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杨波 《集邮博览》2013,(8):65-65
1974年4月1日,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普16《革命纪念地图案普通邮票》,全套共有14枚。我对"普16邮票的使用"这一选题的邮品有将近10年的收集经历,我发现,"普16"5分邮票单贴使用的实物比较少见,我只收集到3件。当时,5分邮资适用于国内航空印刷品。图1是一枚国内航空印刷品,单贴  相似文献   

2.
现时邮票目录上,普16之4分及20分的发行日期均标为1975年11月12日。实际上,此前的实寄封片屡见不鲜,且寄发地散布全国各地,但绝大部分是1975年的。 笔者近日收集到一个1974年的普16之4分、20分实寄封,系中国邮票出口公司的公函封,寄西德,贴普16之4分、20分各1枚,销戳有叠盖,但可清楚辨出“北京(18)支1974.8.16.22”字样。  相似文献   

3.
本刊(210426)刊发了拙文《旧币值普票的新发现》,接续前文再作补充如下。普1--200元票的早期使用实例提及普1邮票的最早使用时间,主要聚焦于800元票,只因800元票于1950年2月面世,作为新中国发行的第一枚普票,其“光芒”太过耀眼。其余8枚票的最早使用时间,至今未见定论。  相似文献   

4.
客座主编     
一提到“普”字,立刻会联想到“普通”、“普及”、“普遍”、“普天同庆”,而这些词都与集邮有关。先讲“普通”,词义为平常、一般,与邮票联在一起为“普通邮票”,即集邮界约定俗成的“普票”——通常指使用时间长、发行量大,适用于各类邮件贴用的邮票,亦是邮票的主要类别。早期的普票色彩较单一,  相似文献   

5.
纠误三则     
方耀成 《上海集邮》2002,(12):34-35
1.建国30年最佳普票有2套第8期《试论孙传哲邮票设计中的中国绘画艺术思想》一文称“《花卉》是建国30年唯一获奖的普票”,这与事实不符。除普10《花卉》外,同时还有万维生设计的普20《北京风景》也获建国30年最佳普通邮票的荣誉。  相似文献   

6.
我在使用20分“扭角羚”邮票寄信时,发现邮票票幅有异。经测量,一枚为40×29mm,另一枚为40×  相似文献   

7.
2010年8月18日,我收到一枚由荷兰寄出的实寄封(题图),封正面贴满了邮票和标签。绚丽夺目。其中有20枚圣诞节三角票,两枚童话故事《丁丁历险记》票,一枚右上角的女王普票漏销。  相似文献   

8.
杨波 《集邮博览》2012,(4):50-51
1974~1982年,邮电部发行了天安门邮资图系列的普通邮资信封,由于邮资图案采用了普16邮票中的天安门图案,故被集邮者称为“普16型天安门图邮资信封”,简称“普16邮资封”。按背面印的编号来分,全套共有26枚;按信封的发行日期和不同式样来分,可分为3组。邮资信封售价9分,  相似文献   

9.
探讨普16邮票以及该套邮票第13枚“庐山仙人洞”的发行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但有些文章所述与事实出入较多,故作文商讨。关于普16邮票名称及各枚邮票图题  相似文献   

10.
邮票目录有邮票辞典之美名。在世界众多邮票目录中,英国《吉本司》、美国《司各特》、法国《香槟》和德国《米歇尔》被誉之“四大目录”,具有权威性。最近发现其中有枚印支邮票注释犯了一个共同错误,而且近百年之久。上世纪20年代,法国人发行一套供“印支”使用的“印支风情”普票。全套邮票第一图名“农夫与孔塔”。四大目录都如此记载相关资料说,“此塔位于越南顺化”。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0月16日是星期日,笔者闲来无事,到马甸邮市闲逛。当我流连于一个销售实寄封片的摊位挑选邮品时,在一大箱实寄封片之中,一个破旧的信封映入了我的眼帘。乍一看,这个信封并不出众,信封左下角的图案已被人撕掉,想来当年一定有美丽的图案。封上贴的是一枚再普通不过的普16《革命胜地 (第四版)》8分“天安门”普票。寄自“河南洛阳矿山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说因为寄件人不了解邮资调整,所寄信函因欠资而被退回,然后补资再寄出属于正常的话,那么,补资后再欠资,再退回,再补资,再欠资……相信您快被我绕糊涂了,但这样的事还真的出现过。这是一枚上海寄河南许昌的平信(图1),贴普23上海民居20分邮票一枚,云南民居10分邮票两枚,销有三枚不同时间和地名的日戳。在一枚普通信件上出现这样的情况,估计是因为外埠平信资费刚刚从1996年12月1日由20分调整为50分,而寄件人不清楚,所以贴了20分  相似文献   

13.
1952年12月5日,英国邮局发行了最早的两枚伊丽莎白女王普票。邮票上是女王的第一幅“标准像”。由摄影家多萝西·威尔丁拍摄,所以这一普票系列又被称为威尔丁普票。首先发行的两枚分别是1.5便士和2.5便士。前者由伊尼德·马尔克斯设计,后者为法拉·贝尔设计。这两枚以及其后的威尔丁普票在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中国早期普票传统邮集屡屡在国内外邮展沾金摘银,新中国早期普票的收集成了许多集邮者追求的热点。“改3”100元/10元的组外品则成为与普5新票、“改1”盖在亚洲版单位邮票、“普2”4000元未发行票等齐名的号称新中国早期普票“四珍”。 “改3”为“中华邮政(中央版)‘限东北贴用’孙中山像邮票”加字改值,100元/10元正常票的原票为“中央二版”,组外品为“中央一版”。一版与二版有多处差异,最为明显的是“中华民国邮政”的繁写“国”字有三处明显的不同,即一版的“国”字第一竖上下都与右边笔划不连,以及“国”字内“戈”的钩没有钩。早些年的作  相似文献   

15.
一、新普票面目一新: 众所周知,普通邮票是邮票家族中的老大哥,世界上第一枚邮票——1840年英国的黑便士,我国的第一枚邮票-1878年的大龙邮票,以及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都是普通邮票。随着邮政的发展,特别是集邮的催化,才逐渐出现了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票、附捐邮票等。但普票还是以它面值种类齐全,适用于各种邮件;发行量大;发行时间长;每套枚数多;同一设计常常  相似文献   

16.
张欢雪 《中国集邮》2001,20(10):22-22
1988年金秋,我国突然发行了一套引人注目的普通邮票——《普24中国石窟艺术》,精选了云岗、龙门、麦积山和大足的石刻各一尊。第一印象当然是面值了,很高很高的面值,特别是第四枚“养鸡女”,面值20元。已经有20多年没有发行20元面值的邮票了!再说以往普票中高面值的几乎只有《天安门》和《北京风光》,现在来了一个“农家姑娘”,也算是普票选题的突破。当然还有一些奇思怪想,4枚的安排特别注重性别的平衡,云岗的大佛与麦积山的菩萨,可谓“郎才女貌”,而龙门的力士与大足的养鸡女更是一刚一柔。  相似文献   

17.
刘庆海 《上海集邮》2003,(11):33-34
新中国普票的画面内容一般不如纪特邮票那样受人关注,对其图样的考证研究也少。普票原图有一定比例的摄影作品,但在邮票发行公告和目录中却不常见其摄影者。 邮友曾从八达岭寄我一张明信片,背面图画八达岭长城(图见下页)与普21、普22和普22甲的8分票长城图一模一样,但片上也未注明摄影者。《中国国家地理》今年第8期《寻找历代长城》一文,披露了《祖国风光》长城图票的原图摄影者是成大林。  相似文献   

18.
1955年3月1日我国币制改革后,邮电部于同年7月16日发行的、全套9种面值的普8邮票,为新人民币面值首套普通邮票。根据(55)邮票字第207号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文件汇编》第2号第2页),我们知道:在普8邮票中,国内平信贴用之“面值八分者为‘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厂’及‘上海市印刷一厂’承印。”上海市EP.80一厂承印的普8之8分面值邮票,即后来被称为普8甲票,共印制了5亿枚,于1955年9月初悉数交上海供应处仓库。  相似文献   

19.
“天安门图毛主席语录信封”(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邮票全集·邮资片封简卷》编为“中普封2”)全套20枚,邮电部1967年发行。信封右上角印有当时的普通平信8分邮资图案,20枚信封正面左边还分别印有20条不同的毛主席语录。该封是典型的“文革”产物,发行至今已近40年。  相似文献   

20.
广东邮友立新来信说,最近收集到一枚0.8元长城普票20枚(5×4)大方联,其背面的防倒标记印满整张邮票,而且是两个不同的单位用两种不同的图案和颜色分别加印,即东莞市邮政局加印了“防倒”戳记之后,其下属单位东莞清溪邮政局又加印“防倒”戳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