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有一天看到了这样一份报告:有人随机抽取了100名教师,问:“你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再随机问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结果却让人吃惊,90%的学生回答“否”。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的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上海市南汇县教师进修学校张玉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是:学生集体活动过多,大面积的个体活动太少。比如,朗读课文,有些老师喜欢让学生齐读,或者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听。回答问题时,教师的问题刚说完马上就指名回答,...  相似文献   

3.
顾卫华 《江苏教育》2008,(12):41-41
前不久的一次校教研课上,看到这样一组教学镜头:屏幕显示:老猫和小猫一共钓了29条鱼。小猫钓了多少条鱼?图中显示老猫钓了20条鱼。一名学生回答:20+9……师忙问:9是哪里的?然后示意他坐下,让另一名学生发言。生答:29-9=20。教师很满意,显然这名学生的回答更符合老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情景再现最近,我听了一堂英语课。课堂上,教师为与学生形成互动,根据学习内容进行了多次提问,但却出现了如下的场景。教师问:“Who is the author of this text?”没有学生回答。教师于是点了一名学生,请他回答。那名学生站起来,读出了课文中标注的作者的姓名后,坐下了。教师又说: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应成为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体。当前,各学科课堂教学依然存在教学关系的偏向问题。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视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如果一名学生回答不出或答不对,便叫下一位,直到回答正确为止。其实,学生回答不正确,正是需要我们教师引导点拨的时候。而有的教师只顾执行教学设计,不考虑教学效果,其结果是千篇一律,满堂问的教…  相似文献   

6.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名学生回答:"雪化了是云。"另一名学生说:"雪融化了是彩虹。"还有一名学生近乎异想天开地回答道:"春天!"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都错了!答案是水。"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  相似文献   

7.
康智元 《湖北教育》2006,(12):58-58
近日,笔到某中学参加教学活动,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初二某班六十二名学生没有一个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向老师提出问题的情况。主讲教师急得满头大汗,我们听课一个个也如坐针毡。课后,主讲老师连声抱怨,这个班学生基础太差了,居然没有一个能回答问题的,真让他出洋相!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对话”式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因此,没有人再敢继续“满堂灌”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满堂问”,整个课堂都充满了“问答”:教师接连地提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教师指名,学生短促地回答,教师补充讲解。  相似文献   

9.
胡明 《宁夏教育》2005,(7):103-104
情境描述课堂上,某教师提问,一个学生回答错了,某教师说:“你错了!”紧接着又去喊另外的学生,其中有一位学生回答对了,某教师说:“你真聪明!大家一起表扬他!”然后就“鼓动”全班学生(包括刚刚回答错了的几位学生)对着那位回答对了的学生,边拍掌边竖起大拇指喊:“棒、棒、你真捧……”这样的表扬一节课出现了十几次。  相似文献   

10.
如果问一名教师:“你热爱学生吗?”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是的。”如果人们继续问:“你为什么热爱学生?”回答可能是:  相似文献   

11.
曾经听过一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故事:在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培训的主题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一个情境性题目: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到校长室去评理的时候,校长该批评教师还是批评学生?据说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教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如果问一名教师:“你热爱学生吗?”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是的。”如果人们继续问:“你为什么热爱学生?”回答可能是: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果有人问你:你是教什么的?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教音乐的。不过也有例外,不久前笔者在京城听课时,问上课教师教几年级的音乐,那位教师的回答令我感叹不已:“我不是教音乐的。”我正想着不是音乐教师也把音乐课上得这么好,他接着说:“我是教学生学音乐的!”  相似文献   

14.
孙仕满 《山东教育》2005,(34):31-31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课,深感忧虑。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节《桂林山水》。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了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几名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说:“同学们感悟得真好,这一段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现在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读完课文后,便又开始了下一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邓光显 《山东教育》2005,(31):46-46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统计”课。在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同学生:“学了这节课,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一时间,学生的回答可谓各式各样。有回答贴动物、贴水果、贴纸工的.有回答贴的本领的.更有回答大象过生日的。显然教师的用意是通过提问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可是学生却答不到点子上。于是教师又问:“那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啊?”有的学生立刻回答:“学会了贴的知识。”无奈之下,教师只好放弃了让学生自我小结的本意.自己指着小黑板,小结本课的知识点:“今天我们学了排一排、分一分、数一数,这些都是统计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课,感触颇深。印象比较深的一节课是《桂林山水》。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了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几名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说:“同学们感悟得真好,这一段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现在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把这一段渎一读。”学生读完课文后,便又开始了下一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对100名中小学教师提出你热爱学生吗的调查中,有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但是,再向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你体会到教师对你的爱了吗的调查,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为什么学生的看法会与教师的期望有如此巨大的反差?是学生对教师的满腔热情和辛苦付出不尊重吗?答案是否定的。依我看,这是不少教师对学生施爱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使然。教师都爱自己的学生,但教师  相似文献   

18.
在现在的公开课中,有这样一种趋势,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马上让 学生在下面自由地回答。这样教师用不着点名而浪费时间,也很少担心学生回答错了,从而 出现难以调控的局面,很自然顺畅地接着上下去,给听课者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之所以出 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许多老师认为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不 会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的确,对于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来说,是有这样的好处。 但举手回答、老师点名,学生被动回答就真的不如自由回答吗?事实上,上课时让学生自由回答,表面看热热闹闹,其实只有几个“高…  相似文献   

19.
请先看下面两个现象:现象一:在一节语文课上,当一个学生把"纤细"的"纤"字读错音时,教师说:"你预习得不够充分,谁来帮助他?"然后,教师连续找了几名同学来读,直至找到标准答案为止。现象二:在教学中,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全面,有许多教师往往是这样评价的:"这位同学回答得不完整,谁补充?"接着叫第二个同学来回答。对于现象一,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惯用这种做法,貌似找其他人帮助,实则在批评那个学生,且冠以"预习不充分"之名。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读音,也未必就是"预习  相似文献   

20.
学校组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执教者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年轻教师。这位教师将整节课安排地很紧凑,时间观念很强。在他的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发奖的环节,要对回答正确的同学发给奖品——粘贴画,这位教师课前己将粘贴画贴在了黑板一角,每逢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便淡淡地说:“喜欢哪一张?到讲台上随便揭一张吧。”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学生便低着头默默地到讲台前随手撕下一张画,顺手放进抽屉洞里,其他学生继续回答问题。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得奖者面无喜色,其他学生毫无羡慕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