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现场观察和录像方法对九运会蹦床网上决赛女子单人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女运动员的预跳能力、动作时间上有所提高,但平均预跳时间上与世界水平还有差距;空翻转体的阶段变化还不算多;在两周空翻的转体度数上不如世界蹦床强国的水平.同时针对我国蹦床女子单人成套动作就今后的训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析我国女子蹦床单人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分析了三大女子蹦床单人决赛运动员的动作选择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女子运动员两周类空翻转体动作所占比例与悉尼奥运大致相等,在三周类翻转等高难动作中的表现与悉尼奥运选手旗鼓相当;目前的主要差距表现在直体翻转动作不如奥运选手,在翻转周数与转体度数相同的空翻动作中,奥运选手沿纵轴转体的阶段性变化要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3.
采用录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第十一届全运会决赛3名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决赛中屈体前空翻两周转体540°(晚转)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从离网瞬间到形成屈体动作瞬间,李丹表现最为突出,其技术特征是用时短、角度小、空翻周数大、水平位移小;黄珊汕开腿转体技术最出色,其特征是利用髋关节力量及手臂摆动在空翻阶段迅速完成转体,对身体的控制到位;钟杏平准备触网阶段的技术特点是直体腾空时间尽量长,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触网.  相似文献   

4.
蹦床比赛动作难度、类型与稳定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参加2003年全国蹦床冠军赛和五城会蹦床比赛1决赛运动员为主要对象,对蹦床比赛的特点、动作难度、类型、落地技术与动作的稳定性等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蹦床项目的比赛具有不确定性;动作难度和动作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非完全的正相关;在动作的类型上,不同的运动员相对于空翻类动作和转体类动作的稳定性是不一样的;重视下落着网技术的训练,是提高蹦床稳定性的又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高水平20 km竞走运动员现阶段运动成绩水平分析;对我国20 km竞走运动员和部分国外优秀运动员在主要技术环节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1)单步腾空时间、单腿支撑时间、重心垂直位移、头顶垂直位移的分析;2)支撑腿膝角、支撑腿膝角达180°的时间分析;3)足跟触地与重心垂面距离及两腿夹角的分析.同时,对我国高水平20 km竞走运动员目前在技术上存在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及竞走成绩与竞走技术的制约及对策做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四川省武术队国家一级和武英级运动员旋风脚转体720°起跳阶段人体重心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助跑最后一步结束左脚着地时刻重心水平速度、缓冲时段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与右脚离地时刻垂直速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右脚离地时刻,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率与垂直速度之间为正相关.蹬伸时段重心水平位移与左脚离地时刻重心水平速度、重心垂直速度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在缓冲时段一级运动员没有武英级身体重心低,用时长,然而蹬伸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这是一级运动员没有武英级完成动作好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对16名优秀太极拳练习者的5个典型太极动作的脚底9个区域的压力分布数据进行了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太极拳运动中,脚底第1跖骨头和第1脚趾的压力载荷显著大于其它部位(P<0.05);在太极拳的向前、向后和左右脚步动作中,足底压力中心的内外侧方向上的位移显著大于正常步行(P<0.05);在太极拳的向前脚步移动中,足底压力中心的前后侧方向上的位移显著大于正常步行(P<0.05).该研究认为太极拳运动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可能是造成太极拳运动能够提高平衡和控制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团身后空翻二、三周动作技术分析,进行团身后空翻四周可行性探索,认为只要人体重心水平速度5.5米/秒左右,做到较大的制动,获得科学的踏跳角、起跳角和腾起角,身体重心上升的最高速达2.4米以上,在翻转过程中合理地调整翻转角速度,完成后空翻四周是可能的,并提出了加强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要求及改革训练比赛器材弹性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运用Dartfish 5.5软件以25帧/s速度对北岛康介、汉森、谢智、范德伯格等优秀男子100m蛙泳运动员多届比赛的技术解析,分析不同竞技阶段的技术特点与技术风格.其结论如下:(1)保持较快划频的积极游进节奏是优秀男子100m蛙泳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2)优秀男子100m蛙泳运动员技术表现出:身体位置高平,躯干、腰部与手腿动作配合协调;窄收腿、快收腿,窄蹬腿的腿部技术特点;宽划水、深划水的手臂技术的特点.(3)优秀男子100m蛙泳运动员游进时的重心水平速度变化呈现明显的"双谷双峰",运动员划手与蹬腿是产生推进力的两个主要动作,单个动作周期内最大速度产生在手臂内划阶段,但蹬腿的推进力冲量对速度的贡献要大于划手的推进力冲量.  相似文献   

10.
对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阶段的8位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结构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非技巧动作的使用上,运动员为追求更高单个难度价值和连接价值的同时要满足动作组别的要求,使非技巧动作的使用目的趋于单一化趋向;在技巧动作的使用上,E组及以上难度在三种技巧类型中呈不平衡分布,向前的E组以上难度技巧类动作使用空间很大,大量运用E组难度以上向前的技巧类动作和F组难度的"后跳转体类"技巧动作,将会是今后技巧类动作编排的新趋向;在整套动作的编排上,采用D组以上的单个向后的高难度空翻转体及连接,是当今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开场动作编排的主要特征。结论:采用2个D组及D组以上动作连接为开场动作,是当今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开场动作编排的倾向性特征。运用至少3个D和C的连接(2个以上回笼连接)和一个C组的非技巧动作以及1个以上F组单个技巧动作为中间动作将会是未来男子自由体操中间动作编排的主要趋向。采用E组及更高难度的单个向后的技巧动作为结束动作,将会是今后世界男子自由体操结束动作编排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1.
跳远属于斜抛运动,根据斜抛运动远度公式S=V2sin2a/g可知,跳远的成绩与腾起初速度(V)和腾起角度有关于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跳远技术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提高成绩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提高绝对速度,同时适当降低助跑速度利用率,改进助跑最后几步的节奏,二是增大着板面和离地角,减少扇角,提高腾起角。  相似文献   

12.
蹦床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与网上跳跃高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运用摄像解析及等动肌肉力量测试的方法,对天津蹦床队6名健将级蹦床运动员的网上跳跃高度、网性及下肢三大关节肌群力量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排除网性因素的情况下,蹦床运动员起网时的蹬伸力量与其网上跳跃高度成正比;下肢三大关节用力存在三种类型,分别为髋关节主发力型、膝和踝关节主发力型、共同发力型,共同发力型为蹦床运动员的主要用力类型.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速摄像机和爱捷录像解析系统对参加九运会选拔赛男子跳远前8名的运动员着板瞬间髋部动作特征及其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髋部的运动学特征对运动员上板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着板瞬间,起跳腿髋角较小而摆动腿髋角较大,着板角较小,两大腿夹角较大;着板瞬间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数值也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4.
谢荔梅破亚洲纪录时三级跳远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谢荔梅在2007年田径大奖赛总决赛上创造14.90 m女子三级跳远亚洲纪录的三跳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谢荔梅的三级跳远技术属于平跳型,采用的是单臂摆技术;左右腿力量均衡;水平速度损失率较低。单足跳离地时刻支撑腿蹬伸不充分;单足跳的起跳角大;跨步跳起跳的垂直速度过低。助跑绝对速度差,今后提高助跑的绝对速度是她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实施控制法训练影响400m栏初学栏间节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控制训练法,对400m栏初学栏间节奏的稳定有着显的意义。400m栏的成绩是由平跑速度、过栏技术、栏间节奏有效的衔接而成,初学往往在栏间节奏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提出有效的控制训练法,使成绩有了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亚洲男子三级跳远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生物力学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他们的髋部运动技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预摆阶段,髋带大腿的大幅度积极摆动,有利于减小重心下降幅度;缓冲阶段初期,以起跳侧髋为支撑,转动侧髋积极向下,减小了下肢支撑负荷;转换阶段摆动侧髋积极转动对提高垂直速度有重要作用,对水平速度的影响不大;蹬伸阶段转动腿髋摆动速度与腾起初速度高度相关,髋伸展运动对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建议起跳过程中增大髋关节的运动速度和动作幅度;转换过程中,应加强水平方向的摆动,提高水平速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与国际生物力学界相同技术原理的仪器和测试方法 ,辅以侧面的录像 ,对目前国内一流选手从助跑速度、踏板等方面进行观测 ,研究助跑速度的变化对跳远成绩和踏板准确性的影响 ,为我国跳远教练员、运动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级跳远中水平速度向垂直速度转换的问题,对于任何跳跃运动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以10名运动员为对象,研究他们跳跃过程中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之间转换关系,现已发现此转换为一线性变换,线性变换斜率A1为水平速度向垂直速度的转换系数,即A1决定着二者转换的快慢与程度.  相似文献   

19.
长时间有氧运动中呼吸商与糖脂供能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4名运动训练专业1年级的男大学生进行80min有氧步行的运动实验,运动强度控制在相对耗氧量为29~31ml.min-1.kg-1的范围内.发现运动的前10 min RQ上升的斜率大,在第11~80 min的运动中,RQ在0.9~0.85的范围内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糖的供能比例平均由65%逐渐下降至51%,这一结果与爱德华·L·FOX论述的在有氧运动的第30 min左右糖、脂供能比例在50%的水平上形成交叉的观点相比,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化的速率缓慢,运动到第80 min,脂肪的供能比例仍低于50%.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索我国男子优秀标枪运动员的投掷技术,采用了高速摄影机与影片分析,对车荣祥等男子优秀标枪运动员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过程中,身体水平速度和器械(标枪)速度、身体躯干角度的变量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从而,揭示了我国男子优秀标枪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