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法。界定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各训练阶段。并对各训练阶段下的运动等级组成与竞技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以验证训练阶段划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专项提高阶段为16-18岁,最佳竞技阶段为19-24岁。竞技保持阶段为25-29岁;女子各阶段的来临较男子早1.2年;另外,无论从运动等级在各训练阶段上的人数分布,还是各训练阶段下运动成绩的变化轨迹,均能证明对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训练阶段的划分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心电图业已成为心血管系统疾患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用心电图来评定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状况,并进而鉴别生理与病理状况,以利早期发现心血管系统的损害。高云秋等对千余名优秀运动员的心电图作了多方面的分析报名。高氏的报告表明,运动员心电图上出现的某些异常,不能用临床心脏病学上的诊断标准。近年来,屡见一些单位,根据临床心脏病学上的诊断标准来诊断运动员的心电图,致使把一些健康的运动员误断为心脏病患者而离开运动队。可见进一步探讨与阐明运动员心电图的特点是一个亟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举重作为奥运会竞赛中的一个大项,在竞技体育全面普及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支持。要想更加流畅和稳定地完成动作,强大的身体力量是基础。因此,在举重训练中,力量练习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要求教练员针对以往训练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动了解运动员的运动需要,围绕需求变化,调整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以更具有实效性的训练活动,增加运动员参与的积极性,并保持运动员身体的良好状态,收获更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全国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竞赛动作进行分析,认为竞赛动作赛前训练安排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冲强度与比赛日期密切相关,每周至少安排1次95%以上的强度;竞赛动作与专项力量动作在赛前主要以拉力、腿力、支撑类项目为主;也应安排专项辅助动作的配套训练。  相似文献   

5.
一、序言提铃发力阶段是抓举完整动作中最重要的技术环节。这是因为提铃技术环节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提铃的高度,而提铃的高度则是能否完成全部动作的先决条件,因此,在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中,提铃发力是头等重要训练内容。  相似文献   

6.
一、有关每星期训练次数问题虽然有些个别成功的运动员,每星期训练超过5—6次,但他们的训练方法,还未被广泛采用。最近有些最优秀的举重运动员,他们每周训练7次。在赛前一个半至两个月,有时还每天训练2—3次,但成绩不够理想。只有具备下列条件每天练2—3次才能生效:合理的营养,充分保证有机体力量恢复的物质;教育手段;各种不同运动量节奏和科学训练手段;按  相似文献   

7.
陈勇 《福建体育科技》2015,(1):28-31,40
为研究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邓薇赛前备战训练,从训练学角度探讨赛前训练规律,通过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探索赛前训练研究热点,结合邓薇赛前阶段划分、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对举重项目赛前训练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邓薇赛前训练特点为:赛前训练阶段持续6周,最高训练量出现在第3、4周,第5周开始减量幅度较为明显,每周内训练内容相对集中,训练强度分布有明显的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赵鹏 《体育科研》2013,(5):67-71
目的:对国家男子举重队重点队员在2012中国举重锦标赛(奥运选拔赛)和奥运备战赛前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总结现有的赛前训练的模式,为教练员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反应、修订训练计划和调整训练负荷、保证运动员在大赛前机能处于良好状态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男子举重队2012年奥运选拔赛和备战奥运的赛前期,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国家队5个重点级别,6名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结果:奥运选拔赛前的训练模式为赛前第2周训练强度和负荷达到最大,之后训练强度和量缓慢降低。奥运备战赛前的训练模式是大强度大负荷周与小强度小负荷周交替出现,总体呈下降趋势。选拔赛的赛前模式优于奥运备战的赛前训练模式。结论:两次赛前训练结果比较发现,锦标赛赛前训练模式优于奥运备战赛前训练;训练强度起始较大随后缓慢下降,整体训练负荷较稳定的训练可以保持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的生理机能的稳定,同时提高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增强竞技状态;强度中等、训练负荷较大且整体训练量呈波动趋势的训练易于给运动员造成一定的身体不适,引起运动疲劳的积累,导致赛前竞技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在采用挺举系列类的场合,按照所设定的重点是收推还是挺举,其计划顺序,等级分类以及训练方法是不同的。 [以收推为中心的场合](参看表6) 在以前的分割法计划A中,应该加进新的挺举。在这种情况下,以前的卧推,作为计划的最重要点的主要的强化项目而保留。而挺举则作为辅助强化项目,以培养爆发力及肩部的三角肌的补充为目的,在坐推哑铃之前进行。 [以挺举为中心的场合](参看表6) 把重要强化项目的挺举,置于计划A中。由于组数和重量都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因此卧  相似文献   

10.
举重竞赛以运动员抓、挺举的成绩最终确定名次.抓、挺专项力量是支撑抓、挺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科学化训练的开展,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内容与运动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  相似文献   

11.
一、选材选材可分为初选、复选和终选三个阶段。 (1)初选: 教练员可目测选材,从中、小学生中去选那些身体形态好、身体素质好、对举重运动有兴趣的学生来参加试训。要重点测试对以后所在级别有意义的身高、体重和对技术有决定影响的坐高、胸围、肩宽、髋宽、拇指长以及影响未来冠军的身体素质,如30米跑、立定跳远、转肩等指标的相关标准,达标者才  相似文献   

12.
对30名省举重队运动员和30名非体育训练者进行心电向量的测试,通过两组对照,提出了举重运动员心脏的形态、机能的专项特征,为心脏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与心电图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建议同时检测,可以互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配合奥运科技攻关冬训备战任务(即提高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腿部力量以及躯干支撑能力).方法:采用自制振动台对6名国家队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实施振动负荷辅助训练,通过机体运动能力(即后深蹲、预蹲和膝、髋关节等速肌力矩)、身体形态指标测试记录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通过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后后深蹲和预蹲单位体重增加7%以上,膝、髋关节单位体重肌力矩增加10%~16%左右.身体形态指标显示出体重变化在1 kg之内,体脂没有变化,局部围度变化在1 cm左右,3项形态指标变化在正常范围,对比赛和训练没有影响.振动负荷是交变负荷的一种,振动负荷从属于交变负荷.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可以提高局部关节周围肌腱及深层次肌肉功能,导致关节以及肌肉力量和张力发展平衡,提高了相对较弱肌群力量水平,促进机体整体机能提高.振动负荷对身体形态影响的机制探讨中得出低频振动,提高肌肉的新陈代谢能力,促进血液循环.结论: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通过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后,身体局部及整体肌群协调性得到提高,腿部肌群力量有明显突破,躯干支撑能力明显加大.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前后,实验对象的身体形态变化不大,不会影响比赛和训练.振动负荷辅助训练使得训练有素的机体整体能力突破的可能机制为振动刺激对机体中、深层次肌群产生由小到大的交变刺激效应,以及振动显著减少了流体的内摩擦系数,增加了其流动性.  相似文献   

14.
优秀举重运动员腰部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举是发展腰背力量的一个有效动作,但硬举安排不当易引起腰部损伤,特别是弓腰的大强度硬举,由于腰部仲肌及椎间盘的负荷更重,更易导致脊椎之运动创伤。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举重项目和崔文华的特点,我们抓住关键问题进行了8年攻关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地控制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同时采用有效的恢复措施,提高他的身体素质和能力,使崔文华最终获得3项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举重运动员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运动员心理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心理训练的力度不够教练员只注重运动员的技术与体能训练,忽视了心理训练,致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发挥不稳,心理易失去平衡,造成水平不能正常发挥。1.2心理训练缺乏针对性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心理素质要求也不同,故各项目运动员的心  相似文献   

17.
举重作为奥运会重要项目之一,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体能训练是举重训练的重要内容,可提升举重运动员的体能素质,使举重运动员具有力量与速度,实现力量素质、体能素质、耐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在三种素质相辅相成中,促使运动员赢得举重比赛的胜利。而如何提升举重运动员体能素质成为重要话题,对此,依据举重运动员体能素质提升训练的要求,分析举重运动员体能素质提升训练的方法及原则,并提出举重运动员体能素质提升训练的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举重运动员的意志训练是一种强大的因素,没有它就不可能夺取很高的运动成绩。它有助于在激烈的竞争和富有戏剧牲的体育激战的复杂形势下发挥出真正的勇敢精神和体育中的英雄主义。由于运动员进行意志训练,所以使得举重比赛变得更加激动人心和更有意思。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山东省女子举重队6个级别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SYSMAXF-820自动血球计数仪,MD-10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秤,皮褶厚度计,软尺对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制定出合理的控(降)体重及训练控制方法。探索举重运动员控(降)体重及训练控制方法的一般规律,为其它重竞技项目控(降)体重问题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仇永亭 《山西体育科技》2010,30(1):25-25,34
当今世界举重竞技水平越来越高,运动员想在全省、全国或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除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要具备全面的抓举、挺举技术。如何全面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抓举、挺举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试图在此方面做一浅薄的论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