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的价值教育内容,首先就是宗教教育.如同其他西欧国家一样,宗教教育在英国有悠久的历史.大约三分之一的学校是宗教派系的机构,在学校教育中,宗教教育是必须开设的基础课程,集体礼拜是法定的学校节日,官方认为,进行宗教教育和集体礼拜是致力于学生的道德和精神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学校价值教育的方法呈现出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英国学校在整合描述性方法和指导性方法的基础上,将直接指导、两难问题讨论、集体礼拜、圆周时间及角色扮演等具体方法综合运用于价值教育实践之中,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2004年10月27日,英国教育大臣查理斯查理斯·克拉克公布第一份全国性中小学宗教教育指导大纲之后,牛津郡就在2007年推出了第一份宗教教育大纲。牛津郡宗教教育大纲的教育内容为本地(或者一个学院开发)大纲,它必须反映这一事实:"英国宗教传统宗教为基督教,是从总体考虑到在英国教学和实践的其他主要宗教"。这份2015-2020教育大纲作为衔接,ASC(大纲组委会)要求:最小变化需要改变的内容(在原样上进行修正),同时自由计划询问,并以学习、反思为重点。学校宗教教育在制度中并不是教育学校的宗教教育,2004年的基本指导大纲上,很明确的指出这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基于宗教是一种由文化作为载体的现象,而当今世界文化又具有多元性,而教学任务则是通过对于现象的认识做出发散思考,以便达到对于学生认知的提高,故,对于教育者的要求则更加特殊。  相似文献   

4.
文法学校是中世纪英国中等学校教育的一个典型。它是中世纪基督教文艺复兴和英国本民族历史发展的混合产物。它孕育于基督教教会学校中,作为拉丁文法知识的教育而存在,又在12世纪文艺复兴的影响下,脱离教会学校的母体,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并在教会办学的基础上出现世俗办学的趋势。此后,在英国的宗教改革和14~16世纪文艺复兴影响之下,人文主义和古典主义复兴,文法学校脱离罗马天主教廷的控制,走向世俗的繁荣,其发展达到高潮。中世纪英国的文法学校,与当时的教会学校和今天英国的文法学校相比,都有其独特之处。同时,它在英国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对中世纪英国文法学校的发展历程、概况和特征及其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探索,旨在使读者了解中世纪英国文法学校的发展状况及教育特色,认识到中世纪英国学校教育的另一面,即在宗教文化笼罩之下的中世纪英国,也存在着古典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5.
试析十九世纪英国科学教育与古典教育的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 9世纪英国 ,以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生物学家和教育家赫胥黎为代表的科学教育思想曾与以教育家托·阿诺德、宗教家和教育家为代表的古典教育思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科学教育在论战中的胜利不仅使得英国各级学校教育实践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而且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广东教育》2008,(4):59
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引发争议去年,英国前教育大臣Alan Johnson宣布《英国历史》将成为11至16岁学生的必修课,少数民族、宗教、种族和英国价值观也将纳入学习内容。最近英国权威教育研究机构认为,英国历史存在不少"道德上的暧昧地带",因此学校不应过分宣扬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7.
英国人崇尚传统,珍爱自己的文化遗产,将学校教育视为文化复制、保护、传承、创新或更新的重要途径,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在精神、道德、文化和身体方面的发展是英国国家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英国在中小学主要通过语文、历史、地理、艺术与设计等正规课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通过宗教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进行道德熏陶和绅士风范的培养,同时注重以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充实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0年以后,西方传教士开始大规模到中国从事宣教活动。随着传教的深入开展,一些教会学校应运而生。传教士在华开办教育初期,教会学校主要集中在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香港和澳门,通常为附设在教堂里的洋学堂,规模很小,程度均为小学。这些学校不仅免收学费,并且还提供一切膳宿生活甚至路费,学生主要为贫苦教徒子弟或无家可归的乞丐。教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说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宗教教育。课程主要为《圣经》,重点在创世论、赎罪论和耶稣生平等教义上。此外,学生还参加各种宗教活动,如祷告、礼拜等。二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经书。一般包括《三…  相似文献   

9.
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科学革命和政治革命加快了教育与宗教分离的脚步,推动教育体制向更高层次变化一—教育国家化,从以志愿者个人和团体为主体兴办的教育,向国家干预公共教育事业和法定公共教育体制转变[]。学校由国家管理,教育与宗教分离,为国家育人,加强了国家的主导作用,促进了学校发展。这方面,英国、法国、德国的情况比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史研究》2009,(6):92-93
任淑艳在《史学月刊》2009年第6期撰文指出,民国时期,欧美国家在华创办教会学校,深涵为基督征服之目的,在学校管理中实施全方位的宗教灌输。无论天主教还是基督教学校都设立专门的宗教课程,编辑宗教教学资料,一般由传教士亲自授课。对学生参加各项宗教活动,学校都做出具体规定,强迫学生参加祈祷、礼拜、忏悔等宗教仪式。以契约的形式“买断”学生的自由,利用课外活动挤占学生的业余时间和精力,使之在“忙而无暇”中被操控。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的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切实排除国民教育领域内的宗教影响 ,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社会主义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有其基本含义和实施依据 ,学校教育在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这一原则时 ,也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英国学校长期以来公民课程的缺失,并不意味着英国学校不存在公民教育,也不能得出英国大众普遍缺乏公民意识的结论。英国社会和学校的总体教育在几个层面上提供了某种形式的公民教育:英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在宏观层面上对学校的公民教育产生了影响;英国学校教育的整体生活在中观层面上起到了公民教育的作用;英国学校的多门学科在微观层面上具有公民教育的因素。英国学校的公民教育是在传统与变革之间的相互融合中协调渐进的。  相似文献   

13.
学校本身是内在异质的非共同体集合,集体生活并不天然具备帮助学生实现社会化、完善道德发展的能力。当前学校集体教育存在着"集体个人主义"和"只讲合作,不讲分工"的两种偏向。构建真实的集体教育需要认清分工在集体生活中的意义;注意道德冲突在集体教育中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认识并追求有意义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14.
农场小帮工     
在丹麦,学校放假一般都和宗教节日有关.复活节学校就放了一个礼拜的假,是春天唯一的长假.趁着假期,我帮房东干了不少活,有些累,但也充实.  相似文献   

15.
宗教教育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宗教具有宗教教育日常生活化的特征。美国宗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功用:它是开启美国历史的钥匙、是美国国家政治的基本依托、是美德孵化器、是美国民族精神的源泉、学校教育是美国公民宗教的讲坛。美国宗教的渗透与传播、美国宗教关于其民族精神宣扬和传播的作用、美国宗教对于信仰的培养与形成的作用以及消极作用都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启示和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英国参加培训和学习,不仅能了解英国的教育,同时能感受到英国的文化。无论是培养目标、管理行为还是教学模式,每一个细节都显现出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从学校细节看教育理念去Mill fields学校之前,我们听培训者Pat对学校作了简要的介绍,当时我们都有些困惑,为什么选择一所地处贫穷社区又远离住地的学校,这所学校到底有什么可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参观校园和听了宗教、手工、科技三节课后,我们的认识有了改变。我们感到,Mill fields学校的地区排名  相似文献   

17.
16世纪的宗教革新(911) 16世纪的宗教革新是西欧封建社会各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权力的斗争,当然,在这个斗争中,各个阶级所追求的目的是各不相同的。宗派教革新首先在16世纪初爆发于德国,后来影响到西欧其余各国。英国的宗教革新是在16世纪30年代开始的。这方面的一个最重要步骤就是亨利八世在1534年颁布的“至尊法令”。根据这一法令:英国教会与罗马教会完全分离,英王成为英国教会的首领。但这一法令仍宣布保留天主教的礼拜仪式、主教和神父。  相似文献   

18.
英国是世界上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最早的国家之一。英国教育督导是英国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加强教育督导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早在1839年,英国政府就根据当时的教育法案设立了皇家督学团,开始了对学校的督导。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口的出生率不断提高,政府要求办好学校,教育好下一代,并要求教育督导承担起学校教育质量监控的任务。1871、1902年,英国分别通过《初等义务教育法》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宗教教育影响深远,可以说是英国道德教育成功的典范。分析了英国宗教教育的特点,结合我国的道德教育,从而得出四点启示:我国道德教育在理念上,要更注重对人的精神关怀;在道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上,要灵活多样;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上要强化信仰、与时俱进、结合传统;在道德教育的时效上,要强调道德践履。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在集体中起的作用越多样,他和集体联系也越牢固。个人对集体的影响也越大。因此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班主任除了通过集体教育外,还要做好个别教育。因为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学校,他们所受到的影响也各异。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同.因而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他们中间有先进、中间、后进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