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国家AAAAA级景区)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规划保护而积5.68平方公里,位于大理古城北郊,苍山东麓,是集苍洱风光、文物古迹、佛教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崇圣寺三塔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大理的标志和象征。崇圣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鼎盛于宋代,以崇圣寺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佛都"匾、三圣金像五  相似文献   

2.
托起千年三塔的历史名刹大理崇圣寺是大理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典载大理崇圣寺始建于南诏国(唐),盛于大理国(宋),当时其规模"基方七里……有佛一万一千四百,屋八百九十"。降至明嘉靖年间,大理白族翰林李元阳归隐桑梓筹资修葺时,仍存"三阁、七楼、九殿、百厦"的建置。故被时人誉为大理"三都"(仙都、神都、佛都)之一的"佛都"。寺内高标云表的三塔,声闻百里的建极大钟,高盈三丈的  相似文献   

3.
大理三塔是大理的标志和象征.大理三塔由一大二小三个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十六级,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砖塔,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4-859年).南北两座小塔均为十级,高42.19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约建于北宋大理国时期(公元1108-1172年).  相似文献   

4.
原因 《大理文化》2013,(4):102-108
"大理有名三塔寺"(民谣)。呈等腰三角形鼎立的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是唐王朝派工匠帮助设计修造的,造型酷肖西安小雁塔,而高43米的两座小塔建于宋徽宗时期,典雅隽秀。它是中原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松阴塔影,隐现于雪痕月色之中,令人神思悄然。"谁能说徐霞客的吟叹,不是古今共有的感受?但是,很少有人在大理的三座古碑之下沉思。其实,它是耸立于历史中的有着另一种意义的三座巨塔。其文化的高度,内涵的丰赡和深远,甚至超过三塔。有  相似文献   

5.
李元阳书法     
正李元阳(1497-1580年)字仁甫,号中溪,太和(今大理市)人,明嘉靖五年丙戍(1526年)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江阴县令、福建道监察御史、荆州知府等。嘉靖二十年(1542年)辞官归大理。万历八年(1580年)辞世。李元阳是明代大理最知名的白族学者,曾编修《云南通志》《大理府志》,研理学、诗文,有《中溪李先生集》(也称《中溪家传汇稿》)传世。主持修葺崇圣寺、三塔,创中溪书院,于大理历史文化有  相似文献   

6.
仲彦 《大理文化》2014,(5):56-56
崇圣寺 那个喝酒的人去了崇圣寺三塔的塔心 梵音响起。风,摇摆着橘红的僧袍  相似文献   

7.
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大理早在古代就享有“文献名邦”的美誉。文者典籍也,献者人才也!作为偏居祖国西南边陲的弹丸之地,不仅在改土归流后的明、清两代就曾产生过三千举人进士,白族先民自古以来就人才辈出代不乏人,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创作和留下了一批《南诏图传》(唐)、《大理国张胜温画卷》(宋)那样的鸿篇巨制,崇圣寺三塔(唐)、剑川石窟(唐)、南诏德化碑(唐)、南诏铁柱(唐)、金翅大鹏、阿嵯耶观音等众多的艺术瑰宝和传世经典。  相似文献   

8.
因了大理白族四千年的文明,为后人留下数以万计的传世文物,在大理白族星汉灿烂的独有文物中,1978年维修崇圣寺三塔主塔——千寻塔时在塔顶发现的鎏金银质金翅鸟(亦称金翅大鹏),可谓稀世之国宝。  相似文献   

9.
走读大理     
崇圣寺三塔 和崇圣寺三塔的特殊关系,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高中历史课本.老师拿着一本教科书,言简意赅地讲述着南诏历史.历史老师的那堂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当时我们还不懂事,这个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只觉得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寺庙而已,以至于我第一次去大理,只去了寂照庵和感通寺.  相似文献   

10.
三塔伴我行     
苍山之麓、洱海之畔的小城是我的故土,傍依小城矗立的三塔所在地曾是我排遣烦绪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大理文化》2010,(5):119-119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占地1000亩,位于大理古城北郊,苍山东麓,是集苍洱风光、文物古迹、佛教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通过ISO9001-14001国际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崇圣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鼎盛于宋代,以三塔、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佛都"匾、三圣金像五大重器著称于世。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在崇圣寺出家修行,为南诏、大理国著名的王  相似文献   

12.
"大理有名三塔寺"(民谣). 呈等腰三角形鼎立的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是唐王朝派工匠帮助设计修造的,造型酷肖西安小雁塔,而高43米的两座小塔建于宋徽宗时期,典雅隽秀. 它是中原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松阴塔影,隐现于雪痕月色之中,令人神思悄然."谁能说徐霞客的吟叹,不是古今共有的感受? 但是,很少有人在大理的三座古碑之下沉思.其实,它是耸立于历史中的有着另一种意义的三座巨塔.其文化的高度,内涵的丰赡和深远,甚至超过三塔.有本土学者为这三块碑石提炼出各自的精魄:一个国王的苦衷,一个可汗的骄傲,一个书生的抒情.  相似文献   

13.
"大理有名三塔寺,巍山有名巍宝山".有朋自远方来,慕名前来巍山者,去巍宝山逛逛是少不了的.穿过山门,沿着青石铺就的山道拾级而上.……  相似文献   

14.
一苇 《大理文化》2007,(6):29-31
名邦大理,风光绮丽秀美自不待言,南诏大理国的辉煌亦永标史册;而巍巍崇圣寺三塔,则是大理文明史的标志,从千寻塔出土的文物金翅鸟则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5.
又凡 《大理文化》2021,(8):77-80
车行于214国道,途经大理古城.城北,西面车窗外,便是崇圣寺三塔.每天不知有多少车辆人流在门口经过. 清晨,朝阳下每一个字都金光耀眼,以一句箴言的神性,护佑着苍山洱海珠联璧合的大理家园.三塔前,是盛开如同金色笑脸的向日葵.这时,看着海天一线一线亮开,朝阳一寸一寸升起,云霞一层一层变幻,整个大理坝子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缓缓走近,崇圣寺楼台如同鳞甲片状铺开,红色琉璃瓦金碧辉煌,寺前三塔白衣飘飘,塔前村舍俨然,田畴碧透,阡陌纵横,洱海白亮如同一河银板,耳边四围鸟语不绝,花香草香隐透.突然,一缕青烟在寺前袅袅升起,越来越浓,飘荡在大理上空,是崇圣寺的晨香,朝阳下青霞映紫,宁静的大地之上,一派祥和之气.那时,脱口而出的只有四个字:妙香佛国!  相似文献   

16.
白族不但是一个善于营造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艺术创新的民族。在大理几千年的文明史长河中,白族先民为我们留下了诸如崇圣寺三塔、剑川石窟石刻造像、南诏铁柱、《南  相似文献   

17.
一桥天生自然玄,三塔倒影景致绝. 下关大风天天烈,上关奇花时时鲜. 苍山桂冠皑皑雪,洱海明珠朗朗月. 金梭岛上游人欢,蝴蝶泉边情歌悦.  相似文献   

18.
再写大理 在云朵下的城堡 我是自己的国王 房前打铁 屋后种花 顺便举起洱海 对饮成三人 直到三人站成三塔 我才打马西行 走极端瞬间就翻过保山 然后从梦中  相似文献   

19.
王子荣 《大理文化》2007,(1):插1-插2
在风花雪月四绝的苍山洱海间,耸立千秋的崇圣寺三塔脚下,古都大理东门外,214国道大丽公路边的田畴中,2006年悄然崛起了一座以大理白族民居为特色,集旅游、休憩、购  相似文献   

20.
吴裕成 《大理文化》2013,(11):79-80
大理是一部大书。云南腹地的山重水复,南诏国大理同的时光流转,美石纹似水墨,三塔状若诗笔……大理这部书让人赏心悦目,开卷难掩,何况心目流连之际.还能有一位导读者——徐霞客,明代旅行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