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语》是汉语典故词语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汉语大词典》在《论语》典故词语的立目、释义和书证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标举语源时将本来与《论语》没有关系的词语错误地溯源到《论语》;二是在分列叉项时将本来与《论语》关系密切的用法错误地别立义项;三是在确立词目时存在曲解文义立误目、漫无标准立疑目以及失于稽考未立目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语》是汉语典故词语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汉语大词典》在《论语》典故词语的立目、释义和书证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标举语源时将本来与《论语》没有关系的词语错误地溯源到《论语》;二是在分列义项时将本来与《论语》关系密切的用法错误地别立义项;三是在确立词目时存在曲解文义立误目、漫无标准立疑目以及失于稽考未立目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孔子有隐逸情怀,致使《论语》中一些字句的解释不符合孔子的原意。从《论语》中"隐"字的含义及孔子对"隐者"操守的规定和体行以及其他诸子对孔子的评价,可以论证《论语》中的"隐"隐者"别有含义,孔子,这位志行坚定的圣人,并没有普通意义上的隐逸情怀。此外,今人对《论语》中一些语句的释义也有不确之处。  相似文献   

4.
孔子隐逸情怀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孔子有隐选情怀,致使《论语》中一些字句的解释不符合孔子的原意。从《论语》中“隐”字的含义及孔子对“隐者”操守的规定和体行以及其他诸子对孔子的评价,可以论证《论语》中的“隐”“隐者”别有含义,孔子,这位志行坚定的圣人,并没有普通意义上的隐逸情怀。此外,今人对《论语》中一些语句的释义也有不确之处。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语行为的书,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言语就必然涉及语境的问题,本文从显性语境和隐性语境两方面来考察《论语》中的交际语境问题,对语境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论语》的内容和儒家传统思想,也是对现代交际理论的一个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上"学习"的口传文化渊源及其特质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专家叶舒宪的考证,《论语》的第一篇《学而》的名称是"语病"。因为"学而"不是一个词,而是引自孔子教学语言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外,在《论语》中类似的,还有第七篇的篇名"述而"其实也是截取孔子的另一名言"述而不作",于是引出了关于《论语》口传语境的发掘,呼吁重新恢复深远的"口传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7.
《论语》数词既能单独称数,又能相互组合或与其他词组合成词或词组。“以数记文”是《论语》数词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语境的制约下,《论语》数词的表现形式存在着同形异义及虚实两个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记述孔子言行的《论语》为依据,探讨孔子关于言语交际应切合语境的思想。结合话语分析等学科关于语境的理论,论文从社会环境和交际情景两大语境因素分析孔子的观点,其中交际情景又具体分为时空场合和交际对象。  相似文献   

9.
李泽厚的《(论语)今读》立足现实生活,认为《论语》中蕴含重塑伦理道德的基石。本文从原典、实用、情本这三个《〈论语)今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入手,以孔子的言行举止为切入口,具体阐述《论语》和《〈论语)今读》之间互为关联的内容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词语释义是对外汉语词语教学的首要环节,每一个词都处于特定的语境中,并且词义会因语境不同而变化,应在语境中进行词语学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语境进行释义,关键在于将各种隐性语境要素转换为可把握的显性要素,这些要素最终主要通过设计的例句体现出来。本文拟从言内语境、言伴语境和言外语境三个方面淡淡语境在对外汉语词语释义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论语》虽然不是纯粹的理论,但是由于孔子地位和其为“经”的影响,《论语》中对于《诗经》的解读给后世提供了范例;不仅如此,即使与文学无关的一些言语也进入到后世学者的批评中,从而被纳入到文学理论的范畴之内,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助字是《马氏文通》中没有西方语法为依傍的"华文所独",以《论语》中的助字用例为语料,从三个方面考察马氏的助字,发现:其一马氏以"传信"和"传疑"远不能概括助字的语气意义,《论语》的助字可分为陈述、疑问、感叹和提起。其二《论语》中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证明了马氏对"合助助字"论述的正确性。其三马氏遵循助字的单功能性,有助于分析助字的细微差别和语气词连用。  相似文献   

13.
对《论语》中极少数在形式上没有任何表示孔门言行的标志的无标志章,到底是否为孔子所言,为何会出现在《论语》中,历来没有一致的看法。通过完全枚举的方式对几乎所有的无标志章以及所有的包含了部分无标志内容的章节逐一分析,可以发现,无标志章的内容即为孔子向弟子所转述但其本身又来源于史籍文献或其它渠道却又未注明出处的内容。在《论语》中,这样的内容均不以“子日”作标志,是严格一致的通例,是《论语》编纂者有意采取的自觉的编辑行为。  相似文献   

14.
以英国汉学家亚瑟.韦利的《论语》英译本为例,从接受美学理论中的读者期待视野角度,以文化负载词"仁"、"礼"、"孝"和"君子"为例,对《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进行分析,以期西方读者对文化负载词有更深刻的认识以及能够更好地理解《论语》,从而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研究《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集中探讨其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君子"、"小人"等称呼语的英译。采用同项比较法,对比《论语》四种英译本中对于"君子"、"小人"的不同译法,从而得出典籍文化负载词的相关翻译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拥有众多的英译本。而把握"君子"和"小人"的内涵是正确理解《论语》精神实质的关键之一。"君子"和"小人"在《论语》中成对出现,体现了两种人在政治立场、地位出身、道德伦理观等方面的对立,其蕴涵的意义十分丰富。而目前部分英译本试图在英语中找出一对词来完全取代《论语》中成对出现的"君子"、"小人",不能将其丰富含义完全体现。  相似文献   

17.
定州汉简《论语》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论语》抄本,与今本《论语》在文字使用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尤其是汉简中使用了大量的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俗省字和同义词,这些差异对于研究汉代文字状况和《论语》的早期面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语》保存了孔子的许多话语资料。孔子直接论述语用的话语资料体现了孔子的语用观点:言辞足以表达意思、说话应该忠信、说话不能太机械、说话要看对象、说话要看环境、说话要符合礼制。孔子的话语表现出高超的语用艺术,堪称语用的典范。孔子的语用艺术主要表现在适时进行语码转换、运用鲜活的词语、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方式。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或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早期语录体的特点决定了《论语》各单篇没有统一而明确的主旨,各篇之间没有实质性的逻辑联系,篇章安排有较大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