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由于知识的连续性、交际性和学时的缺少,“课前预习”在英语日常教学中必不可少。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在教学指导中做到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2.
赵明 《考试周刊》2009,(42):81-82
数学是一门传统的学科,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传统的教学思维,而这些与学生现有的知识认知能力有着一定的矛盾。那么,如何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授之以渔”?创新意识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古训在现代教育界,已众所周知.教学能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使学生终生受用,何乐而不为呢?"渔"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学生一旦掌握了这门技术,就会自己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做一个智慧的授"渔"者?下面结合自己一直从事的高年级语文教学谈几点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4.
冯运斌 《教育文汇》2013,(17):30-31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教学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而应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没错。但我觉得,授之以“渔”之外,更应为学生建设出一片探索和检验知识的“鱼塘”。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授之以渔”,很多老师也意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比纯粹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呢?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6.
王继承 《教书育人》2007,(5):112-112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怎样把“渔”授给学生呢?捷径只有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7.
科学方法教育、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已经明显构成了中学理科教学的着力点。“授生以‘鱼’,不如授生以‘渔’”这句古训已经得到广泛赞同。科学方法就是“渔”,是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之“渔”,新课程教材则更重视知识的发现过程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实现这一转变,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整合教学内容乃是必由之路。笔者结合自己近三年的课程教学实践,对于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凸现科学方法教育,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所谓“自悟其渔”是相对于“授之以渔”而言的。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我发现语言规律和掌握学习方法。用建构主义观点来说就是自我生成知识。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总是强调语文教学要“授之以渔”。然而,教授学生一定的方法是否一定有用和有效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老师传授的方法要让学生掌握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学生愿意掌握,二是学生能够掌握。如果不顾学生的愿望和接受能力“授之以渔”,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正如教育家伍德所说:“在课堂讨论中,通过某些程式指挥学生,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李广生 《师道》2003,(5):40-40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终生享用不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似已成为至理名言,频繁出现于各种报刊和教育论著中。许多教师把“授之以渔”作为教学工作追求的境界和目标。在轰轰烈烈、大谈特谈“授之以渔”的今天,我不禁有这样的疑问:“渔”究竟为何物?“渔”可以“授”吗?“渔”究竟为何物?有人说“渔”是方法,即捕鱼的方法。姑且认为这种解释是正确的。既然“渔”是一种方法,“渔”可以“授”。此处之“授”为“传授”;“学渔者”也可以“受”,此处之“受”为“接受”。这样的话,“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授人之鱼,只食一餐,授人之渔,却终身受用。”教师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使他们在广阔空间中学会调适自己,适应社会,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试图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古人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指固有的、现成的知识与技能,“渔”指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只有对政治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会。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12.
韩文 《考试周刊》2013,(83):27-27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于课前精心设“教”,而忽视了要精心设计“学”,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研讨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授之以渔”,安排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研究讨论问题的能力呢?笔者谈谈见解。  相似文献   

13.
“授鱼”与“授渔”,两者仅一字之差,其内涵却相距甚远。“授鱼”,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授渔”是向学生传授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本领。 当前,有些学生学习历史不甚得法,只靠机械记忆,甚至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历史,这是造成知识水平低下,部分学生不愿学史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应予重视,设法解决。  相似文献   

14.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目前,地理教学正经历着自“授”到“导”的转变,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教学过程应由侧重知识传授转向知识传授与能力传授并重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能力,尽量让他们自己从课本以及其他地理信息中提炼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从而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让学生“学会学习”呢?一、小组教学——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以往教学中横成列、竖成行的“秧田式”座形排列,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配角”和“听众”。鉴于目前各校趋于小班化、学额减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彝族地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语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为“授之以鱼”仅使受鱼者获利一时;而“授之以渔”,则会使人受益一生。这句名言启示我们.英语听力课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教会他们“渔”的方法。尤其对于彝族地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既要遵循教学的普遍规律,又要注重其特殊性。在听力教学中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吴国元 《教师》2011,(33):122-122
有的学者认为,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发展良好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不仪关注发展,还关注发展过程中的正当性、合理性)……课堂教学由“教”与“学”两大主体组成,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如何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使学生在享受和愉悦中学习、进步、成长呢?一位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把他的全部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过程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吕武联  吕捷 《学语文》2003,(6):17-17
古人云 :“授人一鱼 ,中解一饭之需 ;教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无穷。”“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现行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 ,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要求教师“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科学地训练技能 ,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由此看来 ,教师是否高明 ,不是看他送给了学生多少“鱼” ,而是看他是否给学生以“网” ,是否教给了学生“捕鱼”的方法 ,现以语文教学为例 ,谈谈如何进行学法指导。一、“教人以渔”的现状“教人以渔”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逐句讲解”不如“授之以渔”。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把古汉语知识教给学生就可以了。因此,教师采用逐字逐句讲解翻译的方法,课堂上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在下面则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学生学不得法,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低下。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参考书自己去“看”,养成先读书、再思考、后读译注的习惯。其实,课文中的很多内容学生是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初步了解的。读不懂的,可以联系上下文思考理…  相似文献   

20.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当前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提出已有很长时间。有些研究者对这一观点持完全赞同态度,有些研究者持不完全赞同态度,认为不是"授之以渔",应是"鱼渔同授";不是"授之以渔",应是"引导学生获鱼和渔"。以上认识反应了教学研究者对"教学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但这些认识有一个共同的前提:要学习的知识本身没有变,教师与学生都是围绕着"如何获得既定的知识"而进行教与学。笔者认为,教师不仅是让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别人的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创造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