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草 《快乐阅读》2010,(10):12-17
杜念念知道,父母最怕她说的一句话是:老师明天要你们去学校一趟。所以最近她比较收敛,毕竟让父母去学校是要有足够勇气的。  相似文献   

2.
让你错一次     
刘娟 《湖北教育》2010,(9):53-53
一个知情的同学向我反映,小熊同学很有可能逃学了。这种事情发生在他身上。让我感到震惊。他是留守孩子,周末住在小姨家,平时则在学校住读。也许是深知父母在外的艰辛,他学习认真,各科老师都对他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3.
李芳是一名高二女生,生性腼腆,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她是一名温顺乖巧的小女生。她成绩中等,既没有差到让父母和老师痛心的地步,也没有好到令他人羡慕的程度,因此她在班里真正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也许是感到生活的单调,也许是青春情怀的莫名躁动,她突然想到网上去寻找一点刺激。  相似文献   

4.
开学时,我们班来了一位父母离异的孩子,她叫玲玲。听她原来班的老师介绍说,玲玲每天来园时都要哭闹,下午家长来迟一点也会哭个不停,活动中没有积极性,也不和同伴共同游戏。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事先做了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我们班的老师统一思想,不向孩子打听父母情况,不谈论父母的是非。大家要真诚地关心玲玲,使她在老师们的身边感到安全和温暖。但同时,我们不能溺爱她、怜悯她,要让她和同伴们融为一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尴尬     
令我们尴尬的是我们4岁的女儿。不过我的丈夫很可爱,他每次都能把我们最尴尬的事说得如此轻松调侃,而让我的心情变得不那么沉重。我们4岁的女儿上托儿所的第一天,丈夫去接她之后,在我语音信箱里就有这样一段关于我们尴尬时刻的留言:“嗨,亲爱的。好消息是阿曼达度过了她在学校的第一天。坏消息是老师想见我们。”“好消息是被她咬了一口的那个男孩的父母没有提出起诉,坏消息是他因此得去治疗伤口,而我们得付医疗费。”“好消息是只要我们去见她的老师,学校将把阿曼达收回去。坏消息是她决定退学。祝你一天愉快。”Ourem brarassm entwasour…  相似文献   

6.
正3月13日晴我们班有一位好学生,她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在学校也有着很好的表现。但性格却十分多变。她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和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她有时爱撒娇,像一只绵羊,总是黏着你,但也不会让你感到厌烦。有时她又爱发火,发起火来不得不说是十分危险的,连我们班的男同学见了她都像是猫见了老鼠一样。她虽然多变,但她朗读得非常好,常常去参加一些演讲活动,得到老师的表扬。  相似文献   

7.
问题情境 小A,女,初二学生.中午放学回家路上,目睹同行的妹妹遭遇车祸.她手足无措,十分慌乱.经路人提醒才想起和父母联系,但父母短时间内不能赶来,后来学校老师赶来送妹妹去了医院.其父母匆匆来到后,问清情况后就直接让小A回学校上课.回到学校后,小A一直感觉自己处于混沌状态,双手开始发抖,在同学陪同来咨询室寻求帮助之前,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近2个小时.  相似文献   

8.
让孩子感到“我行”文/方明王申蕾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她性格内向,胆小、怯懦,在幼儿园不敢主动与老师说话,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显得十分拘谨、放不开,不能自由玩耍。她的父母很着急,一致认为要改变她的性格弱点,但在具体做法上产生了分歧:父亲认为要锻炼她...  相似文献   

9.
正感恩教育要从感恩父母开始,而实施的途径就是讲好故事,不仅要给孩子讲好感恩故事,父母与孩子之间也要讲好故事,让爱相互发生,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感恩教育一直是学校重视的教育内容之一,而孙蒲远老师正是一位在学校里和孩子们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孙老师从1961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是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获得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北京市先进少年儿童工作者、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等荣誉。从北京史家教育集团退休后,孙老师还一直被学校邀请给年轻教师分享教育智慧。她是如何看待感恩教育并在学校中践行的呢?  相似文献   

10.
<正>一、"老师,我考试时总会睡着,怎么办?"小静(化名),女,高三学生,17岁。自高一从外地考入现在的学校后一直住校,父母在老家工作,无法陪读,家中还有读5年级的弟弟需要照顾。小静在家喜欢"闹腾"。但进入高中后,接触了一些课外书籍,小静开始喜欢安静的生活。她觉得"闹腾"时的快乐会让她感到空虚,而安静地阅读、思考会让她充实,看到自己的价值,找到归属感。虽然这"安静"让她感到自由,但是很多时候她的独处、不说话,让她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这让她情绪低落。对此,她感到很担心,觉得这样的状态"不健康"。小静怕父母、同学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一直强迫自己像父母、同学期待  相似文献   

11.
林鸿杰 《师道》2006,(10):41-41
据报载,一位正在上中学的儿子要去网吧玩游戏.因为父亲追上去责骂他,儿子便当街连连出拳殴打父亲。还边打边叫:“你骂一句,我打一拳。”这种对父母不孝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并非少见。例如:有的孩子在家里颐指气使.横行霸道;有的仅仅因为父母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有的因不满父母阻止自己早恋就置父母于死地……这些触目惊心而且频频发生的事例让许多曾经为子女付出过千辛万苦的父母感到震惊、尴尬和寒心.也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12.
未末 《班主任》2005,(1):46-46
小学一年级我是在老家农村读的,教我们的是一个民办老师,姓魏,算起来和我还是远亲.当时,魏老师是学校威信极高而让所有学生都感到害怕的老师.据说,她常常用教鞭体罚学生.  相似文献   

13.
时间已经很晚了,我正要结束一天的工作离开学校,却见隔壁班的赵老师仍在教室里的黑板上写着什么,我走进去一看,赵老师正在田字格里一笔一画地写粉笔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赵老师见我满脸困惑的样子,说:“这是明天要教的生字,我练练写得好看些,明天要给学生示范呢!”赵老师已经年近五十了,看着她这份认真劲儿,我怎能不感动?后来在教研组活动时,我向大家提起这件事,赵老师很不好意思,她说:“我的字写得不是太漂亮,所以要尽量练好看了给学生做示范.我没什么本事,能力有限,但在学生面前,要努力让自己做到更好,这样也就问心无愧了.”  相似文献   

14.
一个华人家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天资平平,学习成绩一般,不被父母看好.小儿子聪明过人,灵气十足,父母为之感到自豪,也因此格外宠爱小儿子,并花大力气培养小儿子,让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然而,从哈佛毕业后,小儿子却告诉父母,自己考上哈佛大学已经让他们够有面子了,今后要放松一下,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最终,这个哈佛毕业生闲荡多年而无所事事,反倒是那个不被父母重视的大儿子事业有成,成了父母的骄傲.这个华人家庭教子的故事广为人知,而这样的悲剧却在我们周围不断上演.现如今,很多学校、老师格外宠爱尖子生,不惜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向他们灌输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的思想,殊不知正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害了这些孩子.  相似文献   

15.
她不喜欢这学校 认识絮(化名),是从她的班主任方老师和我的一次谈话开始的:絮小的时候,父母在无锡打工,迫于生计只能把她的妹妹带到无锡,而把絮留在了家乡.转眼絮18岁了,父母把她接到无锡,但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她不得不重新从初一读起,让她无法面对的是,比她小四岁的妹妹和她同在一个年级,而且成绩比她好.于是,她恨父母,是他们让她18岁才上初一;她恨妹妹,因为没有妹妹,她很早就可以来无锡;她不喜欢这个学校,因为她总认为周围的同学在议论着她的年龄,嘲笑她不如妹妹聪明.  相似文献   

16.
于新香 《山东教育》2004,(30):39-39
朋友去美国多年,她的父母去看她,在那儿住了10个月,回来后谈了很多.因为都是教师,自然最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姥姥、姥爷在美10个月,总共去丁孩子所在的幼儿园三次。第一次是刚到后的第二周,老师听孩子说姥姥、姥爷来了,所以邀请到学校见个面,问候一声,并带老人参观了学校,介绍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木子 《家长》2011,(4):33-34
东东的妈妈最近遇到了烦心事。前几天,班主任请家长去学校参加联欢会,可东东却不让她去,说她没有工作,太不体面了。东东非要让当老师的大姨去参加,还嘱咐大姨一定要开车去学校。东东的妈妈很无奈地说:“儿子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不让我去参加联欢会啊?”  相似文献   

18.
我的孙女小洁是1995年被她父母接去美国的,那时她9岁,正在上小学三年级。 小洁在家时学了几句英语,可是到了美国就全然不管用了。语言不通,在美国上学可是个大问题,我感到非常担心。幸亏不久后儿子来电说:“她喜欢学校,喜欢同学和老师,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即使在学校放假时,她都叨念着学校,希望假期没有这么多、这么长。”这才使我稍微松了口气。1997年,我去美国公干,顺便去  相似文献   

19.
上高三以后.张放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不像以前那样是父母心目中的乖儿子了,他不如原来听话了.还经常和父母顶嘴。父母去学校开家长会时.老师也反映说张放在学校经常和老师对着干.老师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老师批评他,他还认为自己有理。家长和老师都说张放变了。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老师.她是我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我清楚地记得我发蒙的那天,母亲带着我去报名,这位老师见我不停地咳嗽.就到学校厨房为我用棉籽油煎了一个鸡蛋。让我吃下去,据说这是可以治咳嗽的。这个漂亮的女老师姓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