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2,(1):3-M0002
和《集邮博览》说上几句话 2011年,我有两篇文稿经贵刊编辑精心编发,见于“我说邮票选题”,我很开心。第7期的样刊和稿酬很快寄达到我手上,但第9期迟迟不见样刊和稿酬。为此,我发去邮件询问,被告知样刊已寄,没收到可能是丢失了,并答应补寄,而不寄发稿酬则是因为文稿的短小。我发表的文稿虽然不多,但比这短小的也有,报刊社都寄发了稿酬。10元、20元虽然不多,却是对作者的肯定和激励。希望你们能够改变。  相似文献   

2.
读编往来     
周乐国 《集邮博览》2012,(8):3-M0002
编辑老师:《集邮博览》内容广博、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是一本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杂志。我们也特别企盼她以超群的魅力,在百花盛开的期刊园中独领风骚,因此我们对她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在2012年6月号中。第58页文艺廊征联里写道:“应征联将则优刊登”,其中的“则”应为“择”。这虽然是一点小小疏忽,但作为一本优秀期刊,又让读者感到惋惜。  相似文献   

3.
读编往来     
正虽说快到9月份了,但感觉上今年已经接近尾声了。作为一本月刊,我们读者会在当月月底或下月月初收到《集邮博览》,每次我收到杂志后都会边欣赏内容,边想象着编辑们筹稿、编辑内容的情形,因为对于编辑来说,他们的时间要比我们早一个月。掐指一算,等9期杂志一到手,距第12期也就不远了。编辑们在编辑当月内容的同时,又要为明年作策划了。《集邮博览》在风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年都在创新,都有新变化,这也是她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吧。每到这时候,我也总在想,明年,《集邮博  相似文献   

4.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5,(3):110-112
台湾邮刊介绍《集邮博览》《今日邮政》(Postal Service Today)是我国台湾"中华邮政公司"主办的一份集邮月刊,1958年1月创刊,至今已有57年的历史。该刊2014年12月总第684期(图1)发表了台湾著名邮学家潘安生(笔名:晏星、封翁)的大作《从大清邮政到中华邮政一以贯之的不脱色铅笔》,其中特别提到了《集邮博览》2014年第10期所刊《"大清邮政"专用铅笔》相关情况(图2),并采用了该文中的插图,成为两岸邮政和集邮交流的最新成果,有关内容也是对《集邮博览》文章很好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5.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4,(10):M0002-M0002
正博览通联做得好我是《集邮博览》的老读者,偶尔也给杂志投稿,杂志社每次给作者惠寄样刊都很及时,稿费也及时发出。近日我在整理《集邮博览》时,发现杂志社每年给作者惠寄样刊的红色戳志不一样。2010年和2011年是八边形"集邮博览样刊致谢作者",中间两边还有笔尖和@形图案;2012年是"集邮博览敬赠2012感谢作者",图案是书本杂志形,中间系着花形结;今年又变成折叠卡状"集邮博览感谢作者",从上边这些细节可以感受到博览杂志通联工作做得好。(辽宁邵茂庆)  相似文献   

6.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3,(4):M0002-M0002
得知贵刊出版了增刊《中国当代集邮展览资料大全(1983-2012)》,很是高兴,立目口向杂志社咨询,并订阅了一本。继贵刊出版一系列高质量、史料性较强的增刊后,“大全”又是一本数据全面、翔实,让读者喜欢、称赞的好刊。此刊梳理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以来在我国举办的世界邮展、国际邮展及历届全国邮展信息,还有我国集邮者参加的在国外举办的国际邮展的一些信息。虽然我只是一个“草根”集邮者,没有编组邮集,  相似文献   

7.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2,(10):3-M0002
两幅配图有误 第9期第31页《自是花中第一流人去词存传不休》一文的倒数第二段,“2004年正值李清照诞辰920周年,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女词人,山东省邮政局特印制李清照个性化邮票”,附图却是“1983年山东省首届邮票展览”纪念张。下面“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先生创作了《一剪梅》纪念一代词人李清照”,但附图是郭沫若的一幅题词。  相似文献   

8.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2,(6):3-M0002
“专题”早预报好 我比较关注每期的专题文章,如2011年的:雪、生肖、北京园林、花卉、做邮集的门道、儿童画等。每期专题,重点突出,很具典型性、系统性,图文并茂,令人喜读爱看。  相似文献   

9.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8,(2):110-110
《邮戳中重温长征途中的会议》一文黎平会议邮戳补遗尊敬的编辑同志:近期拜读了2017年12期《集邮博览》中刊登的《邮戳中重温长征途中的会议》一文,作为在黎平工作的一名集邮爱好者,现在此补充一个2017年刻制的关于黎平会议的连体纪念日戳。  相似文献   

10.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3,(12):M0002-M0002
贵刊第11期刊登的黄勇先生的“液晶印刷明信片及其极限片”一文中,第四节“花卉类”中的两枚“玫瑰”极限片的片图及所贴用邮票均为“现代月季”,而非“玫瑰”。玫瑰确是爱情的象征,但由于客观原因,现代月季已经越俎代庖了,但我们不应混淆。  相似文献   

11.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2):4-4
一封一卡一片情在收到2009年第一期《集邮博览》的同时,还收到编辑部赠送的一份特别礼物—一枚《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开馆》纪念邮资封和一枚"贵宾VIP"卡。这枚邮资封和  相似文献   

12.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6):4-4
浓郁的人文性第五期《集邮博览》专题是"古城",围绕我国和国外的邮票,让我们看到了已经见诸方寸的古城,还让我们了解了古城凤凰县,认识了古建筑泰斗罗哲文先生。但相比较而言,"周年祭"这组文章更打动了我。"周年祭"一共五篇文章,既有灾区临时邮局的介绍,也有北川灾区实寄封片欣赏;还有各地启用的火炬传递改期戳,中国邮政  相似文献   

13.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8):4-4
值得称道的匡正《集邮博览》2009年第7期刊登徐海勇先生《谈中外联合发行邮票》一文,纠正了第6期有关文章中对中外"联合发行"邮票的一些不准确认识,特别指出2004年3月1日发行的《中国新加坡合作-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十周年》邮票,是中国邮政与新加坡邮政第二次联合发行的纪念邮票,非常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4.
任立忠 《集邮博览》2013,(11):58-60
“2013(第一届)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于9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图1,展馆实寄手绘封)。《集邮博览》杂志以独特的创意推出了《2013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专号》,消息一出,备受集邮界关注。尤其是限量“特供版”更让喜欢集邮文献的集藏者趋之若鹜。  相似文献   

15.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3,(1):3-M0002
读龙年在匆匆忙忙中消失,新年已向我们走来。我愿与《集邮博览》在相知相伴中快乐度过每一天,相信以后的期刊会月月有新意,期期更精彩。我希望《集邮博览》更贴近邮人、邮情、邮事,为读者准备更有味的文化大餐。如果能刊登一些邮市行情、热点播报、邮坛打假等内容,就更好了。  相似文献   

16.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2,(11):3
校对不到位,差一小数点《集邮博览》第8期81页,船高175英尺,换算后应53.34米,而不是文中的5334米,漏一小数点,校对不到位。另外,贵刊能认真倾听读者的意见,这一点很值得肯定。福建叶玉桂  相似文献   

17.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8,(7):4-5
6月4日收到第6期《集邮博览》,一见到封面,就给我以强烈的心灵震撼!黑夜笼罩下的汶川地震灾区,废墟上的抢救场面,满目疮痍。一枚硕大的"特7—2008"邮票首日封,寄往中国汶川,并以杂志社及全国读者的名义。邮票上鲜血般的红色,冲破了黑白色的强烈对比,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这个封面的策划与设计独具匠心,让人刻骨铭心。紧接下来封二的大  相似文献   

18.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2,(12):7
预订明年杂志的疑问收到第11期《集邮博览》后,仔细品读,首先被2013年的新邮预订宣传画所吸引,虽然从网上已经知道了宣传画的内容,但是没有想到11月1日出版的杂志也能及时刊登。2013年的《集邮博览》当然还是要订的,当看到第91页的征订广告时  相似文献   

19.
读编往来     
正稻花乡人:今天是1月28日,我早晨从大街报刊亭就买到了第2期《集邮博览》,回家翻阅一遍,感觉确实不错。从开篇说年,到专题谈吃,年味十足。看来我这个春节有博览陪伴,可以一饱眼福了。谢谢各位编辑的努力!一稿两投对读者不公平《集邮博览》2014年第2期和《中国集邮报》2014年第9期,刊登同一作者的文章,所附插图及文章内容一样,只是开头一段不同,这种做法对于同时订阅《集邮博览》和《中国集邮报》的读者是不是很不公平?(福建叶玉桂)  相似文献   

20.
读编往来     
复印有效恐怕也未必合理第9期《集邮博览》读编往来登载《让杂志开天窗不可取》的感慨,笔者也有同感,但复印有效的建议却不敢苟同,因为这样容易造成个别人大量复印,成为少数人猜题、押题、中奖的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