟为主的学校,农民工子弟占我校学生总人数的八成.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弟相对于城市学生,更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稳定,情感饥渴,缺乏自信等,并在行动上出现打架、厌学、逃学、早恋等,严重的还会出现伤害他人的异常举动.表面看来,这些问题来自于这些学生自身,但究其原因,却发现有其更复杂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7.
中原经济区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通过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创新社会保障机制,保证了农民就业增收;通过降低户籍门槛、加强住房保障,让农民在城市留得住。但是,由于目前中原经济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较弱,农民进城落户积极性不高,同时,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土地制度改革缺乏顶层设计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的进程。因此,应通过建立农民自愿退出农村机制,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融合机制,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的进城定居机制等,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8.
进城就读学生是近年出现的为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而由农村迁入城市进而在城市学校就读的一个特殊的"移民"群体。这些"进城生"来到城市以后,文化的连续性被打破,往往出现社会文化适应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心理健康水平产生影响。要解决"进城生"社会文化适应不良问题必须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着手,三个方面通力配合,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9.
在近几年经济发展中,城市发展速度快速增长,尤其是在我国的大城市以及东南沿海的城市当中,农民工的数量在急剧地上升,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自己的家乡而走向大大小小的城市,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经济来源,积极地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当中,这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多的劳动力。但是为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些进城务工子女在城市中进行学习,也成为了城市教育以及城市经济发展当中的一大特殊现象。那么,如何对进城务工子女进行更好地教育,如何培养进城务工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当前教育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对于进城务工子女学习、生活等相关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切实地解决好其中的问题所在,为进城务工子女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与要求。以下就是对于进城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在珠三角地区,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在城市扎根,其子女进入新环境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但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普遍存在着接受城市教育的适应性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城市教育中出现的适应性问题及影响因素,对广州市民办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转学次数比较频繁,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子女的学习积极性显著相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对教师的喜恶明显影响其学习态度,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人际关系较好且不存在语言沟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金刚四拿》是一个关于乡下人"进城"和"归来"的故事。从五四文学开始,"进城"的主题便源源不断地出现。城市的光怪陆离、目迷五色契合了人追新逐异的本性,同时也以篡改击溃乡村经验和风俗道德的现代生活形成了与古老中国完全不同的形态。从沈从文开始,城市与乡村的道德分化便成为不言自明的存在。在路遥那里,城市生活对于青年的吸引力与他们日后身败名裂的强度恰成正比,但中国的"拉斯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乡村走向城市成为中国社会最突出的主题,“乡下人进城”也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书写母题之一。20世纪初,尤其是80年代以来,“乡下人进城”书写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20世纪20-30年代至60-70年代,“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出现与中断;(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复归;(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初,“乡下人进城”创作潮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邓万祥 《留学生》2010,(9):53-53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并不是第一部以城市贫民窟为背景的电影,此前,《无主之城》描述的子弹横飞的里约热内卢贫民窟景象已经令人触目惊心。但由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第81届奥斯卡颁奖礼上一举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编剧等8项大奖,使得孟买的达拉维这个全球第二大、亚洲最大的贫民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后,第一代进城务工者出于年龄和适应性等因素大部分逐渐返回农村,更多地以城市过客的身份出现;第二代进城务工者人口流动则呈现出以夫妻为核心的举家迁徙的转变,由此也产生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据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1834万,占流动人口总数的12.45%。随着他们的成长,目前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极可能成为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张一叶 《青年教师》2009,(12):36-38
拉板车、住工棚……从没上过一天学的文盲黄秀英没有食言,她用柔弱的肩膀为丈夫修起了梦中的学校,也为9000多名进城贫困孩子托起未来的梦想。前不久,黄秀英夫妇被巫山县推荐参选2009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相似文献   

16.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场旨在解决城市问题的城市美化运动。城市美化运动的出现与城市人口的增加、环境的恶化、贫民窟的涌现、腐败现象严重等密切相关。运动导致了美国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并对中心城市面貌的改变产生了积极影响,基本实现了美化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户籍管理制度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将长期存在,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剥离户口上的附加功能.中国的特大省会城市武汉市的公安户籍管理部门要探索以准入条件取代进城人口指标控制,逐步放宽户口迁移限制,构建“常住户口、暂住户口、住房”三位一体的户籍管理模式,最终实现以服务体现管理的工作意识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Yankee Gone Home     
《海外英语》2010,(11):40-41
近年来,在中国国内随着进城农民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农民工举家进城的增加,进城农民已经越来越多地“嵌入”到了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当中。但是对于这些进城的农民,我们称之为“半城市化”,因为他并没有真正的作为一个城市居民在某个城市里定居下来,而是几个城市间来回地跑。  相似文献   

19.
进城就读学生是因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而产生的、为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而由农村学校迁入城市学校就读的一个特殊的“移民”群体.这些“进城生”来到城市学校以后,出现如何适应城市学校文化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心理健康水平产生影响.据此,可以从城乡文化整合课程设置、个别心理辅导和课堂文化营造等方面对“进城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20.
不愿意进城落户,甚至把户口从城市反迁回农村的"逆城市化"现象,已悄悄在中国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城乡间出现。在中国人口流动最频繁区域之一的东部沿海浙江省,户籍管理部门调查发现,全省"农转非"数量从2004年的57.7万人降到去年的18.9万人,降幅高达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