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可笔者认为,“有感情地齐读”是不可能做到的。 先来说齐读。齐读的好处在于能同时让许多学生练习朗读,体现出较高的朗读练习效率。但由于齐读必须追求整齐划一的听觉效果,所以,忽视朗读的个别差异也就不奇怪了。当有的同学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每个学年段都应该重视朗读”。然而,我们语文教师却发现:现在的中学生竞越来越不愿意开口读书了。为了改变这种局而,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了朗读训练形成的尝试。除齐读、个人读、男女生分开读,分角色朗读这些常用的形式外,下列几种朗读训练的形式在我们尝试的过程中也颇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在各年级都应指导学生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读。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呢?就是运用恰当的语气、声调,把文章的思想、感情、气氛,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现行教材,是很重视朗读训练的。很多课文后的作业题中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的要求,我是这样指导的: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朗读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诗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朗读训练是语感培养的必由之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也是朗读训练的底线。  相似文献   

5.
一、走出“朗读训练孤立生硬”的误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见到有的教师把理解课文内容和朗读训练分割成泾渭分明的两个阶段,有的则脱离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为朗读而进行朗读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但长期来人们对如何进行朗读训练存在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陆庆 《学子》2014,(15)
正书声琅琅,顾名思义就是指读课文时声音响亮。语文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一个"读"字。在《新课标》中无论中年段,还是高年段都要求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朗读,都会采用齐读的形式。齐读固然有其优点,但是由于年段的变化和学生自身的原因,往往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错误。齐读时出现的错误,大都和学生的注意力以及个人的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朗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于此,加强朗读训练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应然之举。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朗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例如,教师没有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精准的朗读指导;学生对朗读内容缺乏热情;朗读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兴趣;朗读时间不充分,难以形成朗读习惯;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有必要设计相应的教学对策,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9.
王波 《山东教育》2009,(11):23-24
“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以贯之的重要目标。每堂语文课,老师们部在竭尽所能地落实“有感情地朗读”。但不少课堂因教师对“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有误,朗读训练存在偏差,造成朗读教学质量不高。这里,略举几例,与大家一起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有感情朗读”是朗读教学的高标准。它对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等起着其他训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有感情朗读”的界说首先“,有感情朗读”是针对“理智地朗读”提出来的。理智给人以明晰、缜密和智慧,然而理智地朗读课文,必然给人以无动于衷、冷若冰霜的感觉。学生容易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课文内容、品味表情声音,难以如临其境、设身处地。而且,由于缺乏情感的变化,朗读技巧的运用也变得有形…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朗读训练要有成效,必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具体的指导。要结合课文的讲读过程、理解过程来指导朗读训练。学生理解了课文,才能读得有感情;有感情地读,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较好的方式是把讲读课文和朗读训练融合在一起。 1.结合讲读过程进行朗读训练 如“注·提”二册《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七自然段,首先让学生明确本段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段内容采用适当的语调去读,教师可指导学生想:妈妈为什么笑着说?因为它听了小…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一种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情的读书方法.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那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朗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4.
李慧 《教师》2011,(33):65-65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的朗读提出具体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笔者通过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基调、理解文章内在的情感等方面,提出对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朗读,既是我们读书治学的法宝,也是当代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新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训练学生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就对朗读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书声琅琅”正在或已经变成一个徒具空壳的形容词。  相似文献   

16.
举手真难     
“上课一定要敢于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定!”上课前几分钟,我暗暗地下定决心。“嗨,举就举呗!不就是读读课文或者回答问题嘛,有什么可怕的!”快上课的时候,我又故作轻松地想。上课铃响了,杨老师开始提问,“哪位同学愿意有感情地将《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朗读一下?”教室里静得出奇,连同学们的呼吸声都听得见。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再偷偷地向四周看看,有的同学低头默坐,有的同学摆弄手指,有的同学扯着衣角,似乎根本就没有把杨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只有沈敏敏、陈凯杰等几个朗诵水平高的同学举起了手。我多么希望有一个与我朗读水平差不…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而且要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那么,朗读训练的目标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通过朗读训练普通话 在阅读教学中推广普通话是教学本身的任务,无论从加强语感训练,还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或发展思维的要求看,都必须  相似文献   

18.
训练学生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积累知识,陶冶情操,也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丰富想象。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都是告诉我们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训练,它是眼、口、耳、脑并用的阅读活动,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朗读让语文课显得更加有吸引力,更加婀娜多姿,更加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四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状况作了一次调查,发现在朗读中学生存在各种毛病:有的普通话说不准,有的读破了词,有的添字漏字。未能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就更谈不上。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只重视“写”,忽视了“说”的训练。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说比写运用得更广泛。何况说对写、读对写直接有影响呢!  相似文献   

20.
感情朗读不仅是语音技能的外显,所有声音技巧的外化训练都会表现出“无病呻吟”的难堪:或调平声稳,语感淡然;或装腔作势,语气夸张;或统一声调,缺乏个性……基于这样的理解,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应从“情”字人手,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