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6):62-63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这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词套用于浩如烟海的邮戳,似乎也很贴切。邮戳成为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独特窗口,不能不说是邮友之幸。每一枚邮戳的背后,都有一个真实存在的地名,时过境迁,因为种种原因,地名或消失了,或变动了,但在我们手中,还有一枚邮戳记录下它曾经的存在,或许,不仅仅是存在,还有依附于存在之上的一份记忆,也就此定格于这小小的圆圈之间…”  相似文献   

2.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8,(2):64-66
每一枚戳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月5日《戊戌年》邮票首发,1月10日《拜年》邮票首发,集邮圈的开年总是这么热闹,每年的这个时候,戳趣园自然也会迎来一大波"生肖戳"、"拜年戳"。今年是狗年,说实话,全国各地带"狗"字的地名着实不多,于是,各地纷纷启用"临戳",这也好理解,生肖可以说是邮迷们最关注的一套邮票题材了,为此讨个好彩头何乐不为?  相似文献   

3.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7):70-71
如今,常听人们说起"地球村",意指在沟通方式越来越便利的情况下,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其中,互联网更是功不可没。这张无形的"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某些生活方  相似文献   

4.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2,(11):62-64
集戳乐继上期戳趣园"表扬"了新疆喀什邮局对邮友的热情接待后,本期继续将"表扬"进行到底—浙江宁波邮友张建伟在张家界的盖戳经历,令他由衷地发出了"张家界景美,张家界风景日戳更美"的感叹。但是,在这些"表扬"的背后,我们也不禁产生了一丝隐忧:何时"表扬"能成为一种常态,我们再也不用为得到一枚邮戳而费尽周折了?  相似文献   

5.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2,(12):57-60
集戳乐集戳是需要点儿精神的。为什么这么讲呢?看了北京邮友杨赤兵收集同城快件筒箱戳的经历你就知道了:北京的同城快件业务始于2007年8月1日,由于其邮件无须面交,只要投入红信筒即可,故又称为信筒同城快件。这种红信筒正面红色,背面绿色,可分别用来投交同城快件和平常信函。投筒邮件一般均加盖有该开筒班的专用箱筒戳记。  相似文献   

6.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09,(12):59-59
《戳趣园》诚征近期各种风景戳、宣传戳,欢迎投稿,"戳"聚一堂,与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7.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0,(1):62-62
  相似文献   

8.
9.
10.
戳趣园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戳趣园也重新"包装"了一下:增加一些戳的简要介绍、点评,更加突出戳趣园的"趣"字。不过,调整的仅仅是形式,不变的是我们对戳共同的爱好,还望各位同好继续支持,让戳来得更猛一些吧。  相似文献   

11.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1,(5):64-66
人们常把邮票称为小型百科全书,那与邮票时刻相伴的邮戳又是什么呢?百科全书的注脚?抑或陪衬?其实,这都小看了它。它所蕴含的信息总是在不停地流动变化中,当某个时间节点与一段邮递流程相遇,一枚邮戳也许就记载了一段历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邮戳亦可称为一本小巧的编年体史书吧。  相似文献   

12.
13.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8,(3):70-71
每一枚戳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年春节在二月中旬,所以第3期的编辑工作在年前就基本告一段落了,在整理这一期戳趣园的稿子时,发现不少有时效性的戳还是岁末年初的,不过,邮戳记录事件,什么时候都不晚。先给大家奉上一套“大戳”,这是2月16日,也就是正月初一推出的“山东邮政戊戌年春节拜年纪念邮戳”(图1),一套20枚,“大戳”之称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14.
戳趣园     
《戳趣园》诚征近期各种风景戳、宣传戳,欢迎投稿,"戳"聚一堂,与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15.
16.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1,(2):62-63
自从戳趣园开办以来,我们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戳趣园的“趣”字究竞从何而来?最近,收到郭润康先生的一篇小稿,说是小稿,郭老在信封上就已标明“内有小稿一件”,拆开,果然,一张寥寥数语的手写稿纸而已,但一气读罢,却不得不叹服:这分明是小中见大的一篇大稿啊。  相似文献   

17.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1,(6):62-66
这一枚枚盖在硬皮笔记本上的建国初期纪念戳,虽然收集方式看上去挺“业余”,欠缺点儿邮味,但在河北保定马天迪老先生的眼中,却弥足宝贵,因为这些戳连结着他的记忆,那些盖在弥足宝贵的青春岁月上的记忆。  相似文献   

18.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4):62-64
在给戳趣园选稿写“串词”时,常常自然而然地提到我国的幅员辽阔,以至于产生了如此众多的戳源,衍生出如此众多的研究和收藏主题,给广大的邮友提供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良机。这些稿件中,有执着于收集某类邮戳的,有深挖邮戳背后的邮史的,有浅尝辄止仅看重趣味戳名的,有谈收集邮戳之经历的……  相似文献   

19.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2,(1):65-67
“处处留意皆邮趣”,这是山东泰安邮友李士谦的集邮感悟。从某种角度来讲,“处处留意”对集邮者尤显重要,您看,邮票号称“方寸”,自然是小巧的、琐碎的,而与其相伴共生的邮戳自不待言,也大不了。想在这一堆“小”中觅趣,不留心留意,说不定那小小的“趣”就漏过去了。请看,李士谦留意了,于是他收获了自得其乐的种种“趣”:  相似文献   

20.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1,(7):60-63
1"5.12"特大地震过去3年了,那些伤痛的记忆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有时候,借助一枚枚邮戳,四川绵阳邮友刘建明还能清楚地回忆起3年前亲历的震后"寻邮记"。"5.12"地震发生后,北川邮政局职工遇难28人,网点损毁,业务全面瘫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