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圣陶说: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梁启超说:“孟子说过,‘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我不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会巧,然而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有巧的可能性,又敢说不懂规矩的人,绝对不会巧,无规矩的,绝对不算巧。”  相似文献   

2.
“都十四五岁了,啥都干不了。瞧瞧,让你给王奶奶倒杯水,干吗倒得那么满,洒得满世界?”一向宠爱我的奶奶一边擦着桌子上的水迹,一边又开始唠叨了。“那么大了,连点规矩都不懂,客人来了也不打个招呼,只顾忙你的。”妈妈一送走客人,回来就“赠”了我两句。  相似文献   

3.
<正>梁启超在《作文教学法》里说:“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我不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会巧,然而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有巧的可能,又敢说不懂规矩的人绝对不会巧,无规矩的,绝对不算巧。”所以说,作文要讲规矩,规矩可以寻得、练得、习得。初中生写作一般有三大要素:主旨、思路、语言。“三大要素”的规矩从哪里寻得、练得、习得呢?文学巨匠茅盾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学习任何一种技能总是从模仿开始的,然后从借鉴走向创新。模仿谁呢,当然是“精典文段”。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育》2006,(7):20-22
自古以来,国有国法,行有行规。如今做教师的,毕竟不同于以前的先生,从政策面上讲,做老师的规矩是时常在变的。当然,如今的规矩也不叫“行规”什么的,而叫“职业道德”或“行为规范”,或“公约”什么的,但这些都不重要,只是它的行太过于官样化,摆在老师面前是当不了真的,事实上这些东西也无法起到实质性的约束作用,因为那规范太过于道德化了,一个“爱”字就把一切都掏光了。再说那贴在墙上的规范多是闭门造车的产物,只是一张招牌而已,有时就像是在被人领着宣誓似的(我常常将宣誓称为赌咒),又如何让人当真?这里我列出了自认为教师应当遵守的二十二条“军规”,兹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严格的家教会给人的一生留下明显的痕迹,中国自古历来重视“家训”,强调“严训”,所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教育子女要依据社会、家庭的规矩,训练孩子按规矩成长,才能成为有模有样的人才。这种见解似乎无可指责。一个社会必须用一定的标准去要求社会成员,家庭教育也应力求使孩子符合社会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一种规矩。那么孩子按规矩发展成长是否就一定有利而无弊?我认为肯定不是的。教育孩子不能没有规矩,又不能完全依规矩,这之中的分寸  相似文献   

6.
规矩     
多少年来,规矩一直被作为强迫人做一些不喜欢做的,而又说不出为什么一定要别人做的事的挡箭牌。好多事情只要一问为什么,得到的答案肯定是“规矩”。唉,规矩,哪儿来的那么多规矩?从古到今,被规矩坑害的人还少吗?以前,女子不允许上学,不允许干这,不允许干那,仿佛她们生来就是相夫教子、被别人压制的命,但是绝大多数的女子却没有反抗的意识,因为从她们懂事起就被父母告知:“老祖宗的规矩,你是女子,你不能……。”是规矩,是规矩剥夺了她们受教育的权力,剥夺了她们的自由。现在,我们多少有了一些打破规矩的意识,但仅仅是意…  相似文献   

7.
受罚的老师     
我们班有个规矩:那就是默错了生字要把错的词抄五遍。可同学叫老师抄生字,你能想到吗?或许大家不相信,可这样的事确实发生了,而且还是老师自愿的呢! 这天,龚老师把日记本发了下来,我打开本子一看,我把“怒气未消”的“怒”写成了“奴”,龚老师在本子上写了一个样子“努”,我不认识这个  相似文献   

8.
亲爱的爸爸妈妈:这是我第一次写信,所以还不太清楚写信有什么特别的规矩,好像是要先来几句“您好”、“见字如面”之类的客套话,不过你们是两个人,课文里又说,“您们”的说法是错的;而且我们天天都见面,就不用客套了。言归正传,这次写信,就是想代表我自己发表一下对近期咱们家一些事情的看法。上个月,你们买回来一架大钢琴,还说是给我买的。我觉得这是在浪费钱!你们不是常跟我说,“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吗?我又不会弹,而且据我掌握的情况,你们好像也不太懂音乐吧。没想到,我的噩梦才刚刚开始,你们竟然又给我请了一位钢琴老师,每星期给我留一大…  相似文献   

9.
一、“活法”的含义“活法”之说,本出于江西派吕本中的论诗主张.其活法者,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者,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张泰来总结江西派的作法,也“谓有活法,…… 惟意所出,万变不穷”.可见其本旨是说,其变,并非不遵法度,想怎么变就怎么变,而是强调不超出一定规矩.就象“珠走于盘而不出于盘”一一珠在盘中走,横、斜、圆、直,变化万端.然再变化,也不能跑出盘去.这就是说:越规矩,有万种变化之奇;守规矩,又无束缚手脚之窘.不离法也不即法,先从法入,后从法出,以无法而为有法,达到自由和规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画马     
小时候我很喜欢画马,某日完成了一张描绘猎人骑马登山的画面,正得意中,母亲走过来对我说:“马背上的人坐得太挺了,你要知道:当骑马上坡的时候,身子要向前俯,否则人跟马都容易翻倒。”不久之后,我又画了一张“骑马下山”的画面,母亲看了还是不满意地说:“这次你画中的人物又画得太俯了,骑马下坡时,马固然往山下走,人却要坐得挺,如果也跟着马向前倾,就容易滑下去。”遭到批评,我有些懊恼地说:‘为什么有这么多规矩呢?反正人骑马,爱怎么骑就怎么骑!”“你讲得是不错,但是要想骑得平稳、快速、不颠项、不倾倒、不被摔下马…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坚持“每周一文”训练探索中,我针对高中学生思想认识不断更新、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创造意识不断增强的特点,以“勇破规矩,力创新意”为主旨,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辩证分析方法,发挥多向思维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在议论文写作上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教学《鱼我所欲也》一章时,我有意引导学生对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思想展开辩证思考,对几千年来人们崇奉的道德准则大胆质疑,勇破“规矩”,联系历史与现实的典型实例为论据,对“舍生取义”作了辩证分析,既肯定其进步性,又揭示其局限性,力创新意。于是,一篇篇《“舍生取义”辨》伴随着辩证分析的思维方式,自然地流  相似文献   

12.
我小的时候,家里不能算是规矩很多,但有些规矩还是令我不舒服到念念不忘的地步。最让我不喜欢的就是“叫人”,即见到长辈,甭管熟不熟,认识不认识,都要“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地叫上一通。这让不喜社交、不爱与人打交道的我感到非常累,不仅是嘴累,心更累。尽管那时并非住在胡同内的大杂院里,不用总是与人打交道,但由于是住在筒子楼里,比起单元房,与邻居打交道的机会还是比较多。儿子出生在北京现已很常见的高层塔楼里,这种楼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一百多户人家共用一个电梯间。当初我是不得已才从整楼总共只有六户的小板楼搬进一层楼都…  相似文献   

13.
我从小就在姥爷身边长大。说起我的姥爷,1米83的大高个儿,健壮、黝黑的皮肤,说得现代点儿,真可谓“帅”。可是有的时候,他又真是让我欢喜让我愁。姥爷给我制定了很多规矩。有的时候,我真是不理解,我又不是你们那个年代的人,为什么也要把我培养成一个“老革命”。比如,用水的时候,水龙头不能开得过大;吃饭的时候,不能剩饭,如  相似文献   

14.
亲爱的爸爸妈妈: 这是我第一次写信,所以还不太清楚写信有什么特别的规矩,好像是要先来几句“您好”“见字如 面”之类客套话,不过你们是两个人,课文里又说,“您们”的说法是错的;而且我们天天都见面,就不用 客套了。言归正传,这次写信,就是想代表我自己发表一下对近期咱们家一些事情的看法。上个月,你们 买回来一架大钢琴,还说是给我买的。我觉得这是在浪费钱!你们不是常跟我说,“浪费极大的犯罪”吗? 我又不会弹,而且据我掌握的情况,你们好像也不太懂音乐吧。没想到,我的噩梦才刚刚开始,你们竟然  相似文献   

15.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阐述了“规矩”的重要性,并告诉人们不只要有规矩,而且要守“规矩”。道理明了之后不妨把“规矩”比作“套子”,把“成方圆”比作社会稳定,则可以引出一句话:“没有套子,社会乱套。”  相似文献   

16.
一说到“规矩”,有的人可能马上就会联想到包公的黑脸铜铡———阴沉沉、冷冰冰的一副嘴脸,联想到行不阔步、笑不露齿———一副欲言还羞、忸怩作态的“淑女”作风。于是乎,有人一提及规矩,马上就会像国民党军官乍听“总统手谕”四个字一样:肃容弹冠、正襟危坐。其实在大部分国人眼中,“规矩”自古以来就是满清皇族的龙袍霞帔,极品大员的顶戴花翎———冠冕堂皇、道貌岸然;来不得马虎,谈不得变通的!然而时下就有这样一种规矩,居然能一改原本生硬冰冷的作风、变得温柔起来。2001年5月,长沙市32中在经过两年的考察与研究后…  相似文献   

17.
哈佛的理念是:规矩第一。正因为如此,哈佛校长才敢于开除一名违规带出哈佛藏书的学生,尽管这名学生主动归还了带走的藏书。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校长的作法没有人情味,但如果这名校长“法外施恩”,坏了规矩,那又如何去靠规矩制约、管理其它的学生呢?那哈佛又何以能成为哈佛呢? 在我们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信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也许是我们中国人被规矩束缚得太久、太紧了,不知从何时起,不少人把“规矩”这把“双刃剑”看成了摧残人性、扼制新思想、新科学的“魔棒”。一时  相似文献   

18.
张肖 《教师博览》2011,(2):15-15
九月份开学不久,我就得知了这样一个消息:孙女小乔木的家庭作业用不着天天签字了。我十分欣喜,但又担心这一做法是老师心血来潮之举:根深蒂固的“规矩”,就这样“取消”了?老师对学生和家长能放心吗?家长会理解吗?孩子能自觉完成作业吗?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发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课堂现象:设置情景的牵强,合作探究的混乱,课堂上人声鼎沸,不再井然有序……学生更“活”了,课堂更“乱”了,教师也不太敢用规矩去约束学生。于是,我开始反思。课改要的就是这样的课堂吗?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常看到有些家长在这样训斥孩子:“动作还不快点,这样磨磨蹭蹭,上幼儿园又得迟到了.”尽管家长的心里“急冲冲”,但孩子却依旧是“慢吞吞”,弄得家长毫无办法。因此,应该及早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要求他们讲究效益,做事情要利索、快捷。规矩早立,有条有理。这里的所谓“规矩”,即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料理生活时有条理和规矩。有首儿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