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遭到许多批评责难。批评者就皮亚杰理论中有关儿童能力、年龄标准和发展特征的论述提出了批评。本文依据皮亚杰理论针对这些批评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从而论证这些批评广泛地误解了皮亚杰理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年的教改试验探索,作者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能力在正确教育思考指导和网络教学环境支持下,有可能做到普遍大幅度提升。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试验结果表明,六、七岁儿童的认知发展有可能大大超前。为此,作者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提出大胆质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  相似文献   

3.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30年代,皮亚杰提出了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儿童道德判断的起源和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种明显的“道德实在论”特征,造成儿童“道德实在论”的主要原因是成人的约束;“公正”观念的发展经历一个从服从到平等、从平等到公道的发展过程,造成儿童公正观念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协作等。这些蕴涵于道德发展理论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可以为改革我国传统的德育提供多方面的启示,并从变革德育观与创新道德教育方法做出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4.
黄琼 《幼儿教育》2001,(1):9-10
我从1998年开始研究两至三岁婴幼儿的托班教育。通过两年的教育实验,我获得了大量关于托班教育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婴幼儿发展与教育的许多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一、关注“发展不成熟”的价值——让每个阶段的儿童获得充分发展“发展不成熟”论,是当代西方发展心理学新近提出的一种儿童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通过基于网络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能力通过正确的教育和网络的支持,有可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存在一些缺陷。作者提出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应分为:动物思维阶段、初级思维阶段、中级思维阶段、高级思维阶段;儿童从出生到具有熟练口语能力大致经过四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对语文教育的跨越发展可提供三个方面的理论支持:6岁的儿童已具有了较强的学习母语的基础;以语言运用为中心是儿童快速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应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心理学与认识论相结合,在认知、同化、顺应、平衡的阶段中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环境互动的重要性,为智力障碍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趋势是由“他治”到逐渐形成“自治”。他治的儿童没有道德自主性,受他人支配,而自治的儿童在道德问题上则是由自己支配自己。在他看来,儿童道德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儿童的道德自治。同时他还指出,道德自治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成人良好的方式能促进儿童道德自治的形成,而一些不当方式则会阻碍儿童道德自治的培养。根据皮亚杰的这一观点,笔者认为培养儿童的道德自治关键是调动儿童的主体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皮亚杰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研究 数和形历来是数学的两大支柱,在学前阶段,有关儿童数概念的认知的研究层出不穷,并建立了一系列相应的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理论。而对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与形相关的几何学是数学中一门研究空间位置或定位的科学。几何学有多种,与儿童的经验最密切相关的是拓扑几何、欧氏几何、射影几何及度量几何。皮亚杰从1929年开始着手研究空间、几何等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皮亚杰指出,  相似文献   

9.
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瑞士的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是当代名的发生认识论和心理学家,他的大量研究,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丰富的事实材料,要研究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必须了解皮亚杰关于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的看法,本仅对皮亚杰关于自我中心的理论作粗略的述评。  相似文献   

10.
皮亚杰的“领域普遍”发展观尽管有其合理因素,但它那过于普遍化的阶段和结构概念需要进行新的调整;而以模块论为代表的“领域特殊”观则因过于极端而成为一种狭隘的领域特殊观。研究表明,对于认知发展研究来说,一个关键的方法学问题就是要找到一条既能优化皮亚杰普遍发展观又能克服极端领域特殊观的有效途径,从而在儿童发展观上的领域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不同成长发展阶段儿童家庭教育的差异,包括教育内容、影响因素、教育成效的差异。然后指出不同成长发展阶段儿童家庭教育差异产生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尊重现实认识个性,有计划进行教育引导,培养孩子的自我认同感等发展策略。由此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从生物学与心理学角度来说,儿童具有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内在动力.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协助与促进儿童的自我发展.表现为促进儿童实现愉快的自主精神建构以及引导儿童建立自我认同,促进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我意识是指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态度和自我调节三方面构成的.自我认识是指主观的我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自理能力是指幼儿运用各种方法解决所遇问题的能力.既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务能力,也包括在游戏.学习和交往过程中自我决策.自我调整和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它是一项综合能力。个人事务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编按]  相似文献   

15.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皮亚杰从认识发生和发展的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今天重新审视这一理论,我认为它对当代教育有诸多重要启示。 一、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其中图式是核心概念,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主体之所以会对环境因素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是因为  相似文献   

16.
魏旭  庞晓楠 《考试周刊》2012,(8):167-168
儿童消费市场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消费者社会化进行研究。本文从儿童心理学的视角来回顾儿童消费者社会化的理论基础.解释儿童消费者社会化所经历的感知、分析和反思三个发展阶段的心理及行为特点.从而描绘出从儿童到成熟消费者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7.
人的社会性发展离不开感觉运动统合能力。0~12岁是感觉运动统合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人一生的社会性发展,都受这个时期经验的影响。阐述感觉运动统合的内涵及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并从成长规律、情绪发展、游戏活动、科学养育等角度,提出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种生态取向的理论在学前教育领域逐渐兴起和传播,其中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尤为广大学前教育人士所关注。本文着重分析了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关于儿童发展问题的主要观点,并探讨了该理论对我国儿童发展研究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问题儿童”是指成长过程中心理发育上有不良倾向和表现的孩子。其中既有品德上存在严重缺点的儿童,也包括性格发展上有偏畸的孩子,如打斗、骂人、攻击、说谎、偷窃、逃学、惧怕、抑郁、易怒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如得不到教师正确的指导和矫正,到了青年时期则可能发生社交无能、社会能力下降、反社会倾向、人格行为障碍,甚至犯罪等等。  相似文献   

20.
《辽宁教育研究》2014,(9):F0003-F0003
正自我调节作为人类意识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在个体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个体在应对压力情境时如何维持注意、处理冲突、调节冲动,使自身达到或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稳定状态的能力。自我调节被认为是儿童发展的重要特征,是预示个体成熟、社会适应、健康发展的一种人格变量,是儿童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与他人关系、成功适应社会的核心和基础,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目标。儿童阶段是个体身体、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