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均势”或称“权力均衡”是西方古老的外交准则.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欧洲的历史中.特别是17至19世纪得到了实践.而且一直影响至今。均势及均势理论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立世界秩序奠定了基础.稳定了国际格局。  相似文献   

2.
民族与国家概念的辨析一直以来都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分别从政治性和文化性两个角度对民族与国家的概念进行解释。国家与民族的区别在于,国家源于社会,却高于社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国际新秩序、世界秩序与世界新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秩序指的是国际社会中围绕某种目标和依据一定规则相互作用形成的运行机制。通常 ,国际秩序体现着一定的国际格局以及大国的利益和价值观 ,因而任何关于国际秩序变革的主张都具有鲜明的政治取向和理论取向。通过辨析国际新秩序、世界秩序、世界新秩序等主张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内涵 ,有助于揭示国际社会日趋复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政治前提,主要表现在民族国家为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前提、强大的发展动力和稳定的秩序保障。民族国家的建构则需要民族认同为其提供共同体意识支撑和政治合法性证明。而民族认同的形塑离不开公民教育,民族认同教育也因此构成公民教育的重要维度。民族认同的培育主要通过与公民教育相关的学校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以及校外的各种活动等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公民身份和民族认同》一文,集中表达了哈贝马斯对民族国家理论问题的理解,哈贝马斯对欧洲民族国家演变中自身内在矛盾,以及在东欧剧变、欧共体的成长发展、欧洲移民潮这些重大事件中欧洲民族国家自身所暴露的一系列矛盾作了深刻的、概念上的剖析。在对欧洲民族国家问题的思考中贯穿着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哈贝马斯在对资本主义民主寻找规范论证中也推进了其交往理论。  相似文献   

6.
明初的和平外交,促成了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进一步稳固了国内统治秩序和发展了对外友好关系.随着郑和下西洋所取得的和平外交的巨大胜利,东方世界逐渐建立起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世界秩序的国际关系体系,这是明代封建统治者所追求的“皇威“与“德化“的最高目的.然而统治者一味沉迷于这种“中国中心观“的满足中,去追求“宣教化于海外“行“厚往薄来“的礼仪,使明代疲于应付,财力匮乏,不仅无益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使明代在繁荣以后的几十年过早地走向衰亡,而且也无助苦心经营的华夷世界秩序的巩固.  相似文献   

7.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国家的本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手段和工具。民族与国家相伴而生,相依而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多民族国家内民族与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存在着龟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8.
一九四九年之前的中国现代化运动,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始终没有具备一个发展现代化所需要的良好的内外环境,没有能够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高效的中央政权,以有效地调动和合理地配置中国现代化所需要的资源,致使中国现代化举步维艰,成效甚微。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通过革命,确立独立、统一、高效的现代民族国家,是中国现代化必备的前提条件。而所谓革命不如改良好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9.
每个国家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提供教育并将之视为共同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就决定了各国民族教育和国家政权之间互动关系的存在是必然的。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在明晰界说“民族权利”与“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以这两个概念为基本主线,分析了中美少数民族教育与国家政权的互动关系,并从互动过程、互动结果和互动前景等三个方面对这种互动关系进行了学理上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夏一 《宁夏教育》2006,(7):117-118
有委员在今年两会上慷慨陈辞,建议设立中国读书节。此言一出,有人击节赞赏有人则表情淡漠。对此,笔者既激动又惶惶。  相似文献   

11.
世界遗产与民族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遗产"是人们对工业时代生态破坏、传统文化失落等问题进行反思的结果。"世界遗产"的提出和遗产事业的发展也是人们追求人类认同的一个基本表征。然而,"世界遗产"必须具备"普遍价值"的言说,所表达的只是人类认同的一个愿景。确定缔约国地位,完成申遗的过程以及对遗产进行保护等与世界遗产紧密相关的各种事项,都明确肯定了民族国家是"世界遗产"的实质性拥有者。多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以所在国国家文化的名义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根本上说就是将多元民族文化融和到民族国家的文化符号之中的结果,从而具有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经济体制与国家经济体制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在民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应廓清二者的区别,加强对民族经济体制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比较教育学始建于200年前欧洲民族国家初步形成时期,在其奠基者朱利安的著作中孕育了比较教育学的三个基本矛盾:比较教育研究的出发点是国际主义的,还是民族主义的;比较教育研究的目标是寻找教育的规律还是学习借用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比较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测量众多民族国家的教育成就,还是讲好他国的教育故事.比较教育学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直至20世纪末,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是"借",借用他国教育经验,借用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在全球化的时代,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是多元,研究目的多元,研究单位多元,研究选题多元,研究范式多元.比较教育学科进入了"革命科学阶段".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世俗化与民族国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崧 《比较教育研究》2002,23(11):25-29,43
本文尝试对教育世俗化的概念进行初步的分析,并从民族国家与教育制度世俗化的关系入手来看教育世俗化发生的机制和性质.作者认为,教育世俗化的根本是实现教育制度的世俗化,它是从教育的国家化开始的,但它并不意味着教育的非宗教化,而是要确立一个在宗教上保持中立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关于民族国家概念有多种看法,从历史角度对民族国家进行溯源,得出民族国家是国家形态演化的产物,具有民族性、主权性和公民性。民族国家理论传入中国后,学术界对其概念产生误解,原因有二,第一,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了民族国家,将民族国家中的民族概念与种族概念混淆,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实际上含有国族的意思;第二,把作为国家形态的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的结构片面联系了,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数量不能否认民族国家本身。  相似文献   

16.
试论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全方位冲击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既是全球化的产物,又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推动。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作为客观过程的全球化,无时无刻不在改造民族国家,对国家主权地位形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多民族国家内之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既有紧张冲突的一面又有共生一致之处。实现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向,对统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观乎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路径,主要有强制同化、基于文化多元理论的认同整合、由建构"国家民族"认同而至民族国家认同、由"公民身份"而实现两种认同的"统一"等。实际上,关于国家认同的建构与强化,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应依具体社会政治和民族文化情境来展开。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压力下,国家与市场日益分离,造成现代民族国家治理结构的衰落,福利国家面临解体,而目前尚未出现其功能上的替代物。面对民主国家治理结构的尴尬,哈贝马斯认为民族国家已转变为“后民族国家结构”,这种治理结构从全球化的市场中孕育出政治治理的合法形式,为福利国家解体后资本主义与民主之间的张力找到缓冲点,其中欧盟的形式就是其典范。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名词,但是对于它的历史演进和概念定义,学界始终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面对汹涌发展的全球化浪潮,每个民族国家都无法逃避参与的命运,但是全球化自身的不平衡和隐藏的强势话语使得参与这一进程的各民族国家,不自觉的产生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20.
西方民族-国家、大学和社会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西方民族-国家与社会科学之间是一种共生共缘的关系。民族-国家是大学兴起的动力因素,大学是民族-国家建设的手段,大学是在现代民族-国家中取得合法化地位的;大学自身存在一个民族化过程,大学进行着社会科学的民族化研究。作者认为,大学在社会科学制度化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是对社会科学结构产生影响的因素,各社会科学在大学中得到建立,大学在当代社会科学的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