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点梳理】1.作者具有可贵的民本思想。他把六国及秦的灭亡,归因于“不爱其民”,希望统治者汲取教训,真可谓语重心长!但他自己也意识到这种希望终归要落空,因而以深沉的感慨结束全篇。  相似文献   

2.
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令所有人大吃一惊,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石头,一时间众说纷纭。第一场考下来,不少考生哭了。考生之间在相互议论:“作文题太难了。”“太怪了,不知道怎么写。”“没想到。”“我都不知道自己写了些什么,脑子里一片空白。”……事实证明,高考成绩出来后,一些模拟考试成绩不错的考生就输在了语文上,准确地讲是输在了作文上。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意高则文胜。立意关系着一篇文章的成败。笔者通过综合分析近年全国部分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发现命题方式一般稳定在“材料”“选题”“半命题”“话题”等四种类型之中。然而,不论是何种类型试题,就作文立意而言,只要能合理把握以下四种关系,就能写出感情真挚、新意迭出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4.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一类,它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与此相关的故事为歌咏题材,寄托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史为创作题材,咏为表现手法。众所周知。唐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巅峰时代,咏史诗的创作在唐朝也承前启后进入繁盛期,既有单篇鸿制,又有联章组诗,而且名篇佳作繁多,作者层出不穷,犹如唐诗百花园里一株璀璨的花树,奇葩绽放。  相似文献   

5.
赵菊兰 《甘肃教育》2010,(16):46-46
作文也就是做人。这种思想是贯穿整个作文教学的一个质的标准。纵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能够真正流传千古乃至让今人都为之振奋的文章,一定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文章。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积极、  相似文献   

6.
陈婕 《教师》2013,(12):113-114
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改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诗歌引进历史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锻炼学生思维;同时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以笔者自身教学实践浅谈文史结合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热点事件类材料是高考新材料作文的首选目标,它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高中生思想认识所能达到的许多方面,如社会道德、人格修养、环境保护、成长教育等。下面,针对不同类型的热点材料,谈谈社会热点事件材料的立意方法。1.叙议结合类热点材料——从议论句入手确立主题议论句中往往蕴含着某种观点、看法,考生借此立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考作文题目反映了时代的主旋律.本文通过解读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的伦理道德主题,结合当今文学创作研究中体现的社会政治化了的伦理学理论,分析文学中如何借用伦理学的角度实现真正的“接地气”,创造一种关怀众生的大文学,完成文学艺术的公共性,从而实现文学对理性精神的培养以及道德自律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自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认为文章、诗歌的创作要立足现实。解决现实问题。课堂练笔也应当如此,我主张课堂练笔“合为时”而做。所谓“为时”,就是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课堂练笔应该抓住时机,找准进行“语用”训练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长期的语言积累,这样才能够保证文章的质量水平。学生在进行写作时,需要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这样才能够将感情真实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增添语言的真实性,提升文章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2.
<正>【高考真题】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家办学的经验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引领下,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刻,学习、借鉴近代中国大学校长在办学过程中的优秀经验,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张维 《文教资料》2008,(17):120
本文以具体的教学活动收获为切入点,探讨了在新时代新情况下,如何在立足文本,结合时代特质的基础上,以人文主义关怀的思想为指导,更好地在文本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共鸣的桥梁,更好地促进学生智育和德育的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回忆幼年母亲对自己的教育时说:妈妈试图用日记来培养我的表达能力,这是我的一大“苦难”,我尽力逃避这门功课,等到检查时,只得临时“补记”,其结果,每篇都是“早上我起来了,就去刷牙了,后来就吃早饭了。吃完早饭就去上学了……”而当我独自离家去读书,  相似文献   

1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直是我们的历史习惯、思维传统。而考试文体的发展演变,从科举到高考,似乎也受着这样一个强大的逻辑制约,“文体合为时而变”。科举制于公元607年由隋炀帝开创,是封建王朝的一种选拔官员制度。到唐代已发展成为压抑门阀世族的改革措施之一。在科举初创、专制也不那么严厉的唐代,科举地位最高的进士科以诗赋为重。因为诗赋虽然也有很多的条件制约,但毕竟还算是比较个性化的。诗赋重文采,文学性更强,考场作诗赋文更能显出学子们的真才实学。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状元李昂的《旗赋》,思路严谨,词藻华丽,韵…  相似文献   

18.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直是我们的历史习惯、思维传统。而考试文体的发展演变,从科举到高考,似乎也受着这样一个强大的逻辑制约,“文体合为时而变”。  相似文献   

19.
近年,笔者注意到考试作文中有些考生缺乏现代社会新型人才应有的开放的胸襟、敏锐的眼光、大胆发表自己看法的勇气,千人一面、老生常谈、人云亦云。有些考生从历史和古典文学中取材,很牵强地把屈原、司马迁、陶渊明和李白诸辈往自己的文章里塞,几乎把古代名人都写光了,有的名人甚至被一写再写。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其实以紧扣时代脉搏、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文以载道。"《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关注时事、分析时事、运用时事素材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生习作时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应把语文教学和时政相结合,能真正做到"文道统一"。适时将时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