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力做功与能量变化相对应例1 一个物体在某一运动过程中,所受各力做的功分别为:拉力做功10J,弹簧弹力做功-5J,摩擦力做功-15J,重力做功12J.则在此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增加了____J,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____J,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____J,物体、弹簧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了____J.  相似文献   

2.
功和能的关系为:“做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改变,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能量就改变多少,即W=ΔE”.但公式W=ΔE解题并不方便,因为不清楚到底什么力做功等于物体什么能量的改变.所以我们有必要知道功和能的详细情况,下面我们对各个力的功能关系详加分析.一、引起动能改变的力做功情况由动能定理知,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即W合=ΔEk.并且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动能增加;合外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小.二、引起势能改变的力做功情况1·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改变,即WG=-ΔEP.并且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  相似文献   

3.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 在前面几节内容的教学中,已经成功地建立了重力势能的概念,也探究了弹性势能的表达式.那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应该从什么途径出发进行研究呢?显然,既可以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逻辑推导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引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增加探究与体验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探究性实验之一.如图1所示,对于本实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新旧版教材中都提供了通过橡皮筋的弹力拉动原来静止的小车做功使小车获得动能而进行探究的参考方案.实验中采用了“倍增法”,即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来增加橡皮筋做功的倍数,从而探究橡皮筋做的功与小车速度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教材中有这样两句话:①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②在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中,如果只有弹力做功,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所以很多地方总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为: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国标·人教版(必修2)<高中实验报告册>中探究性实验六"探究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的原理是:当小车平衡了摩擦时,橡皮筋拉力对小车做功把其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小车的动能后,小车开始以速度v匀速运动,此时小车的动能Ek=(1)/(2)mv2.即等于开始时橡皮筋储存的弹性势能Ep,所以探究橡皮筋弹性势能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转化为探究小车v2与橡皮筋伸长量之间的关系了.  相似文献   

7.
为减轻学生物理学习的负担,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对“机械能守恒定律”讲解与应用要求降低,除对弹性势能不做定量计算外,也不强调该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系统,只笼统地提到:“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在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中,如果只有弹力做功,机械能也保持不变。”笔者从教学中深感去掉弹性势能的定量计算是合适的,但不强调该定律的研究对象却很不妥,很容易使学生因分不清研究对象造成思维混乱。有这样一题:“拉着一个物体沿光滑斜面匀速上升,物体机械能是否守恒?”有些学生这样分析:因拉力是弹力性质,物体只有弹力、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而此题显然机械能增加了。那么造成学生分析失误的原因在哪?在于没有确定所研究的对  相似文献   

8.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王靖星一、通过物理知识的教学,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科书编排非常注重从物理事实的分析概括中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例如教材中在讲“力的作用效果”时,用一系列插图通过事实得出“力可以改变物体...  相似文献   

9.
习题课是物理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以几个习题为例,谈谈概念的正确叙述与解题的联系.[例1]一段质量分布均匀铁链悬挂在天花板上的A、B两点,如图1,现在铁链的中点C施加一个向下的拉力F,使铁链的AC、BC段被拉直,如图1中的虚线,试判断铁链重心高度的变化.此题可通过求铁链在两种不同状态下的重心位置来判断.但高中生没有学过悬链线方程,更不会用微积分的知识求重心,故此法不可取.结合本题,我们可向学生分析两个概念,一是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二是功能关系:“除重力,其它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其机械能的增加.”铁链在形变过程中,天花板对其拉力没有做功,在C点处的向下拉力F做的是正功,所以铁链的机械能增加.因其动能未增加,故重力势能增加了,即重心升高了.  相似文献   

10.
中学物理课《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是建立在用实验得出对质量相等的物体,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和在相同的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成反比这两个结论的基础上的,再进一步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公式。可见,作好这两个实验乃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材中实验设计的思考方向是正确的,利用教材图5-4“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把夹子放开让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然后把夹子又关上,让两小车同时停下来,即两小车运动的时间相等,即:t1=t2,利用:s1=12a1t21,s2=12a2t22得:ss12=aa21用比较相同时间内两小车运动的位移来求两小车加速度之…  相似文献   

11.
对高中物理教材"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灏 《物理教师》2004,25(2):6-7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中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作了如下叙述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 ,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 ,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结论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不仅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 ,弹性势能和动能也可以相互转化 .放开被压缩的弹簧 ,可以把跟它接触的小球弹出去 ,这时弹簧的弹力做功 ,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 .在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中 ,如果只有弹力做功 ,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即机械能守恒 .可能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机械能守恒的概念 ,且学生的接受能力还…  相似文献   

12.
<正> 势能是重要而又较难掌握的概念,在势能教学中,系统讲述以下几个问题,对学生加深势能概念的理解是有益的。 1、势能概念的提出与存在的条件 动能的提出是:根据力作功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必定存在某个描述运动状态的函数,它的改变量与力对物体所作的功相联系,这个状态函数就是动能(1/2mv~2)。当物体系内部存在相互作用的保守力时,物体系(由于势能是属于物体系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强调这一点)由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的过程中,保守力要作功。根据保守力作功只与始末位置有关的特点,必定存在某个由相对位置决定的函数,它的改变量与保守力作的功相联系,这个函数就是势能。因此,势能是根据保守力作功的特点提出的。它存在的条件是物体  相似文献   

13.
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是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材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中的活动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实验用途该实验可得出物体的动能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2个因素共同决定,同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动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摩擦力做功叙述正确的是( A.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不做功 B.滑动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 C. D. 一对静摩擦力中,一个静摩擦力做正功.另一个静摩擦力一定做负功 一对滑动摩擦力中,一个滑动摩擦力做负功,另一个滑动摩擦力 .了、 JVZ 确定 的功为(·).一’,一户 A .Flsino .B.Fleoss.么卜七 e:,,:92(卜eoso)t:D.Fz(i一sino)一 6.从空中某处平抛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落地时,末速度与 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取地面为零重力势能面洲则物体抛出时,其动能与 9·水平面上的甲、乙两物体,在某时刻动能相同火…  相似文献   

15.
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从三个方向入手:(1)从力的角度,若物体只受重力和(或)弹力作用,不存在其他力,则物体机械能守恒.(2)从功的角度,若物体除重力、弹力外还受其他力,但这些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物体的机械能守恒.(3)从能的角度,若系统中的物体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则物体机械能守恒.有时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结合圆  相似文献   

16.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中学物理高一新教材中的表述是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 ,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 ,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而在旧教材中的表述是 :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 ,物体只发生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 ,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笔者认为这是侧重于守恒条件的两种不同理解 .1 .从功和能的关系理解由功能原理 Σ W外 + Σ W非内 =ΔE可知 ,一切外力所做的功 Σ W外 和一切非保守内力所做的功 Σ W非内 的代数和为零时 ,系统机械能的增量等于零 .从功能关系的角度看 ,重力 (弹簧的弹力 )做功不会改变物体的机械能 ,除重…  相似文献   

17.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_的两个力,如果它们的_相等,_相反,并且在_上,这两个力就平衡.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_.2.小车重500牛,在100牛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路面匀速直线前进15米,则小车受到的阻力是_牛,拉力对小车做功_焦.3.重2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10-2米2,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_帕.4.一袋米重sic牛,放在水平地面上.一小孩用50牛的力竖直向上提它,但没有提起来,则小孩对这袋米做的功为焦,此时米袋对地面的压力是_牛.5.漂浮在液面…  相似文献   

18.
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物体或物体系,外力对该物体或系统的一个做功过程.其内容为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 W=△E_K.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增加,表示通过外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了动能.外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表示物体通过克服外力做功将其动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学生中应用动能定理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一、知识结构 二、概念辨析 】.能以:·个物休能够做功,我们就i兑它具有能址.(I)物体做的功越多,就表示它转了f的能址越多;(2)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址,不做功的物体,不一定具有能狱;(3)能{l含的大小可以川做功的多少来衡址;(4)能子l1:的单了立是然耳. 2.动能:物体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所!冬有的能};卜叫动能.(l)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其有动能;(2)一个物体的动能大小’。‘亡的质员大小、运动速度的快慢有关,质址越大,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3)朴止的物体动能为零. 3.势能:(l)工力势能:物体山于被举高而能够做功,我们称它典有币力势能.…  相似文献   

20.
第一章 机械能 1 教材特点 本章与第一册的最后一章“功”紧密衔接,共分“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三节,全章以能量为主线,围绕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水能、风能及其转化,利用展开讨论,形成机械能的独立体系,本章还具有以下特点: (1)课文着重介绍了弹性势能,增加了动能和弹性势能互相转化的内容和演示实验。 (2)给出了能量的单位——焦耳,便于学生理解功和能之间的关系。 (3)增加了蓄能电站、潮汐电站和我国西南地区小水电站的介绍,意在激发青少年为繁荣祖国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