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敬 《现代教育》2003,(2):10-10
从高职教育作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方式,必须体现出自身特点才能够保持其生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技术型人才”。他们的主要特长是技术应用,这类人才过去通常由中等专业学较培养,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水平的挺高,其中一部分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有高等层次的教育进行培养。今后必将进步完全转移到高等教育层次。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上讲话,题目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创职业培训新局面”。这说明: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导向和我国企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迫切性等方面都显示小,校企合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是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短.高职院校办学经验不足.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近10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为行业企业培养了大批职业技术人才.但学生培养质量与企业高技能型人才需求仍然有较大差距、为办一流高职院校,国内一直在研究、学习、借鉴德国的高职办学经验,通过对中德高职教育学生培养流程做出了详细研究、分析对比,找出了不足并指出了制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刘杰 《陕西教育》2007,(11):73-73,7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实用性人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件大事。高职教育属高等教育,但不等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是另一种类型的教育。高职人才的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而不能以“学术型”、“理论型”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职业技术人才,就应对高等职业教育有明确的定位,对高技能人才的素质、特征和培养途径等。作认真的研究和探讨。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阐述了思考结果。  相似文献   

6.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从高等职业(以下简称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职业导向和我国企业对高职技术人才需求的迫切性两个方面都显示出,校企结合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走依托行业,校企合作的道路,是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课程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实施两年制,课程改革成为其核心内容。课程建设是各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深入到课程领域,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效。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设置实践性课程体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有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还没有在业界达成一致。教育部《2003—2004年教育搌兴行动计划》提出高职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这和以往人们的认识有所区别,将培养目标仅定位为高技能人才可能会带采一些负面影响:将使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落空;不利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对教育衔接造成困难;造成中、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冲突。因此,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能仅限于高技能人才,还必须培养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改革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问题争论很多。焦点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什么,以什么样的培养模式去实现。要有效地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就必须辩证思维,找准切入点;寻求有效途径,选择最佳培养模式,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社会需要的高职教育。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1、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三种观点。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三种观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铸造人格。其实这是国内学者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总结出来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和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第一,以培养目标为逻辑起点。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这一目标有利高职教育的方向定位。在质量问题上,围绕培养目标行事,就有了方向和“准星”。同时,培养目标也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定位,即应用高素质、高技能的“双高”标准作为高职教育自身的质量定位,为社会培养急需应用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其他的高等教育相比较,突出表现在其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既有广博而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备适应技术岗位需要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一、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办学特色高职人才必须具有与高等教育相应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但又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为例,管理专业的课程数目众多,按照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培养方案、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从类型上说,必然要培养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又属于高等教育,从层次上说,必然要培养高层次人才。所以高职的培养目标定位就应该是高层次技能人才。与之对应的是,中职培养普通技能人才,而非高层次;普通高校培养高层次学术人才(或设计人才、管理人才等),而不见得是技能人才。现在高职界多主张要培养高技能人才,笔者认为这既不合理,也不现实。高技能人才自然是体现在掌握高水平的技能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今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走向:引导学校正确定位,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以来,确立学生就业就是学校生命线的发展观,办学定位正确。多年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就业率,充分整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一、以就业为导向,确立学生就业是学校生命线的发展观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释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有着丰富的政策及实践指导含义。这一提法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衔接,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环节,避免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性人才相对轻视经验技术的倾向,避免了技术性人才职称归口混乱问题,有助于高职学生明确服务一线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培养高技能人才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高等职业教育,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i二是高级职业培训教育.即技师学院(高级技校);三是高级培训机构和企业。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作为具有同一培养目标、隶属不同系列的两种教育体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两类学校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因此在人才定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师资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导致培养人才特色不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试办四年制高职教育 ,不仅能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传统看法 ,而且能为我国的知识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优秀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具有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实现毕业生的“零适应期”,高职院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能力本位,建构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是高职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选择。本文试对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借以推进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进程。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搞好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培养目标是一种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最重要的标志。高等职业教育既区别于培养学术型或科研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又区别于培养中等技术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它既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与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招生不再是计划经济的年代——姜太公稳坐钓鱼台,唯有改革,才能给高职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如何叫高职教育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盛开并蒂花呢?本文主要就如何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现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高职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是造就“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战略上更加注重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部分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刚刚形成,高职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体系尚未全面开发出来,能力培养途径还没有实现多样化,高职教育的质量还有待检验。鉴于此,本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高职动物养殖与保健专业课程开发和能力体系构建为起点,以高职动保专业6个班为研究对象,考查了高职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抽样比较了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与职业技能鉴定成绩的相关性,建立了适合高职教育能力获得的多种途径(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