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川 《小读者》2011,(7):50-50
所谓云雨不分家,有云才可能有雨,雨是从云中降下的。雨是大气中的水汽在太阳和风的"导演"下形成的。积雨云(通常我们说的乌云)是发生暴雨的"雨库",水汽是形成暴雨的物质条件。充沛的水汽必须通过大气的上升运动将其带到空中,才可能形成积雨云。我国暴雨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偏南方向的孟加拉湾和偏东方向的东海和黄海。  相似文献   

2.
云、雾、霜和露等都是水汽凝结的产物。如果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发生在空中 ,就形成云、雾 ;发生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 ,就形成露、霜、雾凇和雨凇等。前一类凝结现象 ,产生空中凝结物 ,后一类凝结现象 ,产生地表面凝结物。所谓水汽凝结是指水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汽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则称为凝华。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具有凝结核或凝华核 ;二是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或超过饱和状态。大气中饱和水汽与气温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参见教材“饱和状态与气温的关系图”)。所以大气中水汽要达到饱和有两条途径 :(1)在一定…  相似文献   

3.
一、臭氧层在哪里? 包围地球的大气层,按照它高度和温度分布的特征,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电离)层和外大气(散逸)层.对流层最接近地球表面,厚度在10千米左右,它的温度受地表影响最大,越高越冷.大气中的水汽,大部分在对流层中,因此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也多发生在对流层中.平流层在对流层之上,高度在10-50千米左右,因层中气体呈平流运动而得名.水汽、尘埃很少,温度是越高越热.大气质量的99%集中在对流层、平流层,臭氧气体也分布在这两层中.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气象万千,许多事物对我们的生活来说离得那么近,比如雨、雪、云、雾等,但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形成的,我想大家还不一定能说得清楚。读了下面的内容过后,大家就会略知一二了。1.雨雨是人们最熟悉的降水。大气中的水汽遭遇低温,便凝结成水滴,降落到地面,就形成降雨  相似文献   

5.
结合多年来的气象学实验教学经验,在分析云的形成及其与大气运动的关系等内容基础上,提出了云天观测教学应当采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二三月份,华南地区时有的"回南天"以其独特的"云烟雨"和"墙头汗"给天气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从天气表象来看,"云烟雨"和"墙头汗"都是一种水汽凝结现象.水汽凝结须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水汽过饱和;二是具有吸湿性的凝结核.在大气中,总有尘埃等凝结核存在,因此,"回南天"天气及其防御的关键点就在于水汽是否达到过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计算表征大气的水汽条件、稳定度条件、垂直上升运动等物理量参数,绘制成图,详细分析了本次MCS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动力学和热力学条件,揭示了该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出现时的动力学、热力学特征和物理量特征,以期能为今后此类过程的预报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汽分子对地面发射辐射能量具有强力的吸收作用,吸收使辐射能量衰减,造成传感器接收到的地面辐射亮度值下降,但水汽分子时刻运动并引起浓度发生变化,浓度的改变使地面发射辐射能穿过大气层时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该文利用物理原理,探讨了大气中水分子的运动与其浓度的关系,以及大气中水分子浓度变化引起水汽分子吸收能量和传感器获取亮度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大规模的火花放电现象。天空中高速运动的气流带动水汽翻腾、摩擦,使水汽带上电荷,带电的水汽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带电云。当两块带有异种电荷的带电云互相靠近,或带电云与地面接近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放电现象。放电中发出的强光就是闪电。放电中产生大量热量。使附近空气、水汽急剧膨胀。产生爆炸效应。发出巨响就是雷声。  相似文献   

10.
大气自白     
我是地球上的大气.什么?你看不见我?好吧,这不怪你.虽然你看不见我,但不代表我不重要,我的存在感可不是这么轻易就能被洗去的(图1). 作为围绕在地球周围厚厚的大气,我不仅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气体,而且时时刻刻都围绕在地球上空保护她的居民.我很高冷?其实一点也不,不过就是干洁空气、水汽和微小的尘埃组合在一起罢了.不过,可别小瞧我,年龄可比恐龙还要大,先向大家道道我的过去.  相似文献   

11.
“露”、“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在物相变化中都属凝结(液化)现象.在气象学中,“露”、“雾”都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的现象.它们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要达到这个条件,必须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使水汽压增大,或者降低气温,使饱和水气压减小.自然界中绝大部分凝结现象都是因为气温降低,饱和水气压减小而产生的.常见的使大气中水汽冷却降温的过程有辐射冷却、接触冷却、混合冷却和绝热冷却等几种形式.其中又以绝热冷却为最重要  相似文献   

12.
高杰 《教学与管理》2014,(11):22-23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首先必须抓好备课这一环节。备课分为隐性备课和显性备课,隐性备课包括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琢磨教法等,是看不见的备课;显性备课指在隐性备课的基础上撰写教案,是看得见的备课。隐性备课是"本",显性备课是"末",千万不能舍本求末、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13.
陈杰 《考试周刊》2011,(9):146-147
《热力环流》一节是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的第一个重点内容,同时它的难度也比较大。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是学习大气运动的基础,学不好它,后面的大气运动就根本无从下手;它的难度体现在它的抽象性,学生看不见、摸不着,  相似文献   

14.
夏林义 《考试周刊》2013,(31):121-122
<正>地面从大气中直接获得的水汽凝结物,总称为降水。它包括雨、雪、霜露、雾、凇、霰和雹等。降水是上天赐给大地的甘露。各种各样的气候,因为你的参与才有了变幻莫测;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因为你的雕琢才有了灵性;丰富多彩的生物,  相似文献   

15.
疑问词语"何""云何""如何"从上古、中古一直沿用到近代汉语,它们的兴替演变尤为显著。在唐宋禅宗语录中,"云何"开始衰落,"如何"迅速崛起,成为"何"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疑问词语;"如何"的语义分布与前期相比,进一步扩张,开始用于事物询问;"如何"的句法功能也迅速扩张,不仅可以作谓语和状语,还可以作主语、宾语;"云何"的句法功能开始衰退,只能充当主语、谓语、状语。  相似文献   

16.
降水是人人皆晓的自然现象,但同样是降水,降水的类型却并不都一样。地形雨暖湿气流前进时,受到山地的阻挡,沿着山坡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温不断下降,气流携带的水汽遇冷成云降雨,这种在迎风山坡的降水,称地形雨。(见第一册教材56页地形雨示意图)一般说来,...  相似文献   

17.
变幻的云     
大气降温使水汽凝结成小水滴,便形成了云。云有两种基本形状:单独的“团云”或一片片“层云”。看云识天气云也按它离地面的高度分类。每一种云都可以提供未来天气的信息,因此气象学家们能利用云作出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8.
司机朋友:你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不知道吧!告诉你们,我呀,就是你们"谈雾色变"的雾呀!知道我是怎么形成的吗?这会儿,有些司机朋友又皱眉头了吧!其实呀,我和云都是浮游在空中的水滴和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只是我生活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而云生活在大气的较高层而已。当空气中的水汽凝成水滴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一千米以内时,我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19.
大气运动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天气系统是大气运动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天气系统"知识点的教学要求。百度百科将"简易天气图"定义为"气象站进行天气预报的一种辅助工具,依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广播,将某一时间的天气形势和主要天气系统及天气实况用规定的符号填绘在特制的地图上而形成的一种图表"。笔者尝试以“简易天气图”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并辅以其它图像和表格的镶嵌,广泛采取联系和比较的手法,探求实现“天气系统”的图表法高效教学。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一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的热力状况”中,关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这样两段话“: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由此可见,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在太阳辐射中,红外线的能量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43%。如果把教材中的上面两段文字联系起来理解,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既然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红外线的能量又占到太阳辐射总能量的43%。那么,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