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对湖北省6市的798名高中生、282名家长的调查,发现对新高考加分政策的反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家长及学生对新高考加分政策关注程度相当高;二是大多数家长及学生对新高考政策的调整项目持认同态度;三是绝大部分家长及学生认为新高考政策将会降温奥赛热;四是新高考加分政策对杜绝体育加分资格造假有一定的效果;五是广大学生及家长认为新高考加分政策促进了高考公平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获得高考加分资格的考生可以享受增加20分、10分或者优先录取等不同档次的投档照顾。  相似文献   

3.
一、取消的全国性加分项目2015年1月1日起,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以下项目的将取消高考加分,此后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1.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相关考生可选择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或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考试招生,或其他体育学类专业招生。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一些高中学校学生、家长及这些学校的老师就体育优胜者高考加分这一政策及实施相关问题进行调查。调查认为:学生参与体育高考加分比较普遍,学生体育高考加分的组织形式以学校老师和校外人员联合形式为主,学生加分训练所选项目以武术为最多,其次是三大球和健美操;周训练次数以3—4次为主,体育加分训练能促进绝大部分学生的身体、心理和学习的良好发展;体育高考加分政策及实施过程中有诸如钱权交易、冒名顶替等现象,大多数人认为应通过法律、媒体及多部门联合监督等方法来抑制不法行为,同时应完善体育高考加分政策;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和教育系统举办的运动会所获加分资格得到承认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娄底城区5所高中的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抽样调查,可以得知:高考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特别关注和认同;特长生在获取资格的测试过程中,存在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导致加分不公正。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促进公平:第一,适当收回各省加分项目的制定权,教育部应设置统一的、合理的、规范的、在中学中普及度高的体育加分项目及标准;第二,对体育特长生的资格获取应公开透明,让真正有特长的学生获取资格;第三,统一加分值,且最高分值最好不要超过10分;第四,教育和体育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高考加分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徐敏 《上海教育》2010,(23):43-43
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高考加分"紧缩"的消息吸引了许许多多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公布了规范和调整高考加分项目的方案,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包括:全国中学生学科奥赛获奖学生,不再具备高校保送资格;获奥赛省赛区一等奖学生,不再具备高校保送和高考加分资格;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类竞赛获奖学生,不再具备高校保送资格;严格控制体育加分等。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汇》2010,(10):8-8
针对一些地方发现涉嫌以违规手段骗取高考加分资格等现象,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做好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对录取通知书、加分证明、身份证明、档案照片等材料造假的,对骗取高考加分资格、录取资格或企图冒名顶替入学的,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坚决取消相关学生的入学资格,已报到入学的取消其学籍,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正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从今年起,我国正式执行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学生不再有保送资格,奥赛、体育加分将不超过20分。全国高考就要开考,各地执行情况如何?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日前公布了今年北京市高考照顾对象、特殊招生类型名单,受到各种加分政策照顾的考生达到11282人,比去年减少了3497人,降幅超过2成。其中,少数民族加分人数仍是占比最高的一项,共有6846人,不过今年这一项加分的分值已由过去的10分减少到5分。另外,今年北京市仅有16名保送生,比往年也大幅  相似文献   

9.
高考体育加分政策是高校招生制度的有益补充,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然而,在实施中却备受质疑,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将何去何从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以对引发高考体育加分政策质疑的理性认识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找寻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前行的动力,探讨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路径,旨在为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合理性存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考为国考,“加分门”乃国耻。浙江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政策加分考生公示名单,4000多名学生,只有报名序号、学生姓名,而无学校名称,无具体比赛项目,因此引来不少考生及家长向媒体投诉,公众非常关注的741名参加“三模三电”测试考生的信息跑到哪里去了?一位考生说,班上有5名“连航模都不会装的选手去参加测试获得了加分资格,岂不是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11.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在发布会上表示,教育部已分别派出工作组赶赴河南、辽宁和湖北等地,指导督办高考替考、违规加分、加分资格造假等案件的查办工作。特长生入大学须复核专业水平针对河南、辽宁部分高中体育特长加分资格人数过多问题,续梅介绍,教育部已要求河南、辽宁进行认真调查,对于举报反映高考加分存在问题的,将进行彻查。  相似文献   

12.
正据报道,辽宁1072名加分考生中,有270名考生提出放弃加分资格;而体优生最集中的本溪高中的87人,有66人放弃加分。其他802名加分考生,也正在接受"网晒"。对于高考加分,争议由来已久。作为一种激励方式,加分本无可厚非,也体现着相关部门在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监管不力 谁在失职 如果一味埋怨主管部门对体育加分“猫腻”不作为,似乎有些冤枉他们。事实上,各省市在曝出高考体育加分作弊丑闻后,都采取措施加以整顿。湖南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李彬介绍,湖南2006年发生“上下名体育特长生造假”事件后,  相似文献   

14.
荣誉不需要加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8月27日新华社的一篇报道说:河北省教育厅对今年高考中各市县申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进行审查时发现,有80名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不符合条件,被取消资格。教育部门指出,一些学生为达到高考录取时“加分”的目的,千方百计地走“后门”、拉关系,甚至  相似文献   

15.
正高考决定着许多人的命运,一分之差,就很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激烈竞争中,高考加分逐渐变成家长和学生眼中的"唐僧肉",甚至引发了一系列"高考腐败"。高考加分政策,究竟促进了公平,还是拉大了教育不公?加分政策又该如何调整?"谁没加分谁吃亏"近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13年文理科分数段统计表显示,在"火拼"最为激烈的两个分数段,每1分就集中了1000名以上考生。  相似文献   

16.
赵云 《考试周刊》2012,(78):1-2
高考加分政策是我国高考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政策的初衷是对“应试教育”中单一分数考核的修正.以体现人才选拔机制的公平与合理。当前.我国高考体育加分政策中出现了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亟待完善。研究认为,完善高考体育加分制度.以健全监督机制为重点。增加体育加分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应该是高考加分政策完善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来,高考加分政策因“造假”事件频频发生而引发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由于“国家运动员”造假事件不断发生,使得高考体育加分政策更是成为众矢之的,受到了强烈抨击。文章对高考体育加分政策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积极影响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涂皓 《教育》2013,(19):24-25
2014年起,高考加分项目将全面"瘦身",许多加分项目将不再具有加分资格。普通高校招生相关加分政策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鼓励性加分,是指考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正4年前,教育部会同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联合发文,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调整,今年是新政策执行的第一年。7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今年高考加分统计情况,三大高考加分项目(奥赛、体育特长生和地方性加分)的受益考生由往年的5万人减至3万人。首先,新政要求奥赛获奖考生(除入选国家集训队学生)不再享受保送录取,是否享受加分由各省级招委  相似文献   

20.
一、解读高考加分政策调整 此次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可以三大亮点来概括:一是提高了高校招生保送资格的条件,即只有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遴选为参加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才具有高校招生保送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