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重点探讨了医学期刊实行全媒体出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为例,提出了医学期刊实行全媒体出版的路径,为今后开展全媒体出版探索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的创办及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的形成过程,从中展示了医学电子期刊的多媒体优势及其发展前景和面临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审稿机制探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对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现行审稿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在新形势下既要注重审稿质量控制,也应对创新性研究给予积极鼓励;应在量化审稿,缩短审稿周期以及统计学审稿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审稿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中国医学期刊的代表,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但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笔者对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提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应该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多创办几种被SCI收录的英文医学期刊,重视数字出版、期刊发展策略个体化,以及发挥集团化优势。  相似文献   

5.
数字出版是将传统出版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医学期刊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主要形式,从数字化方式、网站建设、资源共享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分析了医学期刊出版数字化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将传统出版与新技术、新媒体相融合,创新出版模式;推行期刊的个性化服务,完善门户网站的建设;发展OA期刊以促进资源共享;同时建立版权保护机制,保护好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媒体融合发展实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介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以期为国内科技期刊同行提供借鉴。[方法]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展策略和多种媒体发展具体案例为例,介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媒体融合发展现状。[结果]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基于集群优势逐步实现了期刊出版全程的信息化管理、期刊资源整合、数字化平台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结论]掌握并积极应用先进的数字出版技术,有助于实现期刊群内容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展示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有代表性的《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和《中华儿科杂志》2013年第1期发表的所有论文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这些论文标注的基金资助情况存在的问题。发现这些杂志发表的157篇论文中,有64篇论文(40.8%)标注受基金资助,包括55篇研究性论文,5篇综述类文章、1篇述评类文章和3篇病例报告类文章;有19、8、4和1篇文章分别标明受2、3、4和5种基金资助;有5和2篇文章分别标明受同一基金的2和3种不同项目资助。结果表明,部分医学论文的作者在发表论文时,可能存在人为多标基金资助项目的情况。提示医学期刊编辑有必要提醒作者在论文发表时,要实事求是地标注基金资助情况,减少基金资助项目标注的不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出版活动总是与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的技术发展紧密相关的。从农业社会的甲骨文、竹简及布帛上的文字,到蔡伦造纸、毕升印刷术的出现,再发展到工业时代的《莱比锡周刊》为标志的现代出版物,直至20世纪中、后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出版物逐渐萌生且正在迅速崛起之中。据报道[1],1991年全世界网上刊物仅有100种,到1996年有1000多种,而到了1999年1月,据Ulrich收录的网络出版物已达11558种。  相似文献   

9.
刘红  刘锋 《现代情报》2000,(5):12-13
电子出版物以计算机为硬件基础,具有丰富的资源,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有依法管理作保障,所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出版即传统的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的结合,它是一种内容多渠道的同步出版,最大的优点是第一时间覆盖全部潜在读者。在全媒体出版浪潮中,我国科技期刊面对着怎样的全媒体出版市场前景,是否应该实行全媒体出版,应该选用怎样的全媒体出版模式?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为例,我们对我国科技期刊进行全媒体出版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网络出版给朱公开的纸质论文既提供机遇也带来挑战,指出中国标准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号(或连续型网络出版物序号)在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它为朱公开的纸质论文被公开引用、全文浏览、获得首创权和首发权提供了合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始终以杂志质量为第一生命,利用专家资源,组织重点号,做好选题策划,同时对期刊编校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为期刊发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在保证邮局第一发行渠道的同时,出版发行部为广大的二渠道书商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不断吸引新的书商加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官方网站www.medline.org.cn及时开通了网上阅业务,并可以顺利实现网上在线支付.杂志社出版发行部与中华医学会组织管理部及各期刊编辑部合作进行会员管理,通过专科会员进行期刊发行,会员制对提高发行量起了关键作用.利用中华医学会这个大的学术平台,出版发行部还配合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同时也帮助各编辑部出版抽印本.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统一领导和规划下,出版发行部正努力配合,共同努力打造"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品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强化科技期刊质量管理,解读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质控标准。【方法】对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有关审稿、编校和出版质量控制标准的核心内容进行解读,并以《中华妇产科杂志》为例,对学术和编辑加工质量控制进行细化分析。【结果】提出科技期刊必须恪守科技道德和国家新闻出版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同行评议和三审五定作为严把学术质量的重要手段;将编辑规范落实到论文的编辑加工、排版流程、刊出后检查各环节。【结论】同行评议、三审五定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有效保障;严格执行编辑规范、坚持出刊后质检对规范期刊编辑出版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高影响力中华系列与学报系列杂志参考文献著录的准确性,探讨差异原因,以进一步提高文献著录准确性。 【方法】 对5种中华系列和学报系列杂志的96篇论文的期刊文献逐项核查。分析英文期刊文献中PubMed文献题录与PDF文献原文的符合度,并分析供稿编辑与文献著录准确性的关系。 【结果】 总差错率为22.0%,中华系列杂志的差错率(18.7%)低于学报系列杂志(24.8%,P<0.01)。其中英文文献差错率20.5%,中华系列杂志(17.4%)低于学报系列杂志(23.2%,P<0.01)。而按语种比较,中文文献的差错率(27.9%)高于英文文献(20.5%,P<0.01)。PubMed题录与PDF原文的符合率高达98.4%。供稿编辑与文献著录准确性有一定相关性。 【结论】 学报系列杂志文献差错率高于中华系列;PubMed可作为核对英文期刊文献的重要参考;作者和编辑对中文文献的核查重视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电子期刊目前发展的优势和机遇。阐述了《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的办刊特色,既要办好“专家约稿”和“专家述评”特色栏目,还要凸显“继续教育园地”栏目的特色。本刊凭借高起点、高水平,以及原创性的版权优势和创新性的新媒体版本特点,已跨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阵列。电子期刊这一办刊形式对本刊编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编委既要担负创建杂志特色栏目和树立品牌,扩大杂志影响力等传统期刊的职责,还应基于电子医学版期刊的特点,对本刊的视频讲座和典型手术演示进行切实可行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17.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工作的现代化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出版现代化的进程和目标,从1988年来编辑工作中计算机应用的各个发展阶段,从排版到编辑加工,逐步发展为数字化生产,出版纸型杂志同时出版电子期刊光盘版和网络版.并介绍了转变观念、增加投入、借助技术等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稿约的修订,探讨如何优化生物医学期刊出版流程,更好为作者服务。【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确定医学期刊的稿约内容的基本条款。【结果】稿约条款分为期刊情况介绍,投稿须知,论文撰写规范,法律、伦理和道德4类57条。在确定稿约修订的条款后,对《临床儿科杂志》稿约进行逐条修订。【结论】 国内生物医学期刊对稿约的重视普遍不足,应注意对稿约的定期更新。  相似文献   

19.
触类旁通谈《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的定位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光与影》、《中国国家地理》、《新民围棋》、《围棋天地》等其他已经进入市场的专业期刊为鉴,探讨《中华全科医师杂志》步入市场的机遇与挑战。认为准确定位、增强专业特色及活力、抓住市场机遇、增强社会责任感是医学期刊在市场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新(多)媒体化形势下,医学学术期刊面对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出版与服务转型的具体举措。【方法】 以《解放军医学杂志》为例,运用态势分析法总结杂志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与挑战,归纳杂志出版与服务转型的实践策略及实效,并为同类期刊的发展提出建议。【结果】 通过构建以服务对象为核心的医学学术交流网络和以期刊为核心的复合型知识资源集散平台,将编辑出版工作与医学科研流程紧密结合,实现了服务于科学共同体,服务于科学研究全过程、服务于个性化科研的功能。【结论】 医学学术期刊由单一的内容提供者向全媒体融合信息服务者的转型,有利于其学术价值的整合与再造,有利于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