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用技术课程教材本身存在诸多问题,教材内容必须进行补充和调整,必修教材须大量补充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实用的、通用的技术内容,可将选修的部分内容调整为必修。另外,通用技术教师平时不但要思考教学(怎么教),更要思考课程(教什么)。通用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应成为每一个教师必备的素养。  相似文献   

2.
邹良 《教师》2010,(13):56-58
教材是构成教学结构的三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教材在新课程中具有基础性和政策性的地位。新课程背景下通用技术教材以完全崭新的姿态出现,它不仅是在形式上的新体现,更是教育观念上的新突破,突出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了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核心的教育目标。减少了教师对教学的束缚和对教科书的依赖,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课程资源,设计、开发、使用教材提供了空间。因此,教师不仅是新教材的使用者,也应是新教材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我们的教师对通用技术课教材的功能必须有新的认识和理解,抛弃传统的“教教材”方式, 合理地使用通用技术教材、二度开发好通用技术教材。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两年多的调查表明,用教材教和教教材仍然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传统课程重视“教教材”,教师的创造力受教科书限制。新课程则提倡“用教材教”,即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2001年我国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立将通用技术课程纳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文章以通用技术必修课“设计与技术”为例,论述教学前对教材的消化、教学内容的准备以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8):F0002-F0002
2008年7月18—22日,在京郊平谷北京市教工休养院,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基教研中心)组织的”北京市2008年暑期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通用技术学科)”紧张热烈地展开。来自北京市19个区县的335所学校的558名普通离中通用技术课任课教师汇聚一堂,研读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学习通用技术教材、观摩外省市的优秀实录课,力争在9月份的新学期,开齐开足通用技术课程。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主要媒介。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新的教材观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一批例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果视教材为“圣经”,一味死搬教材,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呈现方式把知识内容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就背离了新课程的方向,削弱了教材的功能,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潜心“走进教材”,又要善于“走出教材”,为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素养创设路径。所谓“走进教材”,就是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体会教材编…  相似文献   

7.
2006年。我校作为省级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新课程结构中最亮丽的风景线——通用技术课程成为我校课程建设的工作重点。我校在新课改前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建设已走在全省前列.新课程启动后。我校通用技术备课组有了省课程专家组成员.使我校通用技术课程具备了先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但同时也是压力。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第一学期中,本人先后承担了泉州市、福建省、教育部等各级别的通用技术新课程教学公开课或调研课。直面机遇和挑战,重压之下是艰辛。攻坚之后是快乐。思考最多的问题是“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实现通用技术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8.
●指导思想 1.着眼于学生“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整合课程资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通过《庄周买水》的教学,引导学生理会信息时代阅读学习模型——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要达到《课标》要求的能力目标,语文课堂该“教什么”,存在着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如果混淆了目标与内容,模糊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就会简单地将语文教材的选文等同于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局限于教教材。  相似文献   

10.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等.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超出教材”?怎样才算是“超出教材”?对于这些问题,许多已经进行了几年课程改革的教师也感到困惑,觉得在实践中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11.
《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水准有限,应着眼于提升通用技术专业教师必备的综合素质,从新课程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课题为抓手,开展通用技术学科教学、课题研究;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教师通用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素养及设计能力,还应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暑期,我来到悉尼Turra-murra中学,通过在课堂听课、参观图书馆与实验室、与学校的领导及师生交流,围绕课程设置、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教材循环使用、高考模式、学生选课指导等与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相关  相似文献   

13.
自2004年秋普通高中新课程在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个省率先实施以来,已有四年时间.2010年四川省也将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新设立的通用技术课程是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给教育技术专业带来了什么?机遇还是挑战?本文将从担当通用技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建立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教师培训和培养等五个方面阐述给教育技术专业带来的机遇,以及面对这些机遇,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将如何正面迎接.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必须解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一直以来,教师总得通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等基本途径来实现目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备教材”要进化为“备课程”。“备课程”,首要的就是增强教者的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通用技术课程正在各实验区稳步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然而,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通用技术教师如何理解课程?如何把握不同版本的教材?通用技术课程应倡导什么样的教学?学校又该如何提高课程的执行力?这些都是通用技术课程实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对以上问题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回答。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正猛烈地冲击着高中学生的课程学习。传统的“教教材、学教材、考教材”;“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的学习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要求。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课程资源范围极大扩大,使课程资源共享的愿望得以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人们向往已久的个性化、个别化教学、“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将成为可能。在基于校园网和 Internet 教育网络基础上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将会发展成一种有可能适应新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课程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已近两年,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及感受如何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记录等方法研究发现,高中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规定的价值和目标认同度较高,普遍认同开课的必要性;对教材内容的认同度总体偏低;对实施的课程认同状况复杂;教师、课程评价方式和教材是影响学生课程认同的主要因素;学生存在认同与行为相悖的矛盾。为了有效实施课程,要为教师提供课程资源支持并进行有效的培训与培养,从学生需要出发不断完善教材建设和课程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思想品德课各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激起了教育海洋中的朵朵浪花。但是,有五种倾向需要防止和克服。一、教材开发悖课标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鼓励教师基于课标、教材,开发校本课程。这样,课堂更具地方特色,更适合学生特点,也更彰显教师个性。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高中学校统一开始实施新课程需要开设的一门新课程——通用技术,开课一年以通用技术课程在学校教学情况如何?教师、学生对该技术模块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和疑虑呢?文章透过一位专职通用技术教师的视角,通过她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领读者去审视和体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材(主要指教科书)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何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呢?我们的做法是:一、按“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思路重组教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