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京生活的黄渤,这两年一直选择每天乘地铁去公司.常常会有人在清晨的地铁上遇见他,一副笑眯眯的样子. 起初,黄渤是选择打车,每天要支付一百余元的车费.当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每天因为打车在路上要消耗更多的时间.乘地铁需要20分钟,打车至少要一个小时.堵在路上的滋味让人难受,也浪费时间.那么,为什么不选择简单快捷的出行方式呢?  相似文献   

2.
永不言输     
太多的时候,我们与幸运之神擦肩而过,与成功之星失之交臂。 在挫折和不幸的交叉口,我们能否对自己说:“我没有失败,我还可 以做里”的话呢? 难道我们能轻易地作出:“我的确输了。我没希望了。”的结论 鸣?不!绝对不要轻易认输,面对挫折和不幸应永不言输! 任何人都不是天才,也不是蠢才,世间的成功没有偏见,对每个 人都有平等的机遇,为什么要轻易放弃成功而不去争取和奋斗呢? 别人能做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 是懦夫吗?是弱者吗?不!没有成功,还有下一次。另起一行就是 第一! 是失败呜?不!世间没有…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学校在这一事件中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以平等相处的环境?难道我们的教育者就真的无视学生的自尊,只能用错误的方式去纠正错误吗?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经历这一事件时,表现出如此脆弱的心理,轻易选择了轻生?难道他不珍爱生命吗? 是我们的老师错了,还是我们的教育错了?是我们的孩子错了,还是我们的家长错了?  相似文献   

4.
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这些本属于人生意义的问题过去人们一直是作为人生价值观问题来谈论的,这在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早已成为一种叙述范式.不能说这种范式是不正确的,但也不能不看到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说明"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的人生意义问题,因为它没有揭示人生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说谎是坏事?为什么人死不能“弄”活?为什么我会知道要尿尿呢?您家里是不是有个整天追着你问“为什么”的麻烦小精灵?他是不是常常在睡前丢下一堆"'为什么"给你之后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14,(Z1):48-49
正小记者来回答"保护自我信息的铠甲"就是指在进行媒介活动的时候,一定不能轻易泄露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等私人信息。小主持大讲堂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才能防止自我信息泄露呢?首先,记住喽,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聊天、交友,更不能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告诉那些不熟悉的人。  相似文献   

7.
吃货的秘密     
为什么世界各民族普遍喜欢甜食?为什么孩子们会钟爱碳酸饮料和油炸等垃圾食品?为什么有的人喜爱肉食、却有人钟情素物?炎炎夏日,人们为酷暑中吃什么最为凉爽可口投票表决。科学界也不能免俗,真的有科学家在研究"吃货"!确切地说,他们研究的并非"吃货"这一分类不明确且不靠谱的"物种",而是为什么人类会如此热爱美食,且口味偏好如此多样。研究"吃"的科学论文的数量很说明问题———显然,那些实验室里的超级聪明人,对吃的兴趣也不小!  相似文献   

8.
愿望与梦想     
迩半坡 《下一代》2013,(4):29-29
幼时很喜欢玩玩具,有一次我要买一架飞机模型,父亲很不以为然地说:"儿子,我有能力买,但我不会给你买。"我感到十分不悦:"为什么不给我买?难道你不爱我吗?你真是和别人不一样的爸爸。"父亲极有耐心,继续说:"其实,你的这个愿望很轻易  相似文献   

9.
<正>和高中学生交流,有时不免失望:十六七岁的年轻人,为什么会目光呆滞,对人间、对自然毫无兴趣?已经读到高中,为什么从不关注那些美好、富有智慧的事物?为什么成天把"没意思"挂在嘴边?我常惊讶于他们刻苦努力而缺乏学习智慧,更惊讶于他们善于考试而不能体会学科趣味。再看成人,很多人见识浅陋,即使上过大学仍然不能解释身  相似文献   

10.
坐“飞机”     
"快点儿,不然赶不上了!"妈妈的叫声挑战着我耳朵的承受极限。"妈,别那么大声好不好?大不了我们打车去!""当然要打车去!去晚了,你外婆会不高兴的。"  相似文献   

11.
时下有一种"贱玩"文化大行其道,被称为是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写照,无厘头、冷笑话等,总是能轻易占据流行地位。小游戏"愤怒的小鸟"红遍全球,类似的还有"切水果"等"小而轻的暴力游戏"——为什么地球人突然都这般喜欢这类"脑残"的小玩意?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13,(16):17
张烁在5月16日人民网撰文指出:中国人热衷各类英语辅导班,为什么不喜欢在生活中运用英语?学生们喜欢老师讲清各个"知识点",为什么不喜欢"不划重点"的纯英语教学?擅长授课的中国英语老师,为什么英语会话那么困难?在中国教育教学的许多环节,已经不同程度地被考试"绑架"了。  相似文献   

13.
打开一扇窗     
生活中,时常有这种情形:轻易原谅自己,却不能轻易原谅他人。对于他人的承诺没有兑现,往往记挂于心不能释怀;对于自己的承诺没有兑现,却能找出种种理由开脱。对于他人的过失,常质问"你怎么搞的";对于自己的过失,一言以蔽之"不是故意的"。对于他人的不完美,常挂在嘴上津津乐道;对于自己的不完美,却缄口不语深藏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大多数人在餐厅用餐会选择靠窗、靠墙的位置?在一个开放的环形广场,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选择坐在环形周边而不是中间?人多嘈杂的派对,为什么人们也会首先选择靠边位置坐下或站立?这是因为人的安全心理需要,要求自己要与他人保持距离,在心理学上称为"边界效应"。"边界效应"从何而来?那就要向我们的祖先寻找答案。远古人以狩猎为生,是天生的"猎手",也是其他"猎人"的"猎物"。为了在狩猎的同时不被其他"猎人"发现,狩猎者绝对不可以暴露在一个空旷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
读书的福泽     
<正>一直觉得做一个幸福的人跟读书分不开,读书是一个人跟智性世界相通的最好的途径。想想看,一个人若只靠感性形式来认识这个世界,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听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寻找到"为什么会这样",因而也就不能解决这些"为什么",而我们的世界就是靠那些智慧的人寻找存在的"为什么"并逐个解决掉才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久不读书的人是无知的,甚至是愚蠢的,很快就会与外界失去联系的纽带,整天生活在肤浅的表面现象中,其内在的幸福感受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6.
人为什么有情感?人为什么能思考?人为什么要睡觉?人为什么会做梦?……人为什么可以问这么多的为什么?大脑,在赋予我们探索各种奥秘的本领之际,却也给我们列出了一道道更加深奥的谜题.站在大脑这个物质和意识交会的"三岔口"上,你困惑吗?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成为自己?成为自己的人不过分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把价值感建立在自己身上;不容易被他人的负面情绪感染,也不轻易被别人的激情所煽动;对事物和人有自己的判断,不从众;当被赋予选择权时,不惊慌失措,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为什么选择……好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成为自己。  相似文献   

18.
每年暑假,教育主管部门都会对辖区学校的校长进行部分调整。来到新单位,校长如何开展工作?我以为要做到"立足、立业、立言"。一、立足立足就是要融入集体。既要融入原来的领导班子,也要融入教职工当中。信任是相互的,对人信任才能换来对己信任。对原有的领导班子以诚相待,即使面对的是你不认可的人,也不能轻易下结论,更不能戴着有色  相似文献   

19.
杨劲平 《考试周刊》2008,(52):118-119
在一次"创作与批评"座谈会上,沦陷区作家关永吉如此发问:一篇小说为什么必须集中、单线地写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发展,不允许散漫的结构呢?他说:"我们是生活在这么复杂的社会里,我们为什么不能将许多有着关联的事件写在一起呢?那不是更能使一个故事‘立体’么?"他的发问从某个角度昭示了当时时代对新的小说艺术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正>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 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它属认识的感性 阶段。在这次风波中,许多大学生“跟着 感觉走”,卷入学潮,很值得深思。对于 为什么上街游行的问题,有的同学回答: “大家都走上街头,不参加游行,别人说 ‘不爱国’怎么办?社会舆论不都同情支 持我们吗?”我认为,这就是一种“跟着 感觉走”的表现。的确,在学潮中绝大多 数学生的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学潮中能 真正清醒地把握自己,能独立分析问题的 又有多少呢?为什么个性极强,不轻易服 人的大学生会普遍产生一种“跟着感觉 走”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