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教师,特别是从教多年的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在日常教学中总是很难突破原有教学行为模式的束缚,从而难以走出旧教学方式的“阴霾”。因此,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教学观和教学行为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教师持有的教学观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作用于其教学行为的?制约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有哪些?人们往往认为,教学观直接指导和决定教学行为。实际上,教学观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它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教学行为的,而是通过教学思维方式这个中介影响着教学行为。因此,假如我们想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就应该关注教学的思维问题。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来培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观、媒体观和教学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态度,是教育活动存在的基础。人们如何理解和阐释知识,对知识抱有怎样的态度,决定了会采取怎样的教育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知识观决定着媒体观与教学观;反之,教师如何使用与设计媒体,如何选择教学模式与策略,则集中体现了教师所秉持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3.
对什么是知识以及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理解,决定着我们怎样理解教学目标,也决定着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进而决定着教学方式的制定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因此知识观的转变必然带来整个教学活动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知识是教学的必要内容,知识观决定着我们对教学性质的根本看法。从哲学认识论中得来的本体论和价值论知识观皆存偏颇,在教学实践中遭遇迷失。认识"教学中的知识",除了坚持知识本身的事实性与价值性统一,还要理解教学活动的特殊性与过程性特点。"教学中的知识"不仅是对知识事实性与价值性的展开,还是对知识客观性的超越,更是对优良价值的保护和培育。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设计深受教学理论的影响,而教学理论又受知识观的影响。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本质、属性、价值和习得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认识。知识观不同所形成的教学观和课程观也会不同,教师持什么样的知识观,就会生成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建立在对现代知识观批判的基础之上。尽管有的学者对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持有不同的看法,但后现代知识观的诸多观点针对当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如教学方法单一,只追求书本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来培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观、媒体观和教学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态度,是教育活动存在的基础。人们如何理解和阐释知识,对知识抱有怎样的态度,决定了会采取怎样的教育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知识观决定着媒体观与教学观;反之,教师如何使用与设计媒体,如何选择教学模式与策略,则集中体现了教师所秉持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7.
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任何教学都含有相应的知识观,知识观对于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文章分析了后现代知识观的主要特征,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和个体性、开放性和建构性,探讨了后现代知识观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幼儿园教学的知识应该是对幼儿有意义的知识,教学应关注幼儿的以往经验,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幼儿园教学应强调幼儿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价值与局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是人们关于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它反对线性、控制、精确、结构化的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主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身心发展与人格完善之间的和谐均衡,具有开放性、内在性、生成性和多元融合的特点。它彰显着现实价值诉求和本体价值诉求,也存在理论自相矛盾、相对主义、极端反对量化研究和精英主义知识教学等缺点与不足,需要进行理性地反思。  相似文献   

9.
不确定性知识观及其教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知识观对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有不同的影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表达,其存在与意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具有真理性、客观性、普遍性和一元性等特征。在它的影响下,教学目的窄化成了知识的记忆,师生的主体性受到了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受到了阻滞。自19世纪以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发展证明,知识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真理性反映,其正确性是有条件的。它具有相对性、主观性、不完备性和多元性等特征。不确定性知识观为教师的教学创造、课程内容的创造和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知识是教育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知识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问题也就成为了我们思考教育问题的逻辑起点。人们持什么样的知识观,往往决定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取向。因此,随着知识观的转变,探讨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师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在教学中的各种决策总是以他对知识、学习和教学的理解为基础的,就中小学教师对知识、学习和教学的基本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的初步研究表明:教师们普遍认识到知识是相对的、辩证的和有联系的,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建构学习,并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的活输,而是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教师在知识观的“机械——辩证”和学习现的“接收——建构”两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教师学习观自身的两个维度之间也有显著的正相关,人师的教学观与知识现的“机械——辩证”维度以及学习观的“接收——建构”维度都存在总显著的相关;只有学习现的“接收——建构”维度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学历与教龄在教师知识现、学习观和教学观各线及上未见统计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特别强调教师必须树立正确而科学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观应该是怎样的?当然,我们可以从整体上对它进行研究和表述。同时,我们也可以着眼于一些具体的教学行为、问题,以此领悟、体会今天的教师要有怎样的教学观。后者,也许更容易为一线教师所接受,对他们的帮助可能更大些。一、要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观”教学总是要讲求效果的,没有效果的教学当然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然而,在不同的教学观念支配下,对教学效果也就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而这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也就相应地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让我们…  相似文献   

13.
知识观的演变对教学评价有着深刻的影响,现代知识观决定了教学评价的一元性,随着后现代知识观的兴起,教学评价呈现了多样性,并影响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教师知识观中的问题及其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数教师的观念中,知识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具有确定性,属于客观的真理。这种真理性的知识观对教师的课程观和教学行为的选择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要改进教师的课程观与教学行为,必须从知识的本质观、价值观和获得观三个纬度对知识观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15.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看法,有什么样的知识范式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后现代知识观具有动态生成性、境遇性、价值性、多样性的特征。基于后现代知识观的审视,我国高校的基础教育应在教育目的、教学模式、师生关系、评价机制等方面做出相应变革。  相似文献   

16.
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知识观是人们关于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看法。有什么样的知识观便有什么样的教育观,知识观是教育观的基础,它构成教育改革的基本前提。当代知识观蕴涵内在、开放、动态的知识本质观,多维、互补的知识价值观和积极内化、主动生成、合作建构的知识获得观。基础教育改革应认真处理好知识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育培养人和用知识来培养人,这就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然而,教学的问题就出在这个起点上.我们是否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是否用真知来培养人?这几乎是全部教学问题的根源.其中,真知问题具有先在性,因为,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加工处理以及对待知识的态度直接关系到知识与人的关系、人在教学中的命运以及教学对人的命运的影响.的确,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实际上,学生的人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具有人性化意义的知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教学技能观的辨析与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如何认识教学技能 ,决定着如何培训教学技能 ,因此 ,揭示教学技能的实质 ,是研究和培训教学技能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对教学技能诸多的认识中 ,活动方式说、行为说、结构说、知识说是具有一定影响和代表性的教学技能观 ,它们虽都有其一定的价值和合理性 ,但又都表现出各自的偏颇和局限。教学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运用教学理论知识和规则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知识观是教育设计的哲学基础,不同的知识观影响和决定着不同的教育观。自19世纪末开始,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新的知识现实,哲学界对以理性为标准的现代知识观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我国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在后现代知识观影响下发生了转变,即教学步入了“后现代知识观”。  相似文献   

20.
徐建英 《学语文》2004,(4):51-51
知识观即人们对知识本质、类型、属性、价值、习得等问题基本的认识和看法。我国教育理论中传统的知识观将知识定义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这种知识观强调知识是固有的,是来源于外部世界的,其“真理性”、“永恒性”令人们除了敬畏,只剩服从。在这种知识观下形成的教学观普遍认为老师只需将这些固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而学生也只需记熟、背诵这些知识便成为有知识、有作为的人了。于是老师满堂灌,学生闷头记。前者成了“真理”的传声筒,后者则成了“真理”的吸纳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