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论》最初发表于1925年《语丝》周刊第35期,后来鲁迅将其收入散文诗集《野草》。关于它的主题思想,卢今认为,“《立论》不仅讽刺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的人生世相,更重要的是,作品对圆滑世故的中庸主义处世哲学及其赖以寄生的社会展开了无情的揭露与嘲弄”。这段话基本上可以代表目前研究者们的共识,鲁迅在其他文章中也多次谈过与此相似的内容,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笔者只想在这里就《立论》的体裁和艺术性问题提两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文章开头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是托古立论,提出了“学者必有师”的论点(见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代作品讲析》);有的甚至说“劈头一句,就是从正面立论,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点(见陕西人民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3.
谈《野草》     
谈《野草》景山鲁迅的《野草》可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散文诗集,但同时又被认为是鲁迅的最难读懂的一部作品。《野草》共收散文诗23篇,另“题辞”一篇。当然不是篇篇都难懂,例如《风筝》、《狗的驳诘》、《立论》、《死后》、《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就都是很好...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有“生长在可为中国模范的名城里的杨荫榆女士和陈西滢先生,真是洪福齐天”一段文字。《鲁迅全集》(1981年版)注:“模范的名城”指无锡。陈西滢在《现代评论》发表的《闲话》中说,“无锡是中国的模范县”。鲁迅后来写的散文《无常》中又有如下文字:“凡有一处地方,如果出了文士学者或名流,他将笔头一扭,就很容易变成‘模范县’。”《全集》注又说:这是对陈西滢的讽刺。陈是  相似文献   

5.
<正> 先秦是我国古代寓言创作的黄金岁月。这个时期的寓言是诸子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诸子散文最有文学色彩的因素。除了语录体的《论语》、《老子》外,诸子作品中都保存了大量的寓言。庄子乃是“诸子之冠”,是创作寓言的大师。他自称其文“寓言十九”,《史记》也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正是这些寓  相似文献   

6.
我们将讨论中国以古汉语写就的三种散文文学:记事体散文(非小说类文学作品)、写景散文和寓言。我们仅注意作品所创造的境界并满足我们的审美情趣,而不管作品同时所具有的任何非文学上的(如富有哲理性的或历史上的)影响。至于作品的实用目的,如官文,我们将不予讨论,尽管从传统上讲它们也被看作“文学”。这并不是否认它们文体的优美,而是说它们更应该被划归“文字学”、而不应该划归  相似文献   

7.
日前,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的纪念鲁迅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鲁迅:跨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日本学者大村泉称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为虚构小说而非“回忆性散文”,惹来学界热议。我国学者、著名鲁迅研究专家、辽宁师范大学教授王吉鹏旋即予以坚决回应,表示《藤野先生》某些内容“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但只是记忆的失真,而绝非“虚构”。据了解,大村泉在其《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是“回忆性散文”还是小说?》的发言中,考证鲁迅《藤野先生》有几处细节不符合真实,如鲁迅在仙台的某科考试成绩不是60分以上而是58分,与鲁迅有联系的学…  相似文献   

8.
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散文艺术性最强。许多文人、学者爱读《庄子》,竞至终生不倦.庄子的著作何以有这样强大的艺术魅力呢?鲁迅先生曾评论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之能先也。”(《汉文学纲要》)、明代的罗勉道还认为:“《庄子》为书,最恢恑谲怪,佚宕于‘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道,而风云开阖,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阙。古今文士,每每  相似文献   

9.
关于鲁迅名篇《孔乙己》的主题,目前流行的说法,一是说只批判封建教育,使人觉得立论偏颇,二是说控诉封建制度,又令人感到远离作品实际似乎比较空泛。即使水平高的学术专著也未能例外,如:“关  相似文献   

10.
目前各种教参几乎认为: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所说的那“一所大宅子”,是用来比喻“文化遗产”的,而且比喻得“非常贴切”.新编高语一册关于此文的“预习提示”,更进一步认为:“这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杂文.”所谓“继承文化遗产”,是从时间的纵向关系而言,当是指后人继承自己的前人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财富.而鲁迅的《拿来主义》,却立论于中外地域的横向关系,是针对当时中国的对外问题而发的.  相似文献   

1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美女蛇到底是一个什么形象?目前大家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美女蛇是个反面形象,是“现代评论”派的象征,鲁迅是想借这个故事捎带刺一下时刻想吃他肉的“现代评论”派(这是一种传统看法)。有的认为“这是个迷信故事,吓唬孩子的,也可以说鲁迅在批判这个迷信故事。”(李何林:《十五篇鲁迅作品问题解答》)“作者对这个故事显然是采取批判的否定的态度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迷信思想。”(徐州师院中文系:《散文选讲》)另外有人更进一步批判和否定了这个形象,认为美女蛇不仅象征现代评论派,而且是阴险、狡猾的阶级敌人的化身。如一九七九年九月江苏人民出版社的《鲁迅散文选讲》说:“这个故事长期流传在民间,影响比较大。它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这对少  相似文献   

12.
拜读贵刊2002年第8期詹华如写的《〈龟兔赛跑〉没错》一文,兴趣盎然。詹老师观点鲜明,即“《龟兔赛跑》编进了教材,它蕴含的人生哲理至今没有过时,鼓励孩子质疑是好的,决不能误导他们去怀疑正确的东西”。但笔者认为詹老师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某些见解不妥,现质疑如下: 文中写道“从字面上看,让龟与兔赛跑,确系违犯常识的荒唐事”。笔者认为:首先我们应该从寓言的角度去分析《龟兔赛跑》,众所周知,寓言是人们用一个故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作品比较难懂,许多青年因为读不懂鲁迅的作品而冷淡了鲁迅。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许多专家、学者、教师都'人为鲁迅的作品必须加注。李何林先生说:“首先要帮助多数青年基本上能够看懂,这就应该对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详加注释和讲解的必要。”叶圣陶先生也认为:“鲁迅正文中有些地方,应该加注。”课本中鲁迅作品的注释一般是比较详细的,所要加注的只是词语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致有三。  相似文献   

14.
在鲁迅杂文《立论》(《野草》)中,“我”和“老师”的对话是否违反了排中律的问题,存有争议,有些著述认为:《立论》中“我”和“老师”的对话,违反了排中律的基本逻辑要求。首先,“我”提出“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就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文中“老师”说,“说必然的遭打“即不说谎话而说真话的必然遭打。因  相似文献   

15.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一篇著名的散文。这篇散文,有助于我们研究鲁迅早期的生活、思想,因此,受到许多研究者和教学者的重视,在国内外有很深远的影响。特别在日本,对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产生过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对这篇作品的主题,各自理解很不一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记录鲁迅思想转变过程的;有的认为是记录鲁迅探索救国道路的经历的;有的认为是揭露帝国主义对日本青年的毒害;有的认为是批判某些清国留学生的丑行的……。主题思想是作品的“神”、“纲”、“主线”,准确地判断它,关系到正确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它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我认为正确判断一篇作品的主题,应该抓住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它的主线。  相似文献   

16.
一在鲁迅的散文中,多数都有一个人物“我”出现,这些作品,从第一人称角度展开叙事。这个“我”,在回忆性的或怀人的作品中,无疑就是鲁迅自己。但在《野草》集中一些以梦境为主要内容的篇章里,则不一定(如《颓败线的颤动》等);也有时,“我”则分明另有所指(如《腊叶》中的“我”,是指关心作者的青年们)。  相似文献   

17.
《白兔和月亮》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八课《人生寓言》其中的一篇课文,文章写了“赏月行家”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反而惴惴不安,产生无穷的“得失之患”而最终放弃月亮的故事.全文仅有短短的357字,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本文是一篇寓言.寓言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结构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常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反映充满智慧哲理的大道理.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将本篇寓言的寓意概括为: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笔者认为,这样的概括太过简单,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野草》是《鲁迅全集》中比较难懂的作品”。我是深有同感的。在《野草》各篇中,《雪》要算是较为明朗的了,但各家理解仍然有所不同。如何进行教学,分歧在所难免。这里试谈一点个人的肤浅认识。《雪》到底有没有象征或寄托呢?鲁迅告诉我们,他“有了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又“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词就很含胡了”。可见用不分行不押韵的散文形式来表现诗的内涵,即通过诗的形象、诗的意境以表达“难于直说”的思想感情,应该就是《野草》总的写作特点。《雪》是写景物的,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作品,应该是有象征或寄托的。  相似文献   

19.
鲁迅研究自20世纪以来成为一门“显学”。有学者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一半是由鲁迅写成的,没有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将会逊色不少。纵观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涉及鲁迅的小说、散文10余篇;《语文读本》收入鲁迅作品近10篇,单是《阿Q正传》研究专题就收录相关论文18篇。这些数据表明:鲁迅阅读不但现在而且今后仍将是中学文学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据媒体报道,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与此同时高中语文课本也删除了鲁迅的《阿0正传》《药》《记念刘和珍君》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标志着中学语文教材“去鲁化”的行动已正式实施,引起了人们众多的争议与质疑。有人认为这是与时俱进,因为鲁迅的作品“与学生有时代隔膜”,已经过时了。此外,鲁迅的作品艰涩难读,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理解;有人则为鲁迅鸣冤-1屈,认为这是在否定鲁迅。鲁迅作品是否该淡出中学课本?今天我们就请双方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辩论。下面,进入辩论的第一环节,有请正方、反方分别作立论陈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