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征明,明朝杰出的大画家。他从小酷爱画画。他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临摹了许许多多的画。在他15岁生日的时候,他挥笔临摹了东晋名家顾恺之的《新睛》,受到许多画坛名士的称赞。于是,他飘飘然,沾沾自喜。他的老师见了,便语重心长地告诫他:“学人者生,似人者死!”文征明幡然醒悟,把所有的临摹画用一把火烧掉。他“想别人之未想,画别人之未画”,画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终于成为光照千秋的名画家!  相似文献   

2.
《焚画记》的故事发生在明代,讲的是大画家文征明焚画的故事。文征明是苏州名士文林的儿子,从小酷爱画画。他勤学苦练,临摹了很多画。15岁生日的时候,他挥笔临摹了东晋名家顾恺之的《新晴》,受到许多画坛名士的称赞。于是,他飘飘然、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3.
述而作     
美术教师请假了,一位老师代他去上课。这位老师不会绘画,请别人在黑板上画了一幅,他拎了去挂在教室墙上,要学生临摹。临摹前他指导学生如何构图,如何注意比例,如何使色彩谐调。他没说完,学生们哄堂大笑。事后,他告诉我:述而不作,教师难当!  相似文献   

4.
《焚画记》的故事发生在明代,讲的是大画家文征明焚画的故事。文征明是苏州名士文林的儿子,从小酷爱画画。他勤学苦练,临摹了很多画。在他15岁生日的时候,他挥笔临摹了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新晴》,受到许多画坛名士的称赞。于是,他飘飘然、沾沾自喜了。他的老师见了,便告诫他:“学人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颇为得意的画后,拿到画廊里展出,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画家在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他的要求: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处,均请在画上做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这幅画,发现整个画面都被涂过,几乎没有一一处不被指责。失望的画家决定换一个方式试试看。他又临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上展出。不过这次要求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他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相似文献   

6.
范宽山水画符号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范宽传统山水画符号,实际上是在和这位山水画大师对话,假想这位古代绘画大师为什么那样处理它的山水画符号,多了解他的艺术思想和符号领域,找出范宽的山水画符号能在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的原因。通过研究临摹,体味其符号学的妙处。最后做到闭上眼睛,范宽的山水画符号的风范和这些符号的背后所表现出来的人格个性、音容笑貌都出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7.
另起一行     
美国鸟类学家奥多本,为了观察临摹鸟类,在俄亥俄州的肯塔克一个叫哈得逊的小村里住了多年。有一天他因事去费城,临行前,他把自己的2002幅图画装在一个木箱里,交给一个亲戚保管,并一再  相似文献   

8.
画龙点睛     
《双语学习》2011,(5):18-19
南北朝时期,有个画家叫张僧繇。有一次,他到一个寺庙去游玩,在墙壁上面画了四条龙,可是都没有画眼睛。  相似文献   

9.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在苏联一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直到翘起的小胡子中出现了一根根令他叹息的白毛。②像往常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在黑板上飞快地画了大大小小十几个苹果,然后让孩子们每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临摹。③米哈朵夫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孩子们画的苹果简直可以拿到莫斯科去参加展览。  相似文献   

10.
<正>意大利是一个盛产画家的地方。从前,有一位意大利写实派的画家叫甲,甲画的一幅叫《丰收》的油画引起了轰动,画面上是一位老农抓着一把丰收的麦穗。这幅画很有艺术水准,画得非常逼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个时候,一位叫乙的年轻画家慕名而来。当他看到那幅画时,很不屑(xiè)地说:"这种画我也能画出来,而且画得比他更逼真。"大家都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1.
高军 《高中生》2015,(1):48
据王伯敏先生回忆说,黄宾虹先生画画很有意思。他的毛笔常年不洗,画好了往桌上一扔,临画的时候蘸点水,一边等笔化开,一边就画起来了。有时还会把笔放在嘴里舔舔,拿牙齿把笔咬开了就画。一张画画好了,就放在小屋内。如果有人要,他拿出来展开看看,如果觉得不够,就蘸墨接着画。连朋友拿来他早年的画,请他题字盖章的也要加一遍,正面画完了,连反面也不放过,非画得黑漆漆的拓碑似的不算完。黄宾虹先生对墨很讲究。他在外面画  相似文献   

12.
败笔和妙笔     
一位画家完成一幅作品后,拿到展厅去展出。为了能听取更多的意见,他特意在画旁放上一枝笔。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败笔之处,都可以直接在上面圈点。当天晚上,他取回画,发现整个画面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他十分懊丧,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他决定换一种方式,于是,他临摹了同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托着下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却迟迟不愿下笔。我走到他身边:“你为什么不画呢?你可以大胆地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好久,他终于开始下笔。他画得那么精细,但到下课,其他小朋友都已经画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却刚开了个头。有时他甚至一节课擦擦改改,时间过去了却什么都没画。但第二天他总会交上一幅漂亮的画,其他小朋友也会很欣赏:“哇,画得好美啊!”确实不能说他画得不好,线条流畅,笔法细致,构图完整,形象逼真……但可以看出他的画差不多都是临摹的。  相似文献   

14.
文人的刀     
当一支笔和一把刀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选择了前者。许多年后他成了明朝著名的文官,只因为他的笔。岁月的流逝洗刷掉了大明的血性,北京的圣殿里徒自瘫坐着一个疲惫的王朝。山海关外,强劲的长风中喧腾着清军八旗铁骑的步伐。偌大明朝,竟找不出一个武官去做守将。守军士气低靡,虽有坚固的城墙,却挡不住清军的咆哮。一切已成定局。可是他不甘。放下他钟爱的笔,脱下他飘逸的长袍,用漆黑沉重的盔甲裹住几根瘦骨迈步边防。欲扶大厦于将倾,他叫袁崇焕。在他前面是清军威严的马队、森然的刀,在他背后是整个大明的羞愧和无奈。他去了,走得倔强。赫赫山…  相似文献   

15.
魔笔     
马良很喜欢画画。但是,他很穷,没有钱买吃的和喝的,怎么可能去买笔画画呢?一天,一个白胡子老人来找马良,给了他一枝画笔。临走前,他对马良说:“我知道你喜欢画画,但是,你买不起笔,把这枝笔拿去,为穷人画,用你的笔帮助他们。这枝笔是魔笔。”马良画了一块蛋糕,蛋糕变成真的了。马良非常高兴,他为穷人画了很多面包和很多的鸡蛋、橘子、苹果、梨子,还为他们画了船和房子。这些东西都变成了真的。马良不停地画啊画啊……后来,穷人们有了房子、船、食物和饮料。他们不再为他们的早饭、午饭和晚饭操心了。很快,地主知道了这件事。他要马良在他的房…  相似文献   

16.
满意     
《红领巾》2010,(7):32-32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完后,他把画拿去展出,在画旁放了一支笔,请观赏者在他们认为画得不好的地方作记号。  相似文献   

17.
<正>厉归真是五代后梁一位擅长画虎的著名画家,他画的老虎栩栩如生,威风凛凛,有猛虎下山,有饿虎扑羊,有仰天长啸……可是,早先的时候,他画的老虎并不好。他没有见过真正的老虎,他画的老虎大都是临摹别人的或者是凭空想当然地画,有人评价说,他画的老虎有的像狗,有的像猫,有的干脆就像死老虎。他听了心里难受极了,决心把老虎画好。于是,他带上干粮和绘画工具,来到老虎经常出没的深山野岭。为了安全起见,他在一棵大  相似文献   

18.
成功的门槛     
钱超 《生活教育》2012,(19):39-40
有一个小孩在家中学国画,还未开始画,就把墨汁滴到了洁白的宣纸上,慢慢洇开来,变成了一个丑陋的黑渍。小孩很懊恼,准备换一张宣纸。可是,他的妈妈说:"这点墨渍不是很好吗?"孩子的妈妈取过笔,用那点墨渍画了一只小花猫,竟然栩栩如生。孩子拍手高兴地喊:"原来墨渍可以变成小花猫。"墨渍当然不能变成小花猫,而是因为心里首先没有了那点墨渍,它可以是一只小花猫,也可以是一,  相似文献   

19.
刘伯承练字     
刘伯承元帅是军内出了名的书法家。刘元帅写得一手好字,是与他童年时代下的苦功分不开的。上小学的时候,刘伯承开始练毛笔字。老先生要求坐姿端正,讲究“居中”,专心致志,照帖临摹,一笔一划苦练楷书。家里能用来写字的纸,他都用上了,先写小楷,再写大楷。纸用光了,又没钱买,怎么办呢?他创造了一种“手心练字法”,就是以右手食指当笔,往左手心上写,照样练笔势、笔画。他还编了几句口诀:“穷人只有一双手,笔墨纸张随身走,手心写满写手背,左手画完画右手。”有一回,父亲讲“滴水穿石”的故事,使他受到了启发。于是,他搬出一块土砖,用破旧的毛笔…  相似文献   

20.
小点点     
画家从梦中醒来后,拿起画笔又开始画画了。他从一个小点点开始,一笔一笔地画着,一画就画了几个小时。画完后,画家带着满意的笑容,进入了梦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