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龙路  周媛 《阅读与鉴赏》2006,(12):53-54
“互文”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在连贯的语言里使本应连在一起说的两个词,上下各出现一个而省去另一个。它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
《考试》2008,(8)
为了使话语更好地表述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古人运用语言时也很讲究修辞。中学语文教材只字未提文言文修辞方法,这也许是因为同现代汉语修辞重合较多,但古诗文中有一种叫"互文"的修辞方法有必要讲一讲。  相似文献   

3.
互文例说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本文试举例来说明互文的分类及其录用。  相似文献   

4.
孙传松 《语文知识》2002,(10):29-29
互文是古汉语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由于成语多数源于古书成句、历史典故、古代寓言,与古汉语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所以互文现象在常用成语中比比皆是。 唐朝贾公彦说,互文“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举”是提出、出现的意思。“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就是本来应该上下文都“两边”并举的事物,上文却只出现“一边”,而省去下文所提出的“一边”;  相似文献   

5.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义”。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  相似文献   

6.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两句出自《孔雀东南飞》,历来被认为是互文修辞的范例。持此论者,把它等同于"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笔者以为,这并不妥当。  相似文献   

7.
“互文”,又称“互言”、“互体”、“互文见义”。它是指古代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深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  相似文献   

8.
“互文”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可分为单句、复句和意义互文三种 ,只有准确把握其意义、特点和类型 ,才能正确认识这一古代汉语中古老而又常用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9.
互文例析     
互是古诗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人行中,有时两个词本来要合在一起说的,可是为了音节和字数的限制,要省去其中一个,解释时要把两个词合起来讲。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前边省略“汉”字后边省略“秦”字,句中“秦”“汉”互,“明月”与“关”互。诗句意思应该是“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古诗中类似的例子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10.
周满 《考试周刊》2012,(39):20-20
互文,是在连贯的语言里.把本来应该连在一起说的两个词语,于上下文各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理解其表达的含义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讲,使之互相补充。本文指出了互文教学中的一些易产生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互文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特征在于“两物各举一边省文”,即在形式上是分开叙述,在内容上要合起来理解,通俗一点,便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思相互交替、补充。  相似文献   

12.
互文是《诗经》中比较重要的语言现象。前人研究《诗经》的重点在诗旨的阐发和字词的训诂上,有关《诗经》互文为数不多的说解零星地散见于各书;今人给《诗经》作注,一般不提修辞手法。所以,把《诗经》互文的种类和作用梳理一番很有必要,因为这将有利于我们发现和理解该书诗句中的互文,也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原诗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博喻 互文     
博喻、互文这两种修辞方法,在语文教材中常有出现。而教科书和常用修辞书上对这两种修辞格的介绍却“语焉不详”。下面我对这两种修辞法的定义、作用等略作介绍,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王振亮 《初中生》2009,(7):33-34
互文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也叫互辞,指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旬的意思互相补足。  相似文献   

15.
“互文”、“并提”为古汉语特有的修辞方法,对这两种修辞格的理解诸家不同。一、互文可分为:1.易位互文;2.分析互文;3.正反互文;4.同义互文。互文的作用有三:1.言简意赅;2.增强表达效果;3.使句式整齐。二、并提的作用:1.行文简省;2.文句对比强烈;3.并提的不足。三、互文与并提的比较:1.从形式看;2.从理解内容看;3.从使用目的看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论的"互文"与汉语修辞的"互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是西方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强调文本间关系的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在我国约定俗成地翻译成“互文”,这与古汉语修辞格的“互文”构成了字面上的巧合。论文认为,二者属于不同的理论范畴,理论含义也大不—样,但两者在语言修辞学、诗学以及思维的认知、表达方式等方面仍存在某些联系和暗合之处。  相似文献   

17.
田姽婳 《成才之路》2009,(31):40-41
互文,是古汉语特有的现象。也有学者称之为古汉语的修辞格之一。唐人贾公彦在《仪礼注疏》中说:“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清人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中也指出:“古今之文,有参互而见义者。”由此可见,互文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并列词语或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隐含的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和互是古诗中常用的两种修辞手段,本试对对,互的概念,种类及运用的效果,作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也说"互文"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舍译为“命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舍译为“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